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大衛(wèi)·霍克思《九辯》英譯析評*

      2017-01-27 15:47:53
      國際漢學 2017年1期
      關(guān)鍵詞:宋玉霍克原文

      在先秦辭賦創(chuàng)作中,通常屈、宋并稱,但后人對宋玉的生平事跡知之甚少。宋玉是僅次于屈原的楚地辭賦大家,其代表作《九辯》堪稱中國文學史上悲秋之作的濫觴。這首長篇抒情詩沿襲了《離騷》抒情寫志的風格,在寫作手法等方面進行了一些重要創(chuàng)新,呈現(xiàn)出騷體向賦體過渡的某些特征。詩人將一個貧士在深秋時節(jié)離鄉(xiāng)游宦、惆悵彷徨的心境刻畫得淋漓盡致,引發(fā)了歷代不少落魄失意、懷才不遇文人雅士的共鳴。《離騷》《九辯》等作品被收錄在《楚辭》中,西方漢學家和中國翻譯家都翻譯過《楚辭》的若干篇目,但有關(guān)《九辯》英譯及其研究的深度和廣度顯然不如《離騷》?!峨x騷》誕生于南楚巫文化與戰(zhàn)國士文化的轉(zhuǎn)折時期,《九辯》創(chuàng)作于楚辭文化的衰落階段?!俺o在失去它的文化母體之后,宋玉以他的《九辯》為楚辭在新的文化環(huán)境中的生存與發(fā)展開辟了一條新路,這就是《九辯》的特殊價值?!雹訇愅┥骸吨卦u〈九辯〉》,《中州學刊》1996年第5期,第102頁。英國著名漢學家大衛(wèi)·霍克思(David Hawkes,1923—2009)根據(jù)漢代王逸《楚辭章句》所輯篇目為底本進行了翻譯,1959年出版了《楚辭:南方之歌—古代中國文學選集》,1985年出版了修訂本《南方之歌—屈原及中國古代其他詩人詩歌選集》,這是歐洲首部完整的《楚辭》英譯本,其中包括了《九辯》英譯文。從這篇英譯文特征的碎片中,可以透視霍克思《楚辭》全譯本的基本風貌。

      一、信守忠實原則,尊重中國文化

      譯者作為原文欣賞者和譯文創(chuàng)作者,必須忠實地再現(xiàn)作者意圖和文本內(nèi)容。忠實并不是亦步亦趨地翻譯,而是契合原文的藝術(shù)性特征。對文化專有項的處理最能反映譯者的文化態(tài)度。文化專有項是民族文化遺產(chǎn)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也是保持原文異質(zhì)性的核心要素之一。下面以人名翻譯和植物翻譯為例,分析霍克思如何凸顯文化差異性,保留中國文化色彩。

      1.使用音譯加注表達富含典故的人名

      《九辯》中的一些重要歷史人物,諸如申包胥、伯樂、堯舜、寧戚、桓公等人都是宋玉借古諷今的對象。人名翻譯不僅是符號轉(zhuǎn)換,而且還具有傳遞民族文化信息的功能,應(yīng)兼顧讀音和意義?;艨怂紤{借豐富的歷史背景知識和深厚的漢學修養(yǎng),參照歷代學者的注疏和考據(jù),去粗存精,對人名的歷史淵源進行注釋,以便目標語讀者更加深入地了解相關(guān)典故。

      竊美申包胥之氣盛兮,

      恐時世之不固。

      I love the great spirit of Shen Bao-xu,

      But fear this present age’s unsteadfastness.①David Hawkes, The Songs of the South: An Ancient Chinese Anthology of Poems by Qu Yuan and Other Poets.Harmondsworth,Middlesex, England: Penguin Books Ltd., 1985, p.214.

      這是詩人暗自贊美楚國大夫申包胥既看重友情,更忠誠國家的氣概時發(fā)出的感嘆。宋玉一生主要活動于楚頃襄王時期,他想效法申包胥,為拯救楚國挺身而出。但是,他又認為時世變遷,這種想法只是一廂情愿而已?;艨怂加脻h語拼音“Shen Bao-xu”翻譯人名,并在文后注釋中講述“哭秦廷”的典故:申包胥的昔日好友伍子胥憑借吳國兵力攻打楚國,郢都危在旦夕,申包胥便在秦國城墻外哭了七天七夜,終于感動秦王發(fā)兵救楚。②Ibid., p.218.該闡釋突出了申包胥不顧個人安危,大膽向秦王進諫以報效楚國的大義之舉。姓名是個人的指稱符號和社會符號,與本民族的文化習俗以及歷史傳統(tǒng)有很大關(guān)系。音譯與文外加注既可以保留漢語語音特色,又可以揭示其所負載的特殊含義。

      無伯樂之善相兮,

      今誰使乎譽之。

      But now there is no Bo Le with his good eye for a horse,

      Who could be found to judge his worth?③Ibid., p.217.

