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高職院校信息化課堂教學優(yōu)化探究

      2017-01-28 12:18:49王愛娥
      職教通訊 2017年12期
      關鍵詞:院校信息化信息技術

      王愛娥

      高職院校信息化課堂教學優(yōu)化探究

      王愛娥

      高職院校信息化課堂教學中,存在教師信息化意識、信息化教學設計和信息化課堂教學能力等有待提高,學校的信息化環(huán)境、信息化培訓和信息化教學評價有待加強等問題。從學校和教師兩個視角,分別提出了加大對校園信息化環(huán)境的建設、加強對教師的信息化培訓、開展信息化教學評價,以及提高信息化意識和基礎信息素養(yǎng)、課前做實信息化教學設計、課中做好信息化課堂教學、課后不忘信息化教學鞏固等優(yōu)化策略,以期提升信息化課堂教學質量。

      高職院校;課堂教學;信息技術;優(yōu)化策略

      教育部印發(fā)的《教育信息化十年發(fā)展規(guī)劃(2011-2020年)》明確提出,以教育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是我國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的戰(zhàn)略選擇。建設覆蓋城鄉(xiāng)各級各類學校的教育信息化體系,促進優(yōu)質教育資源普及共享,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對于提高教育質量、促進教育公平、構建學習型社會和人力資源強國具有重大意義。[1]信息技術對高職課堂教學,不管是教學理念、教學方式還是教學資源、教學環(huán)境亦或學習方式等,均產生了革命性影響。它要求教育應實現終身化、公平化和創(chuàng)客化;要求教學方式應自主化、個性化;要求教學資源應豐富化、共享化;要求教學環(huán)境應信息化、智慧化;要求學習方式應探究化、泛在化和無縫化。

      毋庸置疑,教學信息化是高職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構成,而信息化課堂教學無疑又是教學信息化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它的信息化程度和水平是衡量教學信息化水平的重要依據。[2]因此,對信息化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優(yōu)化,尤為重要。

      一、高職院校信息化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

      當前,很多高職院校已在積極思考信息化課堂教學并付諸實踐。但是,隨著實踐的逐步推進,許多高職院校及教師逐漸感覺到一些困難和不適應。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具體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高職院校存在的問題

      1.信息化環(huán)境有待改進。多樣且個性化的校園信息化環(huán)境支撐系統(tǒng),是教師信息化課堂教學順利開展的前提和基礎。但在很多高職院校,各種為信息化課堂教學服務的資源,諸如智能課堂教學錄播中心等信息化設備,性能優(yōu)、功能全、無線全覆蓋的校園網,數字化StarC或PGP電子雙板等信息化教學平臺,優(yōu)質的數字化教學資源等,仍處于正在興建或有待建設階段。各種虛擬仿真軟件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也非常局限。這些校園信息化環(huán)境建設方面的不足,將嚴重延緩課堂教學信息化進程,亟待改進。

      2.信息化培訓有待加強。作為課堂教學的設計者和實施者,教師信息化水平和信息化教學能力的高低,直接決定了信息化課堂教學的質量。而教師信息化水平和信息化教學能力的高低,除了受限于自身因素外,還與其所在學校對教師的信息化培訓力度密切相關。經與湖南省多家高職院校的眾多管理者和教師訪談發(fā)現,各院校對教師的信息化培訓少之又少,這也是加快課堂教學信息化進程的又一制約因素,亟待加強。

      3.信息化評價有待開展。教學評價對于教學的效用,一如鐘啟泉教授曾強調的應將教學與評價融為一體,使評價最大限度地有助于改變課堂教學,信息化課堂教學評價也應如此。縱觀湖南省各高職院校,雖然已形成了以學生、同事、督導和主管領導等為評價主體,以問卷調查、網上評教、隨堂聽課和各種檢查等為評價方式的相對成熟的課堂教學評價系統(tǒng),但是,隨著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的深入應用,課堂教學環(huán)境已演變成信息化環(huán)境。已有評價系統(tǒng)完全忽視了這種新的變化,信息化課堂教學評價嚴重缺失,亟待開展。

      (二)高職教師存在的問題

      1.信息化意識有待提高。信息化意識是指人對信息敏銳的感受力、判斷力和洞察力,它是人產生信息需求,形成信息動機,進而自覺尋求信息、利用信息、形成信息興趣的動力和源泉。[3]通過訪談發(fā)現,部分教師尤其是年齡較大、教齡較長的教師,已經習慣運用自己駕輕就熟的傳統(tǒng)課堂教學技能和技巧,他們不能充分認識到傳統(tǒng)課堂教學存在的局限性和信息技術輔助課堂教學的優(yōu)勢。有些教師還認為,信息化課堂教學流于形式且費時費力。這些教師不僅缺乏對信息化課堂教學的敏感度,甚至還對其有抵觸情緒。可見,教師的信息化意識淡薄,亟待提高。

