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禹彤
(廣西藝術學院,廣西 南寧 530000)
淺析趙佶花鳥畫的繪畫構成及繪畫語言特征
——以《瑞鶴圖》為中心
劉禹彤
(廣西藝術學院,廣西 南寧 530000)
趙佶,即宋徽宗,不僅是一代帝王,也是宋代美術史上一位具有重大影響的畫家,《瑞鶴圖》是其“御筆畫”的代表作之一。本文通過對《瑞鶴圖》的畫面構成、繪畫語言、思想意境等方面的研究,分析趙佶花鳥畫的繪畫構成及繪畫語言特征。《瑞鶴圖》在畫法上承襲了“黃家”體系,綜合了界畫、墨骨等畫法,又代表了“宣和體”的主要特征,這些畫法的綜合使用不僅是趙佶花鳥畫的風格特點,也是宋院體畫的一個重要特征,并影響了后世繪畫的發(fā)展。
趙佶;瑞鶴圖;宋代;花鳥畫;繪畫構成;語言特征
宋代是繪畫尤其是花鳥畫的一個高度繁榮的時期,《宣和畫譜》中記載,能見于著錄的6396幅宋宮廷藏畫中花鳥畫占了一半以上,花鳥畫在宋朝的盛況可見一斑。宋初期,五代“旨趣濃艷”的傳統(tǒng)富貴風格依然是主要面貌,到北宋中期,崔白、趙昌等人突破了“黃家富貴”的主領局面,為宮廷花鳥畫帶來了新的生機。到北宋后期,徽宗于崇寧三年設立畫學,于是畫家達到了中國歷史上前所未有的至高地位,北宋畫院得以大力發(fā)展,宮廷花鳥畫至此發(fā)展到鼎盛,開創(chuàng)了一代繪畫盛世。趙佶(1082—1135年),即宋徽宗,他對兩宋花鳥畫的貢獻可謂功不可沒。趙佶雖為帝王卻一生衷情繪畫,尤善花鳥畫,名作甚多,他自幼就喜與各摯友、名家交往,互相切磋畫藝,加之皇宮中的典冊名跡不計其數(shù),如此得天獨厚的藝術環(huán)境更使他以百倍的激情和興趣投身于繪畫。本文嘗試對宋徽宗趙佶的《瑞鶴圖》進行分析,以個案研究為著眼點,了解趙佶花鳥畫的繪畫構成和繪畫語言特征,從他的作品中尋覓當代花鳥畫可以傳承的精華?!度瘊Q圖》為絹本設色,橫138.2厘米,縱51厘米,是趙佶存世絕少的“御筆畫”。
此圖下方畫的是汴梁宣德門,端正置于畫面下方,莊嚴聳立且均衡對稱。留出三分之二的天空,使畫面顯得正大高遠??M繞的彩祥云打破了檐脊的水平沿線,使畫面氣韻流轉。18只神采奕奕的仙鶴在宣德門上空回旋飛舞,還有兩只在殿脊的鴟吻上端相互遙望。仙鶴自古以來都是吉祥鴻運的象征,這18只仙鶴呈內弧狀盤旋飛翔,停留于屋頂?shù)膬芍幌生Q與群鶴相呼應,賦予了畫面鮮活的故事情節(jié),使整個畫面生氣盎然。畫面整體用石青色做底平涂渲染,令玉宇澄清,映襯出了仙鶴唯妙的體態(tài)和動飛的態(tài)勢。
趙佶獨具匠心利用仙鶴頸部和頭部的不同扭轉態(tài)勢使它們身姿迥異,這也是仙鶴動態(tài)造型非常重要的關鍵點。雖然因為尺幅大小的限制,不能對仙鶴羽毛更細致地刻畫,只能更加偏重整體的造型,但趙佶依然能表現(xiàn)出片羽之間的區(qū)別和融和,仙鶴的腿、腳部分、尾部的黑羽部分以及仙鶴的頸部用沒骨渲染的方式來描繪,仙鶴的喙和眼睛以漆煙勾線再染色的方法來表現(xiàn),如此就完全不失對仙鶴的細致刻畫。十八只飛動的仙鶴翅膀和身體基本呈現(xiàn)的都是正面,頭部以正側面為主,如此就能將仙鶴的整體美感最大程度地表現(xiàn)出來,這種選擇表現(xiàn)事物的角度和對對象的取舍,時至今日都還具有重要的意義與參考價值。
“中國建筑之外輪廓予人以優(yōu)美之印象,且富于吸引力,……依梁架層疊及‘舉折’之法,……轉角各種曲線,柔和壯麗,為中國建筑物之冠冕……”②界畫在宋代極受推崇至發(fā)展到鼎盛,界畫也因其準確性、標準性和規(guī)范化成為獨立的一門學科。這幅《瑞鶴圖》中的宣德門屋頂就用了界畫畫法,這種方式是宋代繪畫追求理性、嚴謹?shù)捏w現(xiàn)。
