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香榕
整體護理管理模式用于改善抑郁癥患者抑郁狀態(tài)的效果評價
蘇香榕
目的 探討抑郁癥患者實施整體護理管理模式對改善患者抑郁狀態(tài)的效果。方法 選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80例抑郁癥患者進行研究,根據(jù)患者護理模式將患者分為常規(guī)組和整體組,所有常規(guī)組患者進行常規(guī)護理模式,對所有整體組患者進行整體護理管理,統(tǒng)計分析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結(jié)果 整體組患者護理總有效率與常規(guī)組相比明顯較高,整體組患者護理后SDS、HAMD評分與常規(guī)組相比明顯較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 抑郁癥患者實施整體護理管理模式可改善患者抑郁狀態(tài)。
抑郁癥;整體護理管理模式;抑郁狀態(tài)
抑郁癥即抑郁障礙,是臨床較為常見的心境障礙類型,患者以持續(xù)而顯著的心境低落為主要特征[1]。加強對患者的護理管理,及時改善患者心境狀況是目前臨床治療抑郁癥的重點。本院為改善患者心境狀況,對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40例抑郁癥患者實施了整體護理管理模式。以下就患者護理效果及心理狀況行回顧性總結(jié)。
選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80例抑郁癥患者進行研究。納入標準:參照中華醫(yī)學會精神病學分會制定的《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三版(精神障礙分類)》[2]確診為抑郁癥患者;排除標準:其他精神性疾病患者;視聽障礙患者;嚴重器質(zhì)性疾病或惡性腫瘤患者;已經(jīng)實施心理治療患者。根據(jù)患者護理模式將患者分為常規(guī)組(n=40)和整體組(n=40),常規(guī)組患者男性24例,女性16例;患者年齡23~48歲,平均年齡(35.5±8.3)歲;病程1~13年,平均病程(6.8±5.4)年;整體組患者男性23例,女性17例;患者年齡23~49歲,平均年齡(35.6±8.4)歲;病程1~13年,平均病程(6.9±5.4)年。兩組患者一般基線資料實施獨立樣本檢測對比,P>0.05,可實施比對。
所有常規(guī)組患者應用常規(guī)護理模式,對患者進行常規(guī)用藥指導、生活指導,并指導患者保持舒暢心態(tài)。
對所有整體組患者應用整體護理管理模式:(1)整體心理干預:由精神科1名主治醫(yī)生及2名心理咨詢師組建心理教育團隊,對患者進行團體性心理健康知識教育,每組10~12例患者,授課時間1 h/次,8次/組,授課內(nèi)容包括抑郁癥疾病知識、心理障礙知識、心理健康知識等,提升患者疾病認知;可將心理健康教育內(nèi)容整理成冊,向患者發(fā)放心理健康自我管理手冊,引導患者進行自我學習及管理。(2)自助團體心理干預:由心理健康團隊積極組織并監(jiān)督患者組建自助團隊,積極鼓勵患者參與團體活動,建立病友交流團體,參與活動>2次/月,在活動中由心理咨詢師輔導病友設定交流主題,并組織患者根據(jù)主題及自身狀況進行討論,必要時可邀請心理咨詢師進行專題演講[3]。(3)自我監(jiān)測調(diào)節(jié):積極鼓勵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進行病情自我監(jiān)測,及時根據(jù)管理手冊上記錄的相關(guān)病情及表現(xiàn)了解抑郁復發(fā)先兆,并積極與醫(yī)生及心理咨詢師報告病情;患者也需在生活中積極與家屬、醫(yī)護人員溝通交流,進行自我心情調(diào)節(jié),積極應對生活中的事物,積極配合醫(yī)護人員醫(yī)護工作。
(1)統(tǒng)計分析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顯效:患者情緒穩(wěn)定或樂觀,抑郁癥狀消失;有效:患者心態(tài)明顯改善,能配合治療及護理過程,生活狀態(tài)明顯改善;無效:患者抑郁癥狀無改善或加重,不配合治療[4]。
(2)統(tǒng)計分析兩組患者護理后抑郁狀況,采取抑郁自評量表(SDS)和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評價,SDS>50分表示抑郁,HAMD<8分表示無抑郁[5]。
用SPSS 19.0軟件行數(shù)據(jù)處理分析,抑郁評分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護理效果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
整體組患者顯效32例,有效7例,無效1例;常規(guī)組患者顯效24例,有效9例,無效7例。整體組患者護理總有效率(97.5%)與常規(guī)組(82.5%)相比明顯較高,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χ2=5.000,P=0.025。
整體組患者護理后SDS評分(41.8±4.2)分與常規(guī)組(49.2±4.6)分相比明顯較低,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t=7.514,P=0.000。整體組患者護理后HAMD評分(10.5±2.4)分與常規(guī)組(16.8±3.5)分相比明顯較低,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t=9.389,P=0.000。