      2.信息化教學設計和信息化課堂教學能力有待增強。雖然部分教師在信息化課堂教學中展開了一些積極探索,但仍存在諸多局限。譬如,許多教師對信息化課堂教學還處于板書“屏幕化”、講稿“電子化”、資源“數字化”等淺層次認知,難以將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進行深度融合以開發(fā)出互動性強、操作性強的信息化課堂教學設計,并據此開展高效的信息化課堂教學。由此可見,教師信息化教學設計和信息化課堂教學能力亟待增強。

      二、高職院校信息化課堂教學的優(yōu)化策略

      (一)基于學校視角的優(yōu)化策略

      1.加大對校園信息化環(huán)境的建設。有效的校園信息化環(huán)境是實施信息化教學的支撐系統(tǒng)和基本保障,對其進行建設或優(yōu)化刻不容緩。它們主要包括對先進信息化設備、管理系統(tǒng)、管理工具等的建設或優(yōu)化,對先進的信息化教學平臺、完善的信息化教學與學習資源的建設或優(yōu)化,對濃厚信息化教學氛圍的營造等。

      2.加強對教師的信息化培訓。為了更好地適應信息化課堂教學的需求,學校加強對教師的基本信息素養(yǎng)、信息化教學設計和信息化課堂教學能力的培訓迫在眉睫。具體可通過多管齊下、分層次、重應用的立體化培訓模式進行。

      這種立體化培訓模式以“請進來”和“送出去”相結合、集中授課和自主學習相結合、信息化教學理論和實踐操作相結合、分層次培訓和分學科培訓相結合的方法為主要特征。[4]其中,“請進來”是指將教育理論和教育技術方面的專家請到學校來做專題講座;“送出去”是指委派教師外出參加各種信息化培訓或比賽;“集中授課”是指將教師組成不同班級,面對面地進行實用的專題信息技術培訓;“自主學習”是指教師自主選擇時間和地點,在各類教育技術網站進行自主學習;“信息化教學理論和實踐操作相結合”是要求在對教師進行信息技術手段培訓的同時,還要重視教師現代教學理論素養(yǎng)的培訓;“分層次培訓和分學科培訓相結合”是要求學校堅持實用、夠用的原則,對不同水平、不同學科的教師,進行各有側重的針對性培訓。

      3.開展信息化教學評價。對信息化課堂教學展開評價,須事先構建一套科學的評價標準。評價標準的制定,應突出對“信息化教學”的考量,具體包括以下五個方面。

      (1)信息化教學設計是否具有合理性、開放性、創(chuàng)新性、實踐性和示范性等。

      (2)信息技術應用是否合理。信息技術切忌盲目使用,應做到信息技術在教學中使用得先進、恰到好處,媒體形式呈現多樣等。

      (3)信息資源是否豐富和規(guī)范。這里的信息資源主要是指教學PPT、教學微視頻、網絡課程、資源鏈接、進階練習、教學游戲和素材庫(如各類圖片、聲音和動畫等)。

      (4)信息課堂教學是否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效率和效果等。

      (5)課后鞏固階段是否利用信息技術來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否增強了師生之間的互動等。

      (二)基于教師視角的優(yōu)化策略

      《教育部關于推進教師教育信息化建設的意見》指出,積極推進教師教育信息化建設是一項緊迫的重要任務。眼下,教師應該積極提高自身的信息意識和基礎信息素養(yǎng),課前做實信息化教學設計,課中做好信息化課堂教學,課后不忘信息化教學鞏固。

      1.提高信息化意識和基礎信息素養(yǎng)。在信息化課堂教學的推進過程中,教師的信息化意識和觀念的轉變非常關鍵。教師應充分認識到現代教育的特征和發(fā)展趨勢,清楚了解信息技術輔助課堂教學的必要性和優(yōu)勢所在,與時俱進。

      除了需提高信息化意識外,教師還應具備基本的信息技術相關知識和技能。因為,我們教授的學生是有著“數字土著(Digital Natives)”之稱的“90后”一代。他們生于并成長于信息化環(huán)境中,不僅信息意識和技術較強,且期待信息化課堂。而教師大多只能算是“數字移民”,是隨著信息時代的不斷發(fā)展才慢慢學習并使用信息技術的一代。在此背景下,要滿足學生的信息化需求,要實現信息化課堂教學,教師必須努力通過多種方式學習新的信息技術知識和技能,不斷提升自身的基礎信息素養(yǎng)。

