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玉琴
無界化理念下高職英語分層教學、分類培養(yǎng)教學體系探索
蔣玉琴
從分析總結高職英語分級教學和職業(yè)崗位英語教學存在的利弊出發(fā),基于服務學生個性化發(fā)展需要和學生興趣愛好及特長的角度,及新加坡南洋理工學院所倡導的無界化團隊合作的理念,提出了分層教學、分類培養(yǎng)的高職英語課程體系。該課程體系保留分級教學的優(yōu)勢所在,探索在學生不同學習階段,以不同的課程形式、授課方式和課程性質開設多樣化的課程,以真正滿足學生的需要,從而提高高職英語的教學效果。
高職英語;分層教學;分類培養(yǎng);教學體系;無界化
早在2000年10月,教育部高教司頒布的《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試行)提出:“鑒于目前高職、高專和成人高專學生入學時的英語水平差異較大,本課程的教學要求分為A、B兩級,實行分級指導?!盵1]隨后,相繼有高職院校在公共英語教學過程中采取了分級教學形式。根據學生入學時英語水平進行分級的形式,有利于教師更好地實施因材施教的原則,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因學生英語層次參差不齊而帶來的教學困擾。
實踐證明,分級教學形式能夠起到較好的教學效果,較明顯地提高了學生的英語等級考試通過率和英語綜合成績。[2]但是,分級教學形式也存在一些弊端:(1)單一以學生的英語入學成績和/或摸底考試成績?yōu)橐罁褜W生分為A級、B級甚至C級,忽略了學生的個體自主性;(2)分級教學不同級別學生,基本統一上基礎/綜合英語課程,忽略了學生的多樣化發(fā)展需求和興趣愛好;(3)分級之后重組班級的管理難問題、低級別班級學生的自卑心理和放棄學習思想的蔓延等,都在考驗著英語分級這一教學形式。[3]之后,也有一些院校取消了分級教學形式,從學生發(fā)展角度出發(fā),開設了通用英語(GE)和職業(yè)英語(EOP)等分類課程,[4]但職業(yè)英語往往由于其過強的專業(yè)性,而給學生和任課教師帶來了新的挑戰(zhàn),教學效果也不甚理想。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有必要探索一種既能夠保留分級教學的優(yōu)勢、又能夠考慮不同學生個性化需求和興趣愛好的高職英語(此文中專指非英語專業(yè)的公共英語)課程體系。[5-6]那么,英語分層、分類課程不失為一種優(yōu)于單一的分級教學和職業(yè)崗位英語教學的英語課程體系。
(一)“無界化”理念的倡導
“無界化”理念(borderlessmindset)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學院大力倡導的一種創(chuàng)新性理念,它強調在學校、機構等的內部打破各部門、院系、不同崗位人員之間的分界和隔閡,提倡相互合作的團隊精神,實現資源與人才的共享。
基于“無界化”理念,新加坡南洋理工學院不同院系和專業(yè)的師生,通過人力、物力等資源的共享和精誠合作,完成了不少卓有成效的項目,也因此培養(yǎng)出了一大批復合型的優(yōu)秀學子。
在高職英語課程的設置和教學過程中,我們首先也需要倡導“無界化”的理念,以實現全校各部門和院系之間、不同專業(yè)師生之間的協同合作,做到資源共享,從而最大化地發(fā)揮各自優(yōu)勢,達到最佳的教學成效。
(二)高職英語分類課程體系探索
高職公共英語分級教學的研究最早出現在2001年,之后,這一方面的研究呈現越來越多的趨勢。總體看來,這些研究就高職公共英語教學形式采用了分級、分層或分類的措詞,實際上,絕大多數都還是在研究如何根據學生的英語水平進行層次或級別的劃分,只是措詞不同而已。
