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許丹[浙江工業(yè)大學人文學院, 杭州 310000]
威廉·福克納的小說藝術——論《八月之光》的平衡性
⊙孫許丹[浙江工業(yè)大學人文學院, 杭州 310000]
《八月之光》是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威廉·??思{的代表作之一,在作者營造的“約克納帕塔法世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評論家多關注這部小說的多重敘事角度和情節(jié),但這部書中還有另一個顯著的特點,那就是它的平衡性未被讀者所重視,這個平衡性包括生與死的平衡、光明與陰暗的平衡、歷史與現(xiàn)實的平衡。威廉·??思{以講故事的方式,使整部書不論是在結構上、情感上還是整體基調(diào)上都達到了完美的平衡。
《八月之光》 結構 情感 基調(diào) 平衡性
著名的福克納研究學者邁克爾·米爾格特認為:“《八月之光》是最令人困惑、最難納入無論是加以理性的思辨或美學的透視的小說之一。因此,它還是一部遠未讀懂的小說?!边@個評論十分中肯,當你去研讀這部小說時總會有出人意料的獨到見解。一般認為《八月之光》主要分兩條線索,一條講的是克里斯莫斯的故事,另一條講的是莉娜的故事,而這兩個故事又以克里斯莫斯的故事為主。筆者認為,故事的唯一線索是莉娜徒步到杰弗生鎮(zhèn)尋找情人,同時在這條線索上又引出包括克里斯莫斯、拜倫、海托華等人的故事以及家族歷史。這些故事都是在莉娜故事的線索上展開來講的,因而可以說這本書在結構上其實是穿針引線的形式:一條主線引申出來數(shù)條分支,而這些分支又在各個方面達到了完美的平衡。
福克納小時候就十分擅長講故事,因而他懂得各種各樣的敘事結構。我們要求故事應該有一個主線,即使有很多條支線,最終還是要回到開始的故事主線?,F(xiàn)在去看《八月之光》,就會發(fā)現(xiàn)??思{是在為讀者講一個故事:一個懷孕的姑娘獨自去尋找自己戀人的故事。她在尋找的途中遇到了不同的人,聽到了不同的故事,作者將這些她遇到的、聽到的人和事講給我們聽,因而我們在故事中間知道了克里斯莫斯、海托華、海因斯等等人物及與他們相關的故事,但作者最后還是回到了莉娜的行程上。仔細去研究的話,會發(fā)現(xiàn)它與《一千零一夜》似乎有著結構上的相似之處,都是有故事套故事的情節(jié),又在這些套著的故事中表達出作者想要表述的思想。但《八月之光》是故事套故事,最終又合為一個故事,而《一千零一夜》則分為了單獨的數(shù)個故事。這兩部都是優(yōu)秀的以故事展開的小說,值得我們仔細品評。
細細品讀《八月之光》,會發(fā)現(xiàn)作者以莉娜的故事開頭,又以莉娜的故事結尾。開頭作者寫莉娜暗想:“我從亞拉巴馬州到這兒,真夠遠的。我一路上都是走著來的。好遠的一路啊?!倍诮Y尾,莉娜說道:“哎呀呀。人可真能走。咱們從亞拉巴馬州出來才兩個月,現(xiàn)在已經(jīng)到達田納西州了?!边@樣就使開頭與結尾形成了照應,使這條線索連貫而又清晰,使整部書的開頭與結尾達到了自然的平衡,從而使整部書的結構達到了和諧的平衡。此外,我們在開頭可以看到莉娜是懷著孕上路的,而在結尾則是莉娜懷抱著孩子望著到達的地方,這樣的前后情節(jié)設計,就使得這部書在結構上不會顯得有頭無尾或者頭重腳輕,從而達到了和諧的平衡。
作者以講故事的方式向我們講述了各式各樣的不同人物,講述他們的歷史,講述他們的命運。在這些人中令人悲傷的如克里斯莫斯,慘遭死刑被處死;天真如莉娜,懷抱新生兒走向更遠的前方;善良如拜倫,離開杰弗生鎮(zhèn),走向更美好的未來;懺悔如海托華,生死未知。他們的命運各異,均是作者沿著他們的故事講下去的,沒有生編亂造,因而讀來不會讓人覺得是作者有意為之,而是自然而然的結局,達到了生與死的命運的平衡。例如在克里斯莫斯被處死那天,也是莉娜的小孩出生的日子,一個生命消亡了,又一個新的生命出現(xiàn)了,一死一生象征著生命的輪回。拜倫離開杰弗生鎮(zhèn)不得不說也是他新生的開始,而海托華生死未卜,這又與拜倫的離開形成了對比。這樣的生與死、離開與滯留,使人物的命運相比照,或死亡,或奔向新的未來,使得整部書中人物的整體命運擁有了平衡性,讀來讓人有所思考。
