卓然
外國人只承認中國人最早發(fā)明了豆腐的制作,至于誰最早種植了大豆就存疑了。我們說三千年前《詩經》中便有“中原有菽,小民采之”的明確記載;他們講三千年前的古希臘神話中也有這樣的故事,農業(yè)女神得墨忒耳給了出遠門的女兒普西芬尼一粒大豆,說能“消除邪惡,防治百病”。正是這顆寶貴的大豆種子后來繁衍成為世界的一大農作物。
但對歷史淵源的爭辯,并不妨礙大家對大豆營養(yǎng)價值特別是抗癌功效的公認。不論地域和種族,幾乎所有的中國人都喜食豆腐,西方營養(yǎng)學家坦承,豆腐是中華民族奉獻給人類的最佳美食。
精明聰明的日本人,是最擅長取人之長,補己之短的。有數(shù)據(jù)顯示,當下平均每個日本人每年要吃40多斤豆腐。原因很簡單,吃豆腐有益健康在日本是家喻戶嘵的。居住在夏威夷的美籍日本人,因為經常食用豆腐,胃癌發(fā)病率比不吃豆腐的美國人要少33%。夏威夷醫(yī)務部門曾對8000名美籍日本人進行長達20年的跟蹤調查,發(fā)現(xiàn)每周只吃一次或二三周吃一次豆腐的人,前列腺癌發(fā)病率較每天吃豆腐的人竟高出300%。
一直以來,營養(yǎng)學家對大豆成分對人體健康的解釋語焉不詳,莫衷一是,尤其是否具有寶貴的抗癌效果。有人甚至得出多吃大豆可能對健康帶來負面作用的結論,讓普通消費者一頭霧水,無所適從。
直到近日,世界權威健康研究機構才詳細公布了大豆具有抗癌作用的深層道理,使模糊的觀點得到澄清和確認。
科學家首先發(fā)現(xiàn),大豆富含蛋白酶抑制素,它是一組具有生物活性的功能性蛋白質??茖W研究結果表明,低濃度的蛋白酶抑制劑可明顯預防致癌基因的激活,能顯著降低癌癥發(fā)生率。
其次,大豆中所含的肌醇六磷酸酶能抑制結腸癌的發(fā)生;大豆所含豆固醇進入人體后,能較多地在腸道吸收膽固醇分解的膽汁酸,從而降低膽固醇含量,不僅可以抑制結腸癌,而且對預防心臟病也有好處。大豆的其他有益成分還有大豆皂苷、異黃酮等,前者的抑制胃癌細胞增值作用與綠茶中的兒茶素類相當;后者能起到抗雌激素作用,可調整乳腺對雌激素的反應,使雌激素不易引起乳腺組織發(fā)生異常,進而降低乳腺癌的發(fā)生。
此項研究結果也證明,生大豆含有不利健康的抗胰蛋白酶和凝血酶,所以制作黃豆制品必須熟透。患有嚴重肝病、腎病、痛風、消化性潰瘍、動脈硬化、低碘者應慎食黃豆制品。
追蹤研究發(fā)現(xiàn),吃豆奶長大的孩子成年后,引發(fā)甲狀腺和生殖系統(tǒng)疾病的風險系數(shù)增大,其原因是嬰兒對大豆中的植物雌激素的反應與成人完全不同。所以健康學家提醒公眾,給嬰幼兒喝豆奶應適量,豆奶不應作為孩子的主要營養(yǎng)來源。
編輯/呂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