      2.課前做實信息化教學設計。信息化教學設計是指教師根據現代教育思想和教學理念,遵循職業(yè)院校學生認知規(guī)律,充分運用信息技術、數字資源和信息化教學環(huán)境,系統(tǒng)安排教學各個環(huán)節(jié)和要素的過程。信息化教學設計是否科學、合理,直接關乎信息化課堂教學的成敗,必須做扎實。通常來說,教學設計可針對1-2課時,也可針對一個教學單元或一個任務模塊的教學內容進行。大體上包括課程和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分析、教法學法分析、教學過程及其策略設計等。其中,要著重考慮如何將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完美結合。比如,在課前考勤時,可設計GPS數字化考勤;在導入時,可設計FLASH動畫和精彩短視頻;在授課時,可借用虛擬仿真軟件或信息化教學平臺等增強教學效果;在課堂效果評價時,可借用或設計一種信息化評價手段來量化評價。

      3.課中做好信息化課堂教學。信息化課堂教學是根據課前所做的信息化教學設計來進行的具體實施,必須做扎實。比如,在課前考勤時,根據事先的設計,采取GPS數字化考勤系統(tǒng)進行考勤,不僅可節(jié)約考勤時間,還能避免學生虛假考勤,GPS還可幫助教師定位不在課上簽到的學生;在導入時,播放事先設計好的FLASH動畫或精彩短視頻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授課中,可根據事先的設計來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以提升課堂吸引力;在教學效果評價時,采取數字化評價手段以最大程度地量化評價,讓教學效果更加直觀、形象。

      4.課后不忘信息化教學鞏固。為了鞏固課堂所學知識和技能,同時,也為了督促學生運用所學方法進行自主學習,布置課后拓展任務不可或缺,它是信息化課堂教學的有效拓延。通過信息化教學平臺或數字化學習空間,能夠使學生自主、個性地完成拓展任務,進一步自學探究。

      除了基于學校和教師視角外,還可基于教育行政部門視角,來提出優(yōu)化策略。因為,各高職院校在信息化教學資源建設的過程中,由于缺乏統(tǒng)一標準,導致院校之間技術難以互通,資源難以共享,要打開這種局面,需要教育行政部門的介入。一是搭建統(tǒng)一的信息化教學平臺,促進各院校信息化教學資源互享;二是對高職院校在信息化教學建設方面,給予資金和技術等支持;三是出臺相關政策和標準,為高職院校的信息化教學建設提供依據和指導;四是將信息化技術在教學中的運用水平,作為考量各高職院校專業(yè)建設與課程建設的重要指標,以進一步督促各院校的信息化教學建設。

      [1]教育部.關于印發(fā)《教育信息化十年發(fā)展規(guī)劃(2011-2020年)》的通知[Z].教育部公告,教技[2012]5號.

      [2]王釗.現代職業(yè)教育教學信息化的設計與實施[J].職教論壇,2014(30):72-75.

      [3]呂玉梅.高校英語教師信息素養(yǎng)養(yǎng)成內容探析[J].職教通訊,2016(9):47-49.

      [4]左明慧.數字化校園環(huán)境下高校教師信息化能力的探究[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1,6(1):23-24.

      [責任編輯 盛艷]

      湖南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課題“團隊氛圍對高職教師創(chuàng)新能力的影響研究”(項目編號:XJK016B2Y038)

      王愛娥,女,長沙航空職業(yè)技術學院講師,碩士,主要研究方向為旅游管理、職業(yè)教育。

      G712

      A

      1674-7747(2017)12-0065-03

      猜你喜歡
      院校信息化信息技術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月“睹”教育信息化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幼兒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甘肅教育(2020年18期)2020-10-28 09:06:02
      信息技術在幼兒教育中的有效應用
      甘肅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0:44
      信息化是醫(yī)改的重要支撐
      信息化
      江蘇年鑒(2014年0期)2014-03-11 17:09:40
      院校傳真
      院校傳真
      水富县| 抚顺市| 内乡县| 文化| 民和| 安福县| 左贡县| 普宁市| 安国市| 遵义市| 太仆寺旗| 赤壁市| 绿春县| 曲阜市| 洛川县| 嘉荫县| 边坝县| 荆门市| 壤塘县| 米泉市| 桐庐县| 土默特左旗| 汉阴县| 嘉峪关市| 前郭尔| 昌平区| 黑山县| 水城县| 新晃| 荥经县| 友谊县| 封开县| 澳门| 托克逊县| 开阳县| 奎屯市| 香河县| 青浦区| 宿州市| 瑞昌市| 永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