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 編輯部
創(chuàng)文,既要面子更要里子
文丨 編輯部
創(chuàng)文有沒有創(chuàng)出聲勢與影響,這是“面子”;創(chuàng)文有沒有真正給群眾帶來實惠,給城市的文明氛圍帶來變化,這就是市民心中的“里子”?;赝陙碜窳x走過的創(chuàng)文之路,可以真切地感受到,遵義要的不僅是“面子”,更是老百姓都能感覺到的“里子”。
對市民來說,感受最真切的就是發(fā)生在他們身邊實實在在的變化。而遵義創(chuàng)文帶給市民的,正是這樣的變化。一個個占道經營的攤點被取消,一處處違法建筑被拆除,一處處衛(wèi)生死角被清理,道路擁堵少了,交通順暢多了……這是遵義市創(chuàng)建全國文明城市、強化城市管理工作的縮影。短短兩個多月來的“創(chuàng)文強管”工作,已為這個歷史文化名城帶來了文明的蝶變。
在遵義的各個路口,市民已經熟悉了一道風景,那就是寫有“名城好司機,禮讓斑馬線”的提示牌和身著紅馬甲、頭戴小紅帽的交通志愿者。每天早晚高峰時段,遵義的各大路口都能看到志愿者身穿紅色馬甲,佩戴志愿服務小紅帽,手拿指揮棒,認真地做行人和非機動車的文明交通勸導工作。大家都按紅綠燈有秩序地過馬路,交通順暢了,交通事故少了,開斗氣車的司機少了,出行更方便安全,這就是文明帶來的實實在在的變化。
創(chuàng)文改變的不僅僅是環(huán)境,還有市民的習慣與思想。剛上小學的孩子上街,吃完的零食包裝袋一直捏在手里,直到看見果皮箱才扔進去。創(chuàng)文如春風化雨一樣影響著我們的下一代,他們才是城市的未來。
6月27日,遵義市紅花崗區(qū)老城小學一名學生遲到,冒雨奔向教室的他,走到操場國歌響起,立即駐足敬禮,直到國歌結束。
這場一個人的升旗儀式,是一個國人對國旗的尊重,對祖國的敬意,是遵義這座城教育的“潤物細無聲”,真實地展現了這座城市深入骨髓的紅色基因,尤其生動地展現了政府、學校在創(chuàng)建全國文明城市新征程中,持續(xù)發(fā)力加強青少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設等方面的綿綿用力,久久為功。
文明從娃娃抓起,孩子們清澈幼小的心靈是文明理念最美好的載體。最近遵義市中心城區(qū)各中小學校園里多了一群身著“紅背心”、頭戴“小紅帽”、手持“引導旗”的成年人,他們在學校里,檢查食堂衛(wèi)生,督促學生文明用語、文明行為,勸學生不購買路邊攤食物,指引學生過斑馬線……這是學校“大手牽小手”“小手拉大手”系列活動中的一項內容,通過學生帶動家長、家長影響學生,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素質教育、思想品德教育深入每個家庭,從而提升整個城市居民的文明程度與整體素質。
創(chuàng)文,正在以勢不可當的沖擊力,以潤物無聲的感染力,深刻影響著遵義這座歷史文化名城??吹靡姷母淖?,摸得到的幸福,讓創(chuàng)文具有了讓市民欣喜接受且積極投身其中的溫度。通過創(chuàng)建全國文明城市,越來越多的名城老百姓正清晰感受著城市與自己一起跳動的脈搏,也讓這座城市的文明之美愈發(fā)動人。
(何玉梅/執(zhí)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