      宋玉雖然有過一段仕途順利的時光,但很快就遭受排擠。他將這種變化歸咎于未被賢明君主賞識,自己的出眾才華被埋沒了。詩人以齊桓公慧眼識才的例子進行今昔對比,認為如今再也無人能有“伯樂相馬”的本領(lǐng)。霍克思仍用漢語拼音“Bo Le”翻譯人名,并在文后注釋中講述該典故:伯樂是傳說中管理馬匹的神仙以及善于識馬的人。一天,伯樂看到一匹馬拉著鹽車在陡坡上艱難行進。待他走近時,馬突然昂首嘶鳴。伯樂立即從聲音中判斷,這匹馬英勇驍戰(zhàn),用于拉車實在可惜。④Ibid., p.218.深層文化翻譯應(yīng)為表層語言符號提供詮釋,“因此我們在語際轉(zhuǎn)換時需要采用一些技術(shù)—藝術(shù)手段才能達到審美再現(xiàn)的效果。其中之一是所謂‘詮釋性鋪墊’……”⑤劉宓慶:《文化翻譯探索──兼評David Hawkes譯屈原〈天問〉》,載張柏然、許鈞主編《面向21世紀的譯學研究》,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02年,第491頁。文外注釋既方便普通讀者了解原文的思想內(nèi)涵,又適合學者進一步深入研究,同時也豐富了譯文的文化信息。

      2.使用音譯加直譯或者直譯表達具有隱喻意義的植物

      宋玉唯恐年華流逝而仕途不順,面對蕭瑟秋景,消沉絕望,自然景物成了他抒發(fā)情志的載體,荷、蕙、梧楸等草木被賦予了豐富情感?!半[喻性實質(zhì)上就是語言詩性的根源。在詩人不能用透明而清澈的語言直抒胸臆時,就會自覺地借助語言的隱喻性來進行詩性表述。詩人們致力于表達內(nèi)心情感,卻始終擺脫不了對外在物質(zhì)的指涉。”⑥劉華文:《翻譯:尋找另一處精神家園》,《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2001年第4期,第98頁。這些草木是言、象、意的結(jié)合體?;艨怂贾荚谝龑繕苏Z讀者因言取象、由象悟意,使他們頭腦中出現(xiàn)的形象以及產(chǎn)生的聯(lián)想接近于源語讀者的閱讀感受。

      白露既下百草兮,

      奄離披此梧楸。

      The white dew has fallen on the hundred flowers;

      Thetongand catalpa trees will soon grow thin and bare.⑦Hawkes, op.cit., p.210.

      宋玉所處的時代,君王昏庸、權(quán)臣枉法。在強秦不斷進攻下,楚國風雨飄搖,瀕臨滅亡。內(nèi)憂外患正是詩人悲秋之作產(chǎn)生的歷史背景。漢語拼音“tong”表示“梧桐”,其根深葉茂,雌雄同株。雨落梧桐,催人哀愁。“catalpa trees”是指“楸樹”,其樹冠茂密,枝干挺拔,材貌雙全,俗稱“木王”。衰黃的樹葉紛紛飄離了梧桐和楸樹枝頭,秋之蕭條與悲秋心境彼此映照。恩斯特·奧古思特·格特(Ernst-August Gutt)認為,任何言語交際都是以認知關(guān)聯(lián)為基礎(chǔ)的。翻譯是一個對源語進行闡釋的動態(tài)明示過程,評判譯文標準的實質(zhì)是最佳關(guān)聯(lián)性的傳遞問題。最佳關(guān)聯(lián)性就是話語理解時付出有效努力之后所獲得的語境效果。①Ernst August Gutt, Translation and Relevance: Cognition and Context.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 pp.190—191.雖然中西文化語境不同,但是目標語讀者可以根據(jù)知識經(jīng)驗推測這些枯敗草木所引起的聯(lián)想,體驗詩人坎坷境遇與凄清秋景之間的關(guān)系。

      以為君獨服此蕙兮,

      羌無以異于眾芳。

      I had thought that my lord would only wear these orchids,

      But he treated them no differently from any other flower.②Hawkes, op.cit., p.211.