今天,我們要探索的高職英語分類教學,有別于以往的分級、分層教學。分級教學把學生按照英語水平進行高、中、低層次的劃分,最終的教學目標基本保持一致,即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和水平。而分類課程則主要根據學生的發(fā)展需求和興趣愛好的不同,設置不同類別的英語課程,不同類別課程的教學目標也存在明顯的差異。
目前,筆者所在院校正在全校范圍內開展英語分層、分類的教學改革,主要改革舉措包括以下六個方面。
1.根據學生的發(fā)展需求開設不同類別的英語課程。在課程改革之前,曾經就學生的不同發(fā)展需求和訴求進行過問卷調查,發(fā)現學生的發(fā)展趨向大致分為四類:直接就業(yè)、專升本、出國留學和自主創(chuàng)業(yè),其比例分別占到61.94%、14.15%、5.85%和15.14%。根據這些學生的需要,分別開設了崗位英語課程、大學英語課程和應用基礎英語課程,供有不同需要的學生自由選擇;此外,學校有專門的出國留學培訓課程,旨在為今后有出國留學需要的學生提供語言方面的幫助。
2.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特長開設不同的課程。學校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及特長,開設了英語口語、英語寫作和針對某些英語類競賽的輔導課程。這些課程面向全校學生開放,讓有興趣并具備一定特長的學生選擇,同時,使這些專項技能類的課程與學校、省市乃至全國的各類英語技能競賽接軌。為發(fā)揮學生在英語某一方面的興趣和特長提供另類的平臺。這些分類培訓課程,幫助學生在全國和省市的各類技能競賽中取得了優(yōu)秀的成績。
3.根據學生今后工作單位的要求,設置不同類別的課程。除了以上提到的幾類課程,學校還根據不同就業(yè)單位對學生的入職要求,開設了不同的英語考級輔導課程。由于一些單位在學生入職時有硬性規(guī)定,如要求學生一定要具備大學英語三級以上水平,為此,需要學生持有相應的英語等級考試證書。為了幫助有需要的學生順利考取該類證書,學校同時開設了考級類的英語課程,如大學英語三級輔導課、大學英語四級輔導課、大學英語六級輔導課。
4.分層教學適時介入到分類課程中。在學校分類課程教學過程中,不同類別課程內部采取分級分層的教學形式,針對學生選學數量較大的課程,實施顯性的分級教學;學生數量相對較小,只存在一個班級類別的課程,實施隱性分級教學。采取因材施教的原則,盡可能地提高不同類別課程的教學質量。
5.分類課程授課形式靈活多樣、課程性質設置不同。對于不同標準分類的課程,授課形式根據課程本身的特點體現出靈活多樣的特色。綜合英語類課程以傳統授課形式為主,輔以混合式的網絡教學;考級輔導課程以培訓形式為主;技能專項類課程以學生競技輔導和模擬訓練為主。
此外,在不同階段,分類課程的性質也有所不同。第一學年內的課程一般定性為必修課程;從第二學年開始一般設為選修課。這樣,便于學生根據自身需要靈活選擇,從而將更多的自主選擇權留給了學生。
6.無界化合作促進分類課程改革的順利推進。在高職英語分層教學和分類培養(yǎng)的課程體系改革過程中,學校各部門之間無界化的合作為課程的改革提供了很好的保障。
(1)在課程的分層和分類過程中,由于打破了原有的班級重組新班,導致英語課程的安排必須先固定時間,同一院系學生同時安排在同一時段上課,需要其他課程教師的配合。
(2)學生真實英語水平的摸排和發(fā)展的趨向定位、特長的發(fā)現和挖掘,都需要所有任課教師共同參與把握。
(3)崗位英語課程的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需要英語教師和專業(yè)教師協同確立,尤其是在高職院校雙語教師缺乏的現狀下,二者協同確立更為重要。
總之,分類分層的高職英語課程教學離不開學校各部門、院系和不同專業(yè)背景教師之間的無界化合作,只有通過無界合作,才能保證分層教學和分類課程教學的順利開展。
(一)正確把握學生的真實英語水平、發(fā)展去向及愛好與特長
