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英淑
美國媒體是這樣“融”的
■文/趙英淑
在美國,不管是報紙、電臺、電視、雜志還是網站,在媒體融合發(fā)展中,都非常注重時效性和新聞性。幾乎每家媒體都強調內容為王;非常注重多渠道、多平臺發(fā)布新聞;非常注重全媒體人才的培養(yǎng);非常注重精耕細作深度報道;不遺余力打造全媒體中心。
內容;渠道;人才;深度;全媒體中心
隨著互聯(lián)網的飛速發(fā)展以及新媒體的異軍突起,如今越來越多的用戶習慣上網、看微博、讀微信獲取新聞信息。無論是微博還是微信等,這些網絡載體都愈來愈注重社交化,不再是單純地由媒體本身向用戶傳遞信息,而是處于其中的每一位用戶都可以上傳信息,形成互動平臺。
在全球化傳播語境下,世界范圍內媒體融合發(fā)展已經是大勢所趨。國外一些傳統(tǒng)媒體圍繞網絡視頻、社交媒體和互聯(lián)網移動終端開展了媒體融合,初步形成了傳統(tǒng)傳播網絡、互聯(lián)網絡和通信網三種傳播渠道的鏈接和整合,從而為傳統(tǒng)媒體重新拓展了未來發(fā)展新的空間和思路。
隨中國新聞代表團訪問美國媒體時發(fā)現(xiàn),在美國,不管是報紙、電臺、電視、雜志還是網站,在媒體融合中,都非常注重時效性和新聞性,幾乎每家媒體,都強調內容為王;同時非常注重多渠道、多平臺發(fā)布新聞;非常注重全媒體人才的培養(yǎng);精耕細作深度報道;不遺余力打造全媒體中心。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數(shù)碼制片人告訴新聞代表團,不管是紙質媒體,還是新媒體,新聞最重要的還是要以內容為王,要調研考究受眾真正喜歡看什么樣的新聞。
當問到如何做到以內容為王,CNN女主播說,任何突發(fā)的新聞,CNN國際新聞網都會率先為受眾作現(xiàn)場報導。憑借先進的技術,第一時間,現(xiàn)場會詳盡地報導全球新聞的始未,令人仿如置身其中。
比如,在代表團訪美期間,正值美國各黨內初選時期,我們看到CNN派出的記者就到選舉現(xiàn)場報道。
在CNN,隨處可見的新聞準則real(真實)、live(實時)、relevant(與你有關)也是內容為王的寫照。
在新媒體的沖擊下,CNN也意識到網上傳播具有速度快、可互動的特點。所以,同一個新聞,也會通過多種平臺傳播,有的在網上,有的在Facebook(臉書),有的在twitter(社交網站,類似我們的微博),但是不管是網上,還是在facebook、Twitter,雖然是同一個新聞,但其表達方式各有特點,不完全一樣。
制片人解釋說,由于現(xiàn)在是刷屏的時代,同一個新聞,非常有可能最先在facebook和 twitter上看到,然后才會關注你的網站和節(jié)目。所以做好在社交網站發(fā)布新聞,顯得尤為重要,也是爭取更多受眾的渠道。
在新媒體的浪潮下,就連最初只提供文字和圖片新聞的美聯(lián)社也向新媒體轉型。開始多渠道發(fā)布新聞,采用視頻直播新聞和快速在社交網上發(fā)布圖文并茂的短新聞,以此建立互動。
在向新媒體轉型的進程中,《華爾街日報》發(fā)布新聞的順序是這樣的,先用圖文、視頻的方式在社交平臺上快速發(fā)布新聞,緊接著是網站,最后落地紙媒,他們認為這樣的傳播速度和傳播效果,符合當下大多數(shù)人的新聞獲取方式。
在《華爾街日報》見識了復合型人才的培養(yǎng)。
當問到紙媒記者如何向全媒體記者轉型時?《華爾街日報》的編輯告訴代表團,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培訓、自學與實戰(zhàn)。請專業(yè)的培訓師為紙媒記者講如何應用照相機、攝像機,之后,讓記者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帶著數(shù)碼照相機、攝像機在街頭拍攝采訪。
《紐約時報》不遺余力地打造專家型記者,他們的記者隊伍來自不同的領域。比如財經的記者就是來自美聯(lián)儲;戰(zhàn)地記者則來自軍隊。高級編輯和記者解釋說,這樣的好處就是,遇到這方面的突發(fā)新聞,這些有專業(yè)背景的記者第一時間對新聞做出反應,就能進行報道和評說。
《紐約時報》高級編輯說,在新媒體的背景下,他們的目標是首先提高網上讀者量,其次是改變商業(yè)模式,從廣告收入轉向訂戶收入,讓在新媒體上的訂閱更簡單、更便捷、更易操作。
在數(shù)碼讀者大量增加的同時,要根據(jù)讀者的興趣,私人訂制一些新聞閱讀,增加一些高科技的報道手段,增加虛擬體驗,讓讀者在讀新聞的時候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在美國國家公共電臺(NPR)訪問時,深深地被其深度報道所震撼。據(jù)調查組高級編輯介紹,能做深度調查的記者,是整個采編隊伍行列中的翹楚。在偌大的NPR,也就只有四個調查記者,但調查組有9個人,其余5個都是輔助四個調查記者查資料、做后勤服務工作的。每個調查組記者一年做2-3個項目,每個項目可做多篇系列報道。系列報道先在社交網站如Facebook、Twitter和網上進行圖片、聲頻預熱,這樣可以把更多的聽眾吸引過來。
調查組記者介紹,要想做好調查報道,先要貯備知識,對于拿不到的一手資料和數(shù)據(jù),要多方迂回去拿,還要厚臉皮去采訪更多的當事者。
據(jù)統(tǒng)計,NPR的聽眾有60%以上的人受過大學教育,75%屬于中高等收入家庭。由于提供深入、透徹、公正的新聞報導,所以NPR在美國廣播界處于主流地位。
《今日美國》全媒體運營中心的模式是,每天早上八點半開策劃會,布置選題,哪些是社交網站上的,哪些是網上的,哪些是紙媒的,都定位好了。社交網站和網上的稿子,要求短頻快,第一時間上網。
策劃會的成員是各版的主編及網站、新媒體的負責人,也就是整個新聞發(fā)布渠道的負責人都要參與。當選題布置好后,記者分頭去采訪,完成報道。
當天下午兩點的會議,則敲定紙媒各版的稿件。還是上午開策劃會的原班人馬,匯報稿子的情況,首先由一版的主編挑稿,以保證頭版頭條的質量。頭版的主編介紹一版稿件挑選的標準,最重要的是新聞性和內容,讀者感興趣、想知道的就是頭條。
當頭版頭條的稿件確定后,其余的稿子在根據(jù)欄目定位分配到各個版上。各版稿子確定后,傳給美編進行排版,然后印刷。
在《今日美國》,傳統(tǒng)媒體和新媒體互為補充,相得益彰地融合。在傳統(tǒng)媒體的編輯中,完全可以植入新媒體的表現(xiàn)手法,比如圖表、漫畫等。而傳統(tǒng)媒體的內容,更需要新媒體快速地傳播出去。
(作者單位:科技日報社融媒體中心)
G206
A
1671-0134(2017)05-056-02
10.19483/j.cnki.11-4653/n.2017.05.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