      宋玉曾在朝廷謀職,有過君臣和諧共處的時光,因此在被迫背井離鄉(xiāng)后還一直對楚王心存希望。沒想到楚王將高雅的“蕙”視同普通花草,也就是將自己看作平庸之輩。“蕙”用“orchids”來表達,喻指脫俗、清廉、忠貞等美好品質(zhì)。植物隱喻是利用表里雙層語義這一模式,使審美主體與審美客體之間保持了一定心理距離。翻譯中的適當留白可以激發(fā)讀者的想象力。人類經(jīng)驗的共通性使得某些植物意象具有互文性特征,“orchids”給目標語讀者帶來與源語讀者相似的聯(lián)想,“蕙”的芳香特點與君子的高潔人格緊密相關(guān)?;艨怂俭w物入神,直譯架構(gòu)了客觀物象和主觀情感之間的關(guān)聯(lián),比較客觀地保存了言外之義所依附的對象,有助于了解原文意象的審美淵源。

      二、傾向交際翻譯,注重讀者接受

      文化協(xié)商和審美折中是文學翻譯的兩種屬性。譯者必須兼顧作者和讀者,根據(jù)翻譯目的選擇具體翻譯方法。彼得·紐馬克(Peter Newmark)指出:交際翻譯試圖使讀者閱讀譯文所產(chǎn)生的效果盡可能地接近源語讀者閱讀原文所產(chǎn)生的效果。③方夢之:《譯學辭典》,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91頁。翻譯的交際功能要求譯文具有忠實于原文的可讀性。霍克思兼顧中西文化傳統(tǒng)和審美旨趣,參照作者意圖和目標語讀者的認知語境傳遞信息。

      1.使用直接轉(zhuǎn)換打通中西方社會文化的相似之處

      不同民族的社會文化各具特色,但也有一些交叉現(xiàn)象。譯者作為文化傳播者,既要充分尊重源語文化,又要善于發(fā)現(xiàn)異質(zhì)文化中的共性部分。如果兩種文化在某一方面具有相似性,那么就可以在另一種文化中找到相對應(yīng)的表達。在這種情況下,霍克思運用直接轉(zhuǎn)換,實現(xiàn)社會文化信息交際的功能對等。

      太公九十乃顯榮兮,

      誠未遇其匹合。

      Duke Tai was ninety years old before he was honoured,

      Simply because, before that, he had never met his match.④Hawkes, op.cit., p.212.

      宋玉沒有高貴的出身背景和顯赫的家世淵源,也沒有與黑暗勢力竭力抗爭的勇氣,他對姜太公、申包胥等先賢的豐功偉績十分欽慕,對自己仕途未能顯榮而哀嘆,由此聯(lián)想到姜太公由于未遇明君,直到九十歲才揚名顯赫時深有感觸?!疤庇谩癉uke Tai”表達,因為在封建制度下,西方的爵位等級與中國的爵位等級相似,分為公、侯、伯、子、男五等。霍克思在注釋中加以說明:姜太公,呂氏,名望,字子牙,年輕時當過屠夫,但始終勤奮鉆研治國安邦之道,可是70歲時還是默默無聞。后來周文王慧眼獨具,封他為“太師”。姜太公是周武王克紂的謀劃者,也是齊國兵圣以及中國武祖。⑤Ibid., p.218.目標語讀者由此可以感受“才人遲暮”的落寞和無奈之情?;艨怂济魑摹白x者意識”使他以中國文化為依歸,同時注重挖掘中西方文化在某些方面的相通成分。

      2.使用間接轉(zhuǎn)換迎合目標語讀者的認知語境

      翻譯就是要用最恰切、自然的對等語再現(xiàn)原文信息,而譯文的形成又受源語和目標語文化語境的雙重制約。原文的語言特征、文化意蘊、美學因素映射到譯者的頭腦之中,他們根據(jù)自己的知識視野、文化取向、想象視域等對原文文本進行一定改寫。霍克思兼顧作者、讀者與文本三個要素,適當借用目標語讀者熟悉的概念,達到跨文化交際的目的。

      竊慕詩人之遺風兮,

      愿托志乎素餐。

      I love the spirit of that old poet:

      I should like to take as my motto what he said of the “bread of idleness”.①Ibid., p.214.

