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哲+張娟
【摘 要】 依據絡病學說探討糖尿病腎病的中醫(yī)病機及治療方法,指出瘀血、痰濁、絡傷在糖尿病腎病發(fā)生、發(fā)展中的作用,并根據疾病的不同階段,將腎中之絡損傷程度分為絡氣郁滯期、瘀阻痰凝期、絡傷痰瘀化毒期,以此提出祛瘀化痰通絡為其治療原則,為臨床糖尿病腎病的治療提供新思路。
【關鍵詞】 糖尿病腎??;絡病;瘀血痰濁;腎絡損傷;祛瘀化痰通絡
【中圖分類號】R255.4 【文獻標志碼】 A【文章編號】1007-8517(2016)24-0003-02
糖尿病腎?。―iabetic Nephropathy ,DN)是糖尿?。―iabetes Mellitus,DM)主要的慢性微血管并發(fā)癥之一,其早期表現為尿中出現間斷微量蛋白,繼而出現持續(xù)微量蛋白、蛋白尿、水腫,出現臨床蛋白尿的患者7年內約有50%進入終末期腎病[1]。根據2010年全國性糖尿病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我國糖尿病患病率為9.7%,而2001年我國住院患者的回顧性分析顯示,2型糖尿病并發(fā)腎病的患病率為34.7%[2]。而糖尿病腎病一旦發(fā)生,若蛋白尿控制不良,絕大多數患者在較短時間內進入尿毒癥期,此時患者必需接受替代治療(透析或腎移植)。因此,糖尿病腎病的早期治療顯得尤為重要,而中醫(yī)藥在糖尿病腎病的治療上有較大的優(yōu)勢,可有效地控制蛋白尿、改善臨床癥狀,延緩終末期尿毒癥進程。
1 絡及腎中之絡的概念
中醫(yī)學認為“絡”為經脈別出的部分,縱橫交錯,是人體重要的組成部分,其相互交織,構成一個巨大的網絡系統(tǒng)分布于全身,具有將經脈運行的氣血津液按一定的時速與常度輸布、彌散、滲灌到五臟六腑的作用,發(fā)揮著“行血氣而營陰陽”的生理功能[3]。而腎小球的微血管從結構上符合絡病學說中“絡”的概念。腎中之絡除了具有輸布、彌散、滲灌氣血津液的作用,還具有津血互換及營養(yǎng)代謝的作用[4],即津與血通過孫絡相互滲透、相互轉化。在津血轉化的同時,血中的營養(yǎng)物質通過孫絡滲灌到臟腑組織,發(fā)揮濡養(yǎng)的作用;脈外的津液回滲到脈中,同時帶走組織代謝的廢物,發(fā)揮營養(yǎng)代謝的作用。而腎小球選擇性的濾過血液中的水分和小分子物質,并阻止其中血細胞和血漿中的大分子濾出,其功能與腎中之絡相符。
2 糖尿病腎病的病機
DM屬中醫(yī)消渴病范疇,消渴病的發(fā)生,多因陰虛燥熱,灼傷氣陰所致。氣為血之帥,血液在絡脈中運行暢通,主要依靠氣的推動作用。氣虛則運血乏力,血液流動緩慢,加之絡脈細小迂曲,血液更易滯易瘀;陰虛津虧液少,脈道涸澀,難以載血暢行,而致瘀血內停。津液的運行、輸布亦需借助氣的推動作用,氣虛不能推動津液運行,或陰虛燥熱,煉液為痰,均可化為痰濁阻滯絡脈。
血滯化瘀,津凝為痰,瘀血、痰濁相互影響,交互阻于腎中之絡,導致絡脈中氣血運行障礙,甚則阻塞不通,腎中之絡功能失衡;腎絡失衡,影響氣血運行,并促生瘀血、痰濁,最終加速本病的發(fā)生與發(fā)展。
再者,消渴病日久,耗氣傷陰,陰損及陽,陰陽俱虛,并傷及腎中之絡,正如《靈樞·百病始生》論述:“虛邪之中人也,始于皮膚 …留著于脈,稽留而不去,息而成積?;蛑鴮O脈,或著絡脈,或著經脈”,指出邪氣久居經絡而不去,積而成疾的病理變化。消渴病遷延日久,邪氣稽留腎中之絡,脈損絡傷,精停氣止,絡脈瘀阻;或為精泄氣耗,發(fā)為本病。
