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羅奕
歸途
文丨羅奕
青石板,低瓦房,引我穿過曲折的巷道。這是我夢中的歸途,心靈的歸途……
——題記
“老屋快要拆了?!蹦赣H對我說。我抬起頭來,看著她凝望窗外的側臉。我有些惋惜地嘆道:“我知道的?!毖矍耙稽c點模糊,母親的臉漸漸幻化為一個老人毫無雜質(zhì)的笑——那是奶奶,窗外的陽光很柔,撫在她臉上,眼角的紋路如一把打開的折扇。而正年幼的我,在一旁拍著皮球,奶奶口中哼著的童謠,繞心三匝,飛向遼遠的地方。
當我倏地回過神來,只聽得到外面車水馬龍的喧鬧。是時候回家看看了。我閉上雙眼,想著。
當我穿過層層繁華步行許久之后,出現(xiàn)在那個熟悉到已不必刻意銘記的巷口,我發(fā)現(xiàn)我已不認識它了。兩旁低矮的瓦房,大多已大門緊閉;那些曾惹我垂涎三尺不肯離去的零食鋪子,也早已消失不見。這,還是我夢中構想了無數(shù)次的地方嗎?是我生命的原點,我的歸途嗎?
行在路上,一路踢著小石子,那清澈的撞擊聲,引我無限感嘆。這條路我走了四年啊,與記憶等長。小學的我,也是這般踏著青石,踢著石子,在醉人的飯香中飛奔著。我知道,那盡頭,我爺爺一定會端著一碗飯等我。他看到我的身影后,一定會喚著我的乳名。白米飯的清香,一縷縷升騰,然后消失不見。
繞過幾個拐角,看到一棟在歲月中沉默不語的瓦房。這便是老屋了。推開門,是否有個七旬老人召喚我,讓我嘗一嘗他煲的湯?又是否會有一張熟悉的笑臉,坐于竹椅之上,織著毛衣?我搖搖頭,擺脫這念頭,因為墻上寫著一個大大的“拆”字,紅到刺眼,刺眼到讓我心碎。
是的,這是歷史的舊跡,日新月異的世界已不需要它。一天天膨脹的欲望,肆意侵略著土地,終有一天,厄運降到了它頭上。
這是舊跡,但別忘了,它是多少人的家!拆遷,阻礙了多少人歸家!
人在世上,一生也許只做一件事情——回家。走得很遠,飛得很高,可是,你的歸宿呢?留下心中的歸宿吧,回到生命的原點,與我一起,踏上歸家之途。
哦,歸途漫漫,君何不覓之行之?
點評
“老屋快要拆了”,老屋所寄寓的,不單是一種童年的記憶,更是在記憶的包裹中深藏的思家的情結。人往往不可避免地要漂泊,要遷徙,從此地到彼地,一個 “家”被時間廢止,另一個“家”又重新確立,“家”似乎完全可以從時空意義上去加以界定。但人很多時候不是孤立于某一個時間和空間的,人的現(xiàn)實生活也總是建構于記憶的沃壤中,正如“家”,關于她的記憶,是渴望遠走高飛的人內(nèi)心極為美好的珍藏,是讓人不孤單的一種精神的寄托。但我們不得不承認,這種記憶又是極為脆弱的,她不得不借助一些具體的物質(zhì)形式成為一種儀式化的存在。當老屋即將拆去的時候,對家的記憶也面臨著現(xiàn)實的危機。作者所道出的何止于這些,在現(xiàn)代化的進程中,一幢幢的老房子被推倒,新的建筑拔地而起,走在其間,人仿佛成了無家可歸的孩子,這難道不是大多數(shù)人的感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