雖然書中描述了克里斯莫斯悲慘的一生,令人悲傷,但整部書的基調(diào)仍然是光明的。作者以《八月之光》為題,本來就是向我們說明這部書是讓我們看到希望的。“對我說來,它是一個令人愉悅和喚起遐想的標題,因為它使我回憶起那段時間,領略到那比我們的基督教文明更古老的透明光澤。”有學者認為,這束光指的就是莉娜,但仔細研讀這本書會發(fā)現(xiàn),書中雖然有像海因斯、麥克依琴、格雷姆這樣瘋狂的人物,但其中也不乏讓人溫暖的人物,比如關心克里斯莫斯的麥克依琴太太、無私幫助莉娜的阿姆斯特德夫婦,以及在最后時刻給予克里斯莫斯幫助的海托華。這些人物都讓我們在悲傷的同時感到依然有溫暖的存在,尤其是最后拜倫與莉娜一起上路,更是讓我們覺得未來充滿了希望。因而筆者認為,我們可以把這束光理解為給我們帶來希望、帶來溫暖的這些人物,而不單單指莉娜。例如雖然克里斯莫斯最后被處死了,但他在臨死之前終于不再因自己是白人或黑人而痛苦,而是終于做了一回自己。這也令我們感到欣慰。
作品在感情基調(diào)上是積極的、充滿光亮的。因而在人物的設計上,作者并不是單純地設計陰暗的人,或者是充滿光亮的人,而是這兩者交織,力求達到一種平衡,使整個感情基調(diào)不會偏離作者的預設。如作者設計了一個狂熱的清教徒麥克依琴,讓讀者難以忍受他的種種行為,但作者又設計了一個充滿愛心的麥克依琴太太,她無私地關心著克里斯莫斯,這兩個人就構成了人物性格上光明與陰暗的平衡。而對什么都漠不關心的海托華與充滿熱情、無所畏懼的莉娜也是達到了這種平衡。當然莉娜在這本書中是光亮的主要來源,她的樂觀天真與克里斯莫斯、海托華等人的冷漠達到了完美的平衡,因而整部書在人物情感的設定上達到了平衡,也沿著作者預設的基調(diào)發(fā)展下去。
作者在書寫時,現(xiàn)實與歷史交織,但讀來卻不會令人覺得是完全的歷史或者完全的現(xiàn)實,而是這兩者的和諧統(tǒng)一,不會有一方顯得突兀?!栋嗽轮狻穼懹?932年,這本小說是根據(jù)??思{家鄉(xiāng)當時所發(fā)生的真實案件改編而來,書中的許多情節(jié)都與現(xiàn)實相符合,但作者在歷史事件當中加入了合理的虛構使得整本書具有了震撼人心的力量。書中所探討的許多問題包括種族主義、清教主義也是當時美國社會所面臨的現(xiàn)實問題。在《八月之光》這本書中可以看出作者對種族主義、清教主義表達了強烈的批評,但矛盾的是在現(xiàn)實生活中??思{本人就是一個清教主義教徒,書中所描寫的許多情景正是美國歷史的再現(xiàn),也是作者所面臨的現(xiàn)實問題。書中許多人物的設置與作者的現(xiàn)實生活密切相關,可以投射到作者真實的生活當中。??思{在本質(zhì)上是一個保守主義者,他渴望重構美國南方傳統(tǒng)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因此在作品中可以看到許多南方社會的生活場景,但同時他又深刻地認識到南方社會本身所存在的許多問題,因此在《八月之光》中,作者對種族主義這一南方社會的最大問題進行了強烈的譴責。書中最主要的種族主義者老海因斯是作者主要的批評對象,這是當時美國許多種族主義者的代表。作者在書中描寫到的許多生活場景、社會情形,以及人們的思想等都是美國社會的真實再現(xiàn)。正是作者在寫作中使歷史與現(xiàn)實達到了平衡,因而才使整部書和諧統(tǒng)一。
??思{的小說無論是語言還是結構都有著獨特的魅力,在《八月之光》中,作者對結構、情感、生死、歷史與現(xiàn)實的平衡處置,使得整部書更加和諧,更加耐人尋味?!栋嗽轮狻肥且徊恐档眉毤毱肺兜淖髌贰?/p>
[1]邁克爾·米爾格特.是小說而非軼事[A].新論《八月之光》文選[C].倫敦:劍橋大學出版社,1987.
[2]??思{.八月之光[M].藍仁哲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4.
作 者:孫許丹,浙江工業(yè)大學人文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間文學。
編 輯:趙 斌 E-mail:94874655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