說到趙佶繪畫的思想及意趣就不得不提宣和體,“宣和體……在造型上要求嚴謹準確,在色彩上追求富麗鮮艷。還重視刻畫對象的‘神似’,強調作品意境豐富和氣韻生動……重視‘法度’……”③“宣和體”在此圖中的體現(xiàn),代表了趙佶花鳥畫語言審美的主要特征,“格物窮理”“以詩入畫”,它更加突出地表現(xiàn)了其繪畫方面所遵循的嚴謹性、真實性和詩意性。
章法上,趙佶在這幅《瑞鶴圖》上顯得與眾不同,有自己獨到的的審美追求,仙鶴作為表達的主題全部集中布局在畫面上半部分,北宋著重全景式構圖,能突出宏偉的廟堂感,而南宋花鳥多邊角構圖,這幅《瑞鶴圖》與兩種都不同,章法上巧妙大膽,通過別出新裁的構圖提升繪畫境界,成為作者表達情感、彰顯個性的一部分。
“原夫圖箓之見,乃昊天休命,事以瑞圣,義非配經?!雹菹荣t認為河圖、洛書的出現(xiàn)是上天美好的旨意,而作為一代帝王的趙佶,看到群鶴舞于宮殿上空這一奇觀,便認定這是上天賜予的祥瑞,是“順天應人”的氣象。古人以鶴來比喻有高尚品德的賢能之上,徽宗想以這幅《瑞鶴圖》來隱喻期望國家繁榮昌盛。畫中祥云繚繞,也表現(xiàn)了趙佶向往神仙境界。歷來關于祥云的刻畫在花鳥畫中少見,趙佶以祥云將仙鶴宮殿相連,“道深微妙,與神合一”⑥,宣和體多比賦之意,“神”美也是宣和體重要的一個特征。
“傍及萬品,動植皆文:龍鳳以藻繪呈瑞,虎豹以炳蔚凝姿;云霞雕色,有逾畫工之妙;草木賁華,無待錦匠之奇。”⑦這些沒有意識的東西,都具有濃郁的文采,透過這些微妙的道理我們知道繪畫也使事物增添光華和祥瑞。設色上,《瑞鶴圖》濃麗又不失典雅,大面積石青色的天空,以黃敷色的祥云使畫面光華燦爛,鮮明的石青色映襯了素色的仙鶴,如此色彩不僅表達融合了趙佶自身情感,更使畫面具有生動的感染力和視覺沖擊力。黃色代表尊貴和希望,藍色代表博大、、神秘和理智,燦爛之極,而后歸于平淡,亦是宋代美學所推重的風格,也是趙佶文人氣質和審美追求的體現(xiàn),也表達了他對國家和生活的美好愿望。從這幅《瑞鶴圖》可看出趙佶繪畫設色富麗明朗,與原景物相比更勝一籌,不僅符合皇家的奢華氣質,更使畫面光華萬丈、充滿祥瑞。
另一方面,趙佶用瘦金體于圖后題詩,集詩詞、書畫、繪畫、印章四種藝術形式于一體被成為詩書畫印一體,雖然這種審美樣式直到元代以后才完全形成,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從宋代的趙佶開始,我們已經看到了畫上題詩、畫與書法相得益彰的審美樣式,這無疑也為后世的詩書畫印一體的審美和品評開了先河。趙佶對此書法與繪畫的推崇,無疑是宋代文風鼎盛風潮中一個重要的推手。趙佶不僅以“瘦金體”留名于書法史,更有著較高的文學造詣,在人才輩出的宋代詞人中也有著十分耀眼的地位。而中國繪畫史后來把繪畫品格的評判與人格修養(yǎng)綜合在一起進行分析,詩書畫印的品評作為“文心”修養(yǎng)的標準,不管是以院體為標準的工筆畫還是文人所強調的寫意精神,這種講究品格的文化高度無疑在趙佶身上就找到了他們的發(fā)端。
注釋:
①梁思成.中國建筑史[M].百花文藝出版社,2005.
②令狐彪.院體畫和宣和體[J]. 朵云,1982(11):54-59.
③周振甫.文心雕龍注釋[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
④《宋徽宗御解道德經》,《道藏》,第11冊“洞神部.玉決類”,第494頁。
⑤周振甫.文心雕龍注釋[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
[1]李永強.趙佶的花鳥畫藝術[J].中華書畫家,2014.
[2]呂佳靜.以《瑞鶴圖》為例探究“宣和體”畫風[D].華東師范大學,2014.
[3]李爭.從《瑞鶴圖》看宋徽宗繪畫的形式感[J].大眾文藝,2016.
[4]張岳.趙佶《瑞鶴圖》與邊景昭《竹鶴圖》的對比研究[D].南京藝術學院,2014.
[5]龔欣欣,趙佶繪畫的美學特征研究[D].浙江理工大學,2015.
J205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