      宋玉剛正不阿、潔身自好。面對政治腐敗、黑白顛倒的楚國心生憂患,面對奸臣當?shù)馈⒕鯚o能的狀況束手無策。既然建功立業(yè)十分渺茫,詩人只有獨善其身,愿以簡樸的生活方式寄托心志,體現(xiàn)了對個體生命價值的追求?!八夭汀庇谩癰read of idleness”表達,意思是“活命糧”。面包是西方人的主食,霍克思抓住了與詩人意圖相對應(yīng)的最佳關(guān)聯(lián)。譯文雖然表達地道,但中國的飲食文化色彩已經(jīng)淡化。翻譯的目的是保留異質(zhì)文化因素,增進不同文化之間的相互了解。如果僅僅滿足于表達意思,而忽視美學內(nèi)涵和文化差異,就會造成文化誤解。目標語讀者對中國文化的了解和接受是一個漸進過程,一些表達方式在習以為常之后就會逐漸融入自身詞匯系統(tǒng)。

      3.以西方宗教概念比附中國宗教概念

      西方漢學家的歸化策略雖然能減輕一些閱讀負擔,但同時制約了傳播原汁原味的中國文化。譯者的文化先結(jié)構(gòu)和互文參照或多或少會對翻譯產(chǎn)生干擾?;艨怂甲杂X或不自覺地將自己的思想、情感傾注在翻譯過程中,用主體文化思維對原文進行闡釋,這是偏向于西方文化而對原文進行的改寫。對滲透著中華民族宗教信仰的詞語,以異化翻譯保留中國文化特征更加合適。

      屬雷師之闐闐兮,

      通飛廉之衙衙。

      With rumblings the Lord of Thunder shall bring up the rear;

      And the rushing Wind God shall lead the way.”②Hawkes, op.cit., p.217.

      《九辯》辭藻豐富,疊字、聯(lián)綿詞的運用較為普遍。宋玉在與君王疏遠、效忠無望的情況下,展開豐富想象遨游天界,以求精神超脫,并且為祈禱楚王安然無恙奠定基調(diào)。他將起伏變化的情感融合在一種恢弘氣勢中,任憑自己的思緒號令神奇之物:雷師咚咚敲鼓緊隨在后,風伯走在前面開辟道路。霍克思用“Wind God”表達“飛廉(風伯)”,這是與基督教有關(guān)的形象,目標語讀者會以為中國文化里也有西方宗教中的上帝、天國,從而模糊了中西文化差異。宗教譯名涉及基督教和中國宗教的概念問題。在注重考慮目標語讀者接受心理的同時,應(yīng)以不違背源語文化的民族性為前提。諸如此類的概念可采取音譯加注以突出中國宗教文化特色。

      三、遵循英語規(guī)范,確保意義優(yōu)先

      在語言形式層面上,譯者應(yīng)考慮英語詩學規(guī)范和形合特點。吉恩·圖里(Gideon Toury)提出預(yù)規(guī)范和操作規(guī)范的問題。預(yù)規(guī)范是由特定歷史時期目標語文化的翻譯政策決定的,操作規(guī)范是針對翻譯過程本身所作的實際決策。③Gideon Toury, 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and Beyond.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4, p.58.霍克思遵循預(yù)規(guī)范和操作規(guī)范,在某些情況下,翻譯表層之失也獲得了深層之得,這正是操作規(guī)范在翻譯實踐中的調(diào)節(jié)功能。

      1.突出詩眼、以虛譯實營構(gòu)意境

      詩的意境與詩眼密切相關(guān)?!霸姸醒鄣慕裹c結(jié)構(gòu)的形成,在于詩人對句式和用字的精審選擇,以及對詞性、語義的微妙變異和發(fā)掘,在以往未可能之處發(fā)現(xiàn)了或?qū)崿F(xiàn)了新的可能?!雹軛盍x:《李杜詩學》,北京:北京出版社,2001年,第776頁。詩眼并不一定是華美辭藻,卻能在表現(xiàn)詩人的思想和情感時令人震撼。漢語和英語屬于不同語系,有各自顯化或隱化的方式?;艨怂荚谏羁汤斫庠膬?nèi)涵的基礎(chǔ)上,以提取關(guān)鍵詞進行顯化翻譯,營造詩眼的特殊效果。對于原文中一些寫實的表達,則采用模糊化翻譯鑄情染意。

      坎廩兮貧士失職而志不平。

      廓落兮羈旅而無友生;

      惆悵兮而私自憐。

      Afflicted: the poor esquire has lost his office and his heart rebels;

      Desolate: on his long journey he rests with never a friend;

      Melancholy: he nurses a private sorrow.①Hawkes, op.cit., p.209.