在高職英語課程的分級過程中,我們需要根據學生的真實英語水平進行隱性或顯性的分級,因此,對學生真實英語水平的掌握至關重要。一些學生可能會因為跟某個英語程度不同的學生關系好而選擇去某一級別,還有的學生可能因為考試時的異常發(fā)揮導致分級考試成績失真,這就需要任課教師和班主任以及其他教師協同合作,通過面談和座談的方式,從學生自身和身邊同學處多方面了解,以把握學生的真實英語水平;此外,關于學生的發(fā)展去向和愛好特長等,也需要任課教師和學生協同調研、訪談、配合來最終確定。
(二)把握不同專業(yè)學生今后工作崗位對英語的要求
針對人數最多的直接就業(yè)類型的學生,需要了解不同專業(yè)學生今后就業(yè)崗位對英語的實際需求。這樣,一方面,便于確立合理的教學內容;另一方面,也能夠正確把握不同單位和崗位對于畢業(yè)生英語的準入要求和實際工作要求,從而為英語課程的教學提供指南。
(三)分類課程的設置需要呈現梯度性特征
學生在校期間,不同學期有不同類別和性質的課程存在,一些課程可能會延續(xù)一個學期以上,這就需要分類課程在不同時段呈現出一定的梯度性,內容呈現簡單到復雜的特征。要求學生只有在修完了簡單課程的基礎上,才能繼續(xù)修學更難的課程。這樣,在給學生壓力的同時,也給了他們不斷挑戰(zhàn)自我的動力。
(四)分類課程的師資和教學材料、設備需要得以保障
適應不同學生需求的分類課程,需要配備足夠的師資和合適的教學材料。這一方面,需要學校的大力支持,要預先通過引進和培養(yǎng)的方式儲備必要的師資力量,同時,配置必要的教學設備;另一方面,需要不同院系、部門和教師之間的合作以確立合理的教學材料。從而從師資、教材和設備等方面,保障分類課程的順利開展。
綜上所述,盡管分層教學能夠解決高職院校學生英語水平參差不齊所帶來的教學難問題,但是,分層教學往往只是把學生往一個方向培養(yǎng),而忽略了學生多樣化發(fā)展對英語的需要;盡管職業(yè)英語課程考慮了英語課程服務于專業(yè)方面,卻同樣忽視了學生的個性化需要,并且因為專業(yè)性過強等課程本身的特征,使得教學效果不太理想。而分層教學、分類培養(yǎng)的課程體系,既考慮到了學生的真實英語水平,更考慮到學生的不同發(fā)展對于英語的需要,同時,還考慮到了學生的自身興趣愛好和特長,并且采取靈活多樣的課程形式和授課方式,比單一的分級教學形式和職業(yè)崗位英語課程更趨合理。這樣的分類課程體系,在無界化合作的校園氛圍內一定能夠發(fā)揮出課程本身的特點與優(yōu)勢,并且能夠越來越受到廣大師生的歡迎。
[1]教育部高教司.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試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李燕.大學英語分類分級教學模式探究[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0(11):152-153.
[3]蔣玉琴.高職公共英語分級教學實證調查與分析[J].職教通訊,2012(9):41-43.
[4]王青,王小寧.基于需求分析的高職英語分類教學模式探究[J].合肥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4):118-123.
[5]蔣玉琴.服務學生發(fā)展需求的高職英語分級、分類教學體系研究[J].職教通訊,2013(3):29-32.
[6]侯曉靜.基于社會需求的高職類大學英語分類、分層教學實證研究[J].職教論壇,2015(26):68-70.
[責任編輯盛艷]
浙江省高職教育研究會2015年度一般研究課題“基于‘無界化’理念的高職英語‘分層教學、分類培養(yǎng)’課程體系改革研究”(項目編號:66)
蔣玉琴,女,寧波城市職業(yè)技術學院外國語學院副教授,碩士,主要研究方向為應用語言學、高職英語教學。
G712
A
1674-7747(2017)09-00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