西醫(yī)學認為[5],糖尿病早期腎臟即可出現腎臟結構及腎血流動力學的改變。高糖狀態(tài)下,糖、脂肪等代謝紊亂,腎毛細血管基底膜增厚及系膜區(qū)基質增多,腎小球毛細血管內皮細胞損傷,足細胞變性,導致腎小球毛細血管功能異常,主要表現為腎小球濾過率改變,尿蛋白排泄增多;糖尿病腎病晚期,腎小球毛細血管中央出現成團的嗜酸性玻璃樣物質沉積,毛細血管內皮細胞和基膜之間出現嗜酸性物質沉積,新月形冠形成等,表現為腎小球濾過率降低,大量蛋白尿,直至腎衰竭。而腎中之絡損傷,瘀血阻滯、痰濁內生,其病理與現代醫(yī)學中糖尿病腎病相當。
3 糖尿病腎病的治療
糖尿病腎病的主要病機為瘀血、痰濁膠著,病久入絡,腎絡損傷,治療當“以通為用”[6],祛瘀化痰通絡為其重要治則,并根據腎中之絡損傷程度及血瘀的不同階段,辨證論治,遣藥組方。
3.1 絡氣郁滯期 糖尿病腎病早期,腎氣虧虛,固攝無權,可見尿頻,尿濁而甜,此時瘀血尚淺,痰濁不甚,腎中之絡氣行不暢,絡氣郁滯,治療當以理氣活血為主,佐以益氣通絡,方選越鞠丸以理氣化痰,同時酌加理氣暢絡、辛香活血之品,如丁香、降香、黃芪、歸尾、桃仁、紅花等。
3.2 瘀阻痰凝期 病變中期,絡氣郁滯日久,氣停痰凝血瘀,痰瘀互阻,此期臨床常見水腫、眩暈等癥狀,治療當以化瘀通絡為主,可選桃紅四物湯合二陳湯加減,酌加川芎、大黃、蟲等祛瘀通絡生新。
3.3 絡傷痰瘀化毒期 病至晚期,腎絡受損,痰瘀膠著,蘊而化毒,腎陰陽兩虧,臨床多表現為關格,治療當以解毒通絡、化瘀利水為主,佐以滋陰溫陽,此期重在搜剔通絡,唯蟲類性善走竄入絡、破瘀通絡,可選用王清任五逐瘀湯加減,并在上方基礎上酌加全蝎、蜈蚣、地龍、水蛭、穿山甲等。
4 結語
糖尿病應遵循早發(fā)現、早治療的原則,糖尿病腎病一旦診斷成立,應積極治療。而絡病理論在糖尿病腎病的發(fā)生中既是重要的病理基礎,更是其發(fā)展、轉歸的關鍵環(huán)節(jié)。臨證時當以祛瘀化痰通絡為原則,根據瘀血不同階段及絡病的損傷程度分期治療,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林蘭.中西醫(yī)結合糖尿病學[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1999:394.
[2]中華醫(y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J].中國糖尿病雜志,2014,22(08):后插2-后插42.
[3]吳以嶺.絡病學[M].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35-36,77-78.
[4]吳以嶺,魏聰,賈振華,等, 從絡病學說探討糖尿病腎病的病機[J]. 中國中醫(yī)基礎醫(yī)學雜志, 2007,13(9):659-660.
[5]李巖,趙雁,黃啟福,等.糖尿病腎病絡病機制研究[J]. 中國中醫(yī)基礎醫(yī)學雜志, 2002,8(3):68-70.
[6]宋瑩瑩,楊進.從絡病學說論治糖尿病血管并發(fā)癥[J].南京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4,05:406-409.
(編輯:梁志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