      以上詩句是《九辯》的點睛之筆,奠定了“羈旅悲秋”的氛圍。宋玉在寒冷的秋風中離鄉(xiāng)遠行,草木枯槁,大雁南飛,自憐自嘆:仕途無望人生凄涼,天涯孤旅無處依歸,思念故友悵然若失。詩人的一切哀怨都因朝廷不再任用自己而引發(fā),他沒有傾訴的對象,任憑思緒縱橫馳騁?!百狻弊钟糜诰渲校烤湓姳环殖蓛啥?,前后詞語長短的不同形成了散文式的句式,與詩人郁悶憂愁的心緒交相輝映。顯化翻譯的審美價值在于形象鮮明、情感濃郁?;艨怂紝⑷齻€關(guān)鍵詞“afflicted”(悲哀)、“desolate”(落寞)、“melancholy”(郁悶)放在各詩行之首,突出了詩眼,又仿佛是原文“兮”字產(chǎn)生的間隔效果,意思更加直接明晰,加深了低徊凄婉的氣氛,突出了貧士失職、悲秋憐己的主題。

      豈不郁陶而思君兮?

      君之門以九重。

      How should I not think anxiously of my lord?

      But nine gates, gate within gate, divide me from him.②Ibid., p.212.

      宋玉自恃才智不凡,在政治上卻屢屢遭挫,離開朝廷后流放荒野。他憧憬著圣君賢臣遇合的理想,抒發(fā)了思君怨君、報國無門的憤慨:滿腔悲憤怎能不深切思念君王?君王的層層大門卻無情阻擋。數(shù)字不僅表示數(shù)量的基本意義,而且還具有夸張、象征、比喻等修辭功能,其模糊語義常被用于抒情、狀景、顯勢。自古以來,中國文化中的“九”就是單數(shù)的極數(shù),含有多、大、遠、深、高等意義。原文數(shù)字“九”是實數(shù),霍克思進行了模糊化處理,用“gate within gate”表達“九重大門”,簡潔明快,音韻流暢,形式整齊,呈現(xiàn)了君臣相見何其艱難的情景。數(shù)字具有實指功能和虛指功能。實指性數(shù)字只需要直譯,虛指性數(shù)字需要改譯形成一種隱美風格和夸張效果。

      2.釆用無韻詩體達意傳情

      屈原創(chuàng)造的騷體賦,其基本用韻還是與詩體較為接近的。宋玉在繼承騷體賦的基礎(chǔ)上加以創(chuàng)新,大量吸收散文句式,使賦形成了散文體式的模式。這種參差錯落的散文句式,在《九辯》中已開始萌發(fā)。③高國藩:《論宋玉賦及其藝術(shù)特色》,《鹽城師專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97年第2期,第8頁?!毒呸q》用韻寬松靈活,駢散兼俱,為詩人鋪陳復(fù)雜情感提供了自由空間?;艨怂紝⒃牡脑妼W要素進行取舍,借用英語的詩學要素,從詩行的排列、語氣、節(jié)奏等層面加以整合,以保證意義確切表達以及語法合乎規(guī)范。

      惟其紛糅而將落兮,

      恨其失時而無當。

      擥騑轡而下節(jié)兮,

      聊逍遙以相佯。

      I think of the rich profusion soon to fall,

      And grieve that I missed the time when I might have met my master.

      Seizing the reins, I slowed down the pace of my horses,

      Thinking to find some pleasure in idle wandering.④Hawkes, op.cit., p.211.

      春秋戰(zhàn)國時期士人建功立業(yè)的風尚對宋玉產(chǎn)生了很大影響。這一時期戰(zhàn)爭連綿不斷,社會動蕩不安,未來難以預(yù)測。詩人希望在仕途上繼續(xù)有所進取,但無法把握自己的命運,矛盾之情油然而生,于是在孤寂的旅途中感慨萬分:落葉和衰草相混雜啊,悵恨失去美好時光。抓住韁繩放下馬鞭啊,緩緩前行暫且忘憂。本著意義優(yōu)先傳遞的原則,霍克思并不拘泥于音韻之美。原文第二行的“當”和第四行的“羊”押韻,譯文用詞通俗而且不押韻。綜觀全文,原文不押韻之處,譯文也不押韻,但詩行長短大致相當,形式上體現(xiàn)了詩體的某些特征??陀^地說,借用英語詩歌的形式,采用韻體譯詩更能體現(xiàn)詩情、詩境、詩味。譯者可采取某些變通手法,做到原文押韻處譯文也押韻,但不照搬原文的韻式。