抑郁癥常反復發(fā)作,且具有慢性化特點,患者常對外界事物失去興趣,消沉、自卑、厭世,甚至會引起患者輕生、自殺,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zhì)量及生命安全,也給患者家庭帶來極大負擔[6-8]。當前社會發(fā)展迅速,人類生活壓力不斷增加,憂郁癥的臨床發(fā)生率也在逐漸增高。加強對患者的治療,促進患者早日回歸社會是治療抑郁癥的最終目的。整體護理管理模式是將患者作為護理的中心,以患者需求作為護理的基礎(chǔ),將患者與疾病視為一個統(tǒng)一整體,并將患者治療全過程視為一個整體,對患者實施的系統(tǒng)化、個性化、連續(xù)性的護理模式[9-10]。本次整體護理管理模式在傳統(tǒng)用藥、生活指導下將心理疏導作為護理的重點,通過醫(yī)護人員進行團體性心理健康知識教育來提升患者心理健康認知,有效促進患者積極配合治療過程,提升心理疏導效果;通過自助團體心理干預可促進患者積極參與病友活動,促進患者提升交流溝通能力,提升患者生活信心,改善人際關(guān)系,為回歸社會提供基礎(chǔ);通過患者自我病情監(jiān)測及調(diào)節(jié)可及時了解抑郁復發(fā)先兆,及早實施干預,減少抑郁復發(fā),改善患者預后。因此整體組患者護理總有效率、抑郁評分與常規(guī)組相比明顯較優(yōu)。
綜上所述,抑郁癥患者實施整體護理管理模式可改善患者抑郁狀態(tài),提升護理效果,運用價值高。
參考文獻
[1] 劉英潔. 優(yōu)質(zhì)護理服務對抑郁癥患者服藥依從性及生活功能改善效果研究[J]. 中國臨床研究,2015,28(9):1251-1253.
[2] 中華醫(yī)學會精神病學分會. 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三版(精神障礙分類)[J].中華精神科雜志,2001,34(3):184-188.
[3] 藍艷,劉文偉,翟婉春,等. 個性化護理對改善2型糖尿病伴抑郁癥患者日常生活自我照顧能力的效果評價[J]. 廣西醫(yī)學,2017,39(3):415-417,421.
[4] 顧康瑩. 臨床路徑管理在抑郁癥患者中的應用及效果評價[J]. 護士進修雜志,2014,29(18):1665-1667.
[5] 劉靜,陶筱琴,祁佳,等. 小組心理護理對抑郁癥患者情緒及健康教育效果的影響[J]. 護理管理雜志,2015,15(9):670-671,680.
[6] 李會,穆喜術(shù),李淑芬,等. 綜合護理干預措施對抑郁癥患者自殺態(tài)度和自我接納的影響[J]. 神經(jīng)疾病與精神衛(wèi)生,2016,16(5):574-577.
[7] 周曉麗. 優(yōu)質(zhì)護理服務干預對抑郁癥患者服藥依從性和護理滿意度的影響[J]. 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2016,7(5):237-238.
[8] 向玉仙,李素萍,趙娟,等. “一病一優(yōu)”護理模式對抑郁癥住院患者自我效能感及療效的影響[J]. 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16,22(29):4245-4248,4249.
[9] 李虹娟,馮衛(wèi)紅. 細節(jié)優(yōu)化護理模式對抑郁癥患者社會功能及自我效能感的影響[J]. 海南醫(yī)學,2014,25(8):1237-1238,1239.
[10] 吳巖. 對抑郁癥患者進行心理疏導和精神護理的效果觀察[J]. 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2015,6(18):214-215.
Evaluation on the Effect of Holistic Nursing Management Model on Depression in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
SU Xiangrong The Second Female Patients Department, NingdeRehabilitation Hospital of Fujian Province, Ningde Fujian 352100, 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holistic nursing management model on depression in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 Methods The study was performed in 8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 from March 2016 to March 2017 in our hospital, according to the nursing mode for patients with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routine group and the whole group, all patients in the conventional group were given routine nursing, all patients in the whole group were given nursing management. The nursing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patients in the whole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routine group, and the scores of SDS and HAMD in the whole group were signif i 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ventiona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The holistic nursing management model can improvethe depressive state of the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
depression; holistic nursing management model; depressive state
R473
A
1674-9316(2017)19-0157-03
10.3969/j.issn.1674-9316.2017.19.082
福建省寧德市康復醫(yī)院女二科,福建 寧德 35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