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篇
在經歷史上時間最長的下跌后,2017年國際油價終于從2016年初最低點26.05美元/桶,攀升至目前的55美元/桶區(qū)間。在供需基本面和多種因素作用下,國際油價走出一波情理之中的回升行情,最寒冷的冬天已經過去。世界石油供需寬松,油價反彈一波三折,消費多元化和清潔化程度不斷提升;盡管油氣市場“黑天鵝”事件此起彼伏,但市場日趨理性,承受能力愈來愈強;美國新能源政策帶來新變化,但全球追求和諧發(fā)展的愿望難以逆轉;中東仍是地緣沖突的“風暴眼”,但對國際市場的影響今非昔比。
不管怎么說,特朗普,這位被“妖魔化”的美國新總統(tǒng),在比《紙牌屋》更精彩的政治大戲中勝出的時候,其治國理政思路格外引人關注。從歷史角度看,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美國歷屆總統(tǒng)都與強大的石油財團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正如美國前總統(tǒng)喬治·布什祖父普雷斯特·布什所言,“白宮的政壇里散發(fā)著刺鼻的石油味道”。從現實角度看,隨著特朗普掌舵白宮,美國能源政策駛入一片“未知水域”,深淺莫測。美國龐大的能源體量決定了其政策決策方式、內容和執(zhí)行效率,將深刻地影響著全球石油市場的格局與走向。從某種意義上說,準確預測和理解美國能源政策的內涵,也就精準把脈了國際大宗商品市場走向“最主要變量”。
新官上任三把火,入主白宮不足百日,特朗普接連發(fā)布多項行政命令:退出《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xié)議》、廢除奧巴馬“清潔電力計劃”、打擊非法移民、修建美墨邊界墻、禁止6個穆斯林國家公民入境、無限期停止接受敘利亞難民……每一道命令都能引爆輿論。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復活Keystone XL管道項目。
3月24日,特朗普宣布批準由加拿大泛加輸油管道公司承建的價值80億美金的Keystone XL輸油管道項目。特朗普稱:“這是北美洲及能源獨立的歷史時刻,顯示了美國能源政策進入了新時代?!?/p>
Keystone XL是連接加拿大艾伯塔省油砂產區(qū)與美國伊利諾伊州、得克薩斯州煉廠和庫欣地區(qū)的輸油管道系統(tǒng)。在該管道項目提出規(guī)劃方案之初,美國就分成了支持和反對兩個鮮明陣營,支持者認為其是北美實現“能源獨立”的“入場券”,反對者則認為它會破壞生態(tài)環(huán)境。
管道存廢問題一開始只是商業(yè)和環(huán)保之間的爭論,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爭論范圍不斷擴大,黨派之爭、總統(tǒng)選舉等政治因素也卷入其中,問題不斷復雜化。美國前總統(tǒng)奧巴馬也承認,“Keystone XL管道在政治生活中被夸大了,已成為總統(tǒng)大選、黨派斗爭的嚴肅政治議題,而且掩蓋了一個事實,即該管道對經濟發(fā)展的意義”。
其實Keystone XL管道只是美國和加拿大之間一個商業(yè)項目,無論從管道路線還是運能來看,都不會對美加兩國甚至北美能源市場造成重大影響,然而在美國激烈的政黨政治斗爭背景下,它被高度政治化。作為民主黨的奧巴馬,自然要站在民主黨及其長期支持者環(huán)保團體一邊,這里不僅有情感因素,也有政治考量—環(huán)保團體始終都是民主黨派“長期票倉”?,F在,特朗普總統(tǒng)推翻奧巴馬任內決定,不僅“復活”了Keystone XL管道及其他“問題”管道項目,而且還解禁對頁巖氣開采中飽受爭議的水力壓裂限制并廢除一系列環(huán)境保護法規(guī),雖為黨爭,但殃及的是環(huán)境,使得新政府與環(huán)保組織之間的抗爭日趨白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