      3.舍形存意打造整體效果

      《九辯》句式多變,語氣詞“兮”字的位置也不固定,全文韻律節(jié)奏相當靈活。開頭的十幾句詩行具有散文化傾向,其他部分基本沿用了《離騷》的句式。其中,嚴整的對偶句音韻和諧、結(jié)構(gòu)對稱、言簡意豐。意美是音美和形美的基礎(chǔ),再現(xiàn)意美是翻譯的基本要求?;艨怂疾豢桃庾非髮φ坦ふ抢糜⒄Z詩歌的語法特點來表達對偶結(jié)構(gòu)的美感,以此美代替彼美。

      謂騏驥兮安歸?

      謂鳳凰兮安棲?

      What of the fine steed? Where is he to turn?

      What of the phoenix? Where is he to rest?①Ibid., p.213

      宋玉在對現(xiàn)實的批判中十分關(guān)注楚國命運,但更多的則是揭露統(tǒng)治者昏庸腐敗、混淆是非的情形,并把自己比作騏驥和鳳凰:駿馬啊應(yīng)當奔向何處?鳳凰啊應(yīng)當棲息何處?原文是工整的對偶,“兮”字位于句中,形成三二節(jié)奏,朗朗上口?;艨怂剂⒆阌趥鬟f基本語義信息,他打破原文結(jié)構(gòu),將譯文重組為四個疑問句,兩組“What”和“Where” 押頭韻,渲染了詩人悲傷憂愁、孤苦伶仃、仿佛浮萍飄零四方的心境。原文的對偶結(jié)構(gòu)雖然沒有保留,但譯文重構(gòu)了音樂美、視覺美以及意境美的感覺。詩歌翻譯不排斥形似,但不能機械移植原文的形式,譯者應(yīng)充分發(fā)揮譯語優(yōu)勢盡可能確切表達基本內(nèi)容。

      結(jié)語

      宋玉的《九辯》在楚辭發(fā)展史中是繼《離騷》之后的又一篇力作。發(fā)端于《楚辭》的悲秋文學經(jīng)過一脈相承的演變,成為中國文學的一大派別?;艨怂伎缭搅藭r空距離和文化藩籬進行審美移情,注重保留中國文化特色和民族性特征,同時兼顧目標語讀者的期待視野和閱讀習慣,使用通俗流暢的現(xiàn)代英語詮釋了《九辯》的思想內(nèi)涵和藝術(shù)價值?;艨怂荚诒本┐髮W攻讀研究生,專門研究中國古典文學,后來擔任英國牛津大學漢學教授,對《楚辭》情有獨鐘。精湛的譯筆與他廣博的學識、嚴謹?shù)目甲C精神、知難而上的勇氣密不可分。尤其是他提供的詳細注釋和導讀文字,體現(xiàn)出典籍英譯的學術(shù)性特征。瑕不掩瑜,雖然霍克思的《九辯》英譯文還存在一些淡化原文深層含義之處以及過度闡釋的情況,但他為在英語世界傳播中國文學經(jīng)典、弘揚中華傳統(tǒng)文化做出了重要貢獻。

      猜你喜歡
      宋玉霍克原文
      《紅樓夢》霍克思譯本“紅”英譯問題辨析
      國際漢學(2020年1期)2020-05-21 07:22:26
      人見人愛的“子”
      這是個什么字
      《紅樓夢》霍克思譯本中的古詩詞增譯策略及啟示
      紅樓夢學刊(2019年4期)2019-04-13 00:16:38
      《紅樓夢》霍克思譯本中習語英譯的跨文化闡釋
      紅樓夢學刊(2018年5期)2018-11-23 06:28:16
      讓句子動起來
      一起來觀星
      天天愛科學(2017年7期)2017-04-29 09:50:02
      嘗糞憂心
      賣身葬父
      Performance of a double-layer BAF using zeolite and ceramic as media under ammonium shock load condition
      东光县| 香港 | 湖北省| 澄江县| 达日县| 霍山县| 靖江市| 全南县| 梁平县| 军事| 北安市| 肥西县| 全州县| 崇文区| 精河县| 浦江县| 修水县| 高密市| 闽侯县| 海盐县| 哈尔滨市| 望江县| 邢台市| 平潭县| 和顺县| 江华| 晴隆县| 曲麻莱县| 正蓝旗| 博白县| 红原县| 阿克苏市| 万荣县| 沙河市| 炎陵县| 稻城县| 莲花县| 错那县| 肥东县| 含山县| 舞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