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明朝
摘 要《指南》在語言部分開宗明義地指出:“語言是交流和思維的工具。幼兒期是語言發(fā)展,特別是口語發(fā)展的重要時期”。而體驗式故事教學符合幼兒具體形象思維的特點,能夠讓幼兒更加直觀的感受、理解故事內(nèi)容,產(chǎn)生情感上的共鳴。從而更好的發(fā)展幼兒的想象力、語言表達能力,使幼兒的心靈和情感受到很好的熏陶。
【關鍵詞】體驗式;故事;語言活動
“體驗式故事教學”是指教師通過形象生動的故事情節(jié),創(chuàng)設故事情境使幼兒在生動而具體的游戲環(huán)境中主動探究,引發(fā)幼兒的學習需要和興趣,使幼兒在有趣、愉快的故事情節(jié)體驗中獲得經(jīng)驗。有關人類學習母語的研究表明:學前階段是兒童語言發(fā)展的關鍵期。那么如何利用體驗式故事教學來促進幼兒的語言能力呢?
1 繪本依托,情境體驗。
幼兒的語言能力是在運用語言的過程中發(fā)展起來的。繪本以圖文并茂的方式,反應幼兒生活或想象中的世界,繪本中的每一樣東西,都包含著故事的重要信息,蘊含著豐富的詞匯,通過教師的引導,能夠有效的促使幼兒自然理解詞匯并運用詞匯,從而達到促進幼兒語言能力的效果。
1.1 快樂進行體驗
在活動中,教師要善于根據(jù)故事內(nèi)容創(chuàng)設相應的體驗環(huán)節(jié),引導幼兒展開想象,理解故事內(nèi)容,并為幼兒運用故事中的詞匯進行造句創(chuàng)造機會。如《汪汪汪》這個繪本故事中,教師在最后的環(huán)節(jié)通過讓其他教師扮演不會說話,只會“汪汪汪”的小狗,把孩子們帶入了故事情節(jié)中,讓他們運用新學習的句型:“沒關系,我聽不懂也可以帶你一起玩......”。在這個游戲體驗的過程中,幼兒將繪本中的語言運用到了生活游戲中,提高了孩子們的語言能力。
1.2 真實感受情境
體驗式故事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語言描述、音樂感染、實物出示能手段,為幼兒創(chuàng)設與繪本相匹配的情境,讓幼兒在真實有趣的情境中,體會繪本的內(nèi)容、內(nèi)涵,使幼兒獲得語言能力的發(fā)展。如在繪本《小熊的禮物》中,為了引導小熊吹呀吹,氣球吹不動的意境,老師讓孩子們每人拿一個氣球嘗試吹氣,感受吹氣球吹不動這一真實的情境,從而讓幼兒對這個情節(jié)有更深刻的體會。
2 游戲情境,快樂體驗。
蘇聯(lián)教育家烏申斯基指出:“注意游戲,研究這一豐富的資源,組織游戲并使游戲成為最好的和強有力的教育手段——這是未來教育學的任務”。由此可見,游戲?qū)τ谟變喊l(fā)展的重要意義。游戲化教學為幼兒營造了寬松自由的學習氛圍,教師在故事教學中進行游戲體驗,有助于提升幼兒的學習興趣,促進幼兒的語言發(fā)展。
如《汪汪汪》這個繪本活動中,教師在活動中創(chuàng)設了聽音游戲,就是在孩子們學會了每個句式之后,在匹配的音樂聲中模仿小狗玩的游戲。孩子們先說出句式,然后老師播放相應的音樂,聽著音樂做出模仿動作。使孩子們體驗了故事與音樂結合的有趣,感受到了故事中的快樂情感,也進行了句式的練習,起到了一舉多得的效果。
3 生活實踐,豐富體驗。
3~6歲幼兒處于語言發(fā)展的關鍵期,也是儲存詞匯最迅速的時期。幼兒需要在生活實踐不同的交往情境中表達自己的想法,發(fā)展自己的語言交流能力,只有具備了豐富的生活經(jīng)驗與體驗,幼兒才能為將來成為成功的社會交流者做好準備。因此,幼兒不僅利用故事、圖書和兒歌等形式進行語言能力的發(fā)展,還需要很多機會在各種實際情境中與各種人進行交往交流,在生活實踐中操練、拓展他們的語言經(jīng)驗。作為教師,我們要為幼兒創(chuàng)造寬松而真實的語言交往情境,鼓勵幼兒與同伴、老師或他人進行溝通交流,并保護幼兒語言交往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總之,體驗式故事教學具有打動幼兒心靈的魄力,通過體驗式故事教學能夠更好的豐富幼兒的詞匯量,培養(yǎng)幼兒的語言交往能力,促進幼兒的思維能力,使語言學習變?yōu)榉e極的情感體驗,讓孩子們快樂學習、快樂成長。
參考文獻
[1]王娟,張積家.幼兒語言學習的機制及其對教育的啟示[J].學前教育研究,2010(06).
[2]李季湄,馮曉霞.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03).
作者單位
張家港市南沙幼兒園 江蘇省張家港市 215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