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雨鷺
(泗洪縣洪翔中學,江蘇 宿遷 223900)
在教唱蘇教版八年級歌曲《嘎達梅林》時,我富有表情地講述了蒙古族民族英雄達木德的故事,在講到嘎達梅林至沈陽告狀被捕時,全班同學神情變化明顯,情緒激動,淚眼汪汪。很快地把學生帶入了歌曲情境,激發(fā)了學生的濃厚學習興趣。
在教唱七年級歌曲《楊柳青》時,我?guī)险n前準備好的道具草帽﹑鋤頭和柳樹。表演了當時農民下田勞動的情景,邊表演邊用揚州話唱起了歌曲《楊柳青》。當歌曲未唱完時學生們就已經(jīng)自然而然地進入了歌曲情景,投入到學習之中。這不僅感染了學生們的內心情感,而且還調動了他們的表演興趣,新鮮感便油然而生,達到了預定的教學效果。創(chuàng)設唱歌教學情境的目的不僅是適中于唱歌教學的起始階段,同時也適中于唱歌教學的全過程。
如用曲式特點進行導入,能讓學生很快理解歌曲特點,快速掌握教學重點與難點。如在教唱揚州民歌《楊柳青》時,我讓學生欣賞一首揚州地區(qū)的民歌《拔根蘆柴花》,讓學生初步感受了揚州民歌的特點,學生便很快地熟悉了揚州方言,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便于整個教學過程的開展,達到了預定的教學目的。節(jié)奏類型導入也是一種較好的教學方法。在這里就不加以詳細闡述。
運用多媒體教學有利于歌曲情境的創(chuàng)造,使音樂形象更鮮明。唱歌教學是一種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相結合的音樂表現(xiàn)形式,也是一種情感的抒發(fā)方式。學生在演唱過程中,首先就要理解歌曲內容,把握歌曲情緒,才能更好的表現(xiàn)歌曲。運用多媒體,可以把歌曲的內容和情景很直觀表現(xiàn)出來,使學生對歌曲形象一目了然,理解歌曲的含義。如上七年級歌曲《龍的傳人》時,我運用多媒體播放各種不同的龍圖片,使學生對龍的形象有了直觀的了解。為學生表現(xiàn)與創(chuàng)造歌曲提供了素材。
這樣不僅能使學生在短時間內熟悉歌曲的旋律,而且也培養(yǎng)了學生正確的唱歌的習慣。如在教唱七年級歌曲《茉莉花》時,我要求學生用發(fā)聲練習中的“mi”跟隨音樂進行哼唱一邊,再用”ya”哼唱兩遍。使學生在短時間內掌握歌曲的演唱方法,模仿歌曲的音色和情感等。這樣學生就可以熟練地填詞演唱了。也可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進行學唱歌曲。
在教學過程中,我時常會放些《好聲音》中不同歌手的比賽現(xiàn)場視頻。讓他們聆聽歌手們不同的演唱風格﹑及表現(xiàn)形式與方法。在課堂上組織分析與評價活動,讓學生們分析不同歌曲的特點和重難點。評價每個歌手演唱的優(yōu)缺點,并總結自己的不足。
這樣不僅激發(fā)了學生自主學習歌曲的興趣,更提高了其演唱能力。
情景表演是指教師給學生設定與教學內容相應的各種不同的角色游戲。如在教唱七年級歌曲《唱臉譜》這首歌時,我做了各種不同的臉譜,分別請幾個學生扮演起不同的角色。在玩的過程中使學生加深了對歌曲的印象,也激發(fā)了學生對京劇和戲曲的熱愛,弘揚了我國民族文化精神,把音樂教育更好地延伸。
創(chuàng)編可以開拓學生的思維和想象,激發(fā)學生對音樂的向往與追求,創(chuàng)編旋律之前先帶學生多練習聽記旋律,旋律聽記填空等,然后在對自己所創(chuàng)編的旋律進行添加歌詞。這樣不僅能使學生在練習中掌握了樂理知識,而且還能快速提高學生的音樂綜合素質。如在教唱八年級歌曲《香格里拉并不遙遠》時,我鼓勵學生創(chuàng)編歌詞,把“香格拉里”改為泗洪的城市名片“水韻泗洪”。整首歌詞改為:“有個美麗的地方,人們都把她向往。那里新鮮似氧,那里純凈如眸。那里沒有痛苦,那里沒有憂傷。她的名字叫水韻泗洪,傳說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水韻泗洪并不遙遠,那就是我們可愛的家鄉(xiāng)”。這種歌詞的創(chuàng)編不僅提高了學生想象﹑創(chuàng)新的意識,也培養(yǎng)了學生對家鄉(xiāng)熱愛的濃厚情感。
錄音對比法比較適合現(xiàn)代中學生的心理,不僅能讓學生們聽到自己的聲音,而且還能用自己的聲音和原唱進行比較,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之處。無形中提高了學生的聽賞能力,使學生體會到自己與原唱的差距。從而調動學生的積極參賽精神。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如我在教唱七年級歌曲《唱得響亮》時,在學生唱得很投入的時候,我悄悄的錄下了他們的聲音,當放給他們聽時,很多同學都不敢相信是自己的聲音。還以為是音響里傳出來的原唱,當?shù)弥亲约旱穆曇魰r,個個都興高采烈。這不僅曾強了學生的自信心,還使他們對音樂充滿了愛好與向往。
總之,為了達到新課標的要求,實現(xiàn)新理念。作為一名合格的初中音樂教師,在初中音樂唱歌教學中必須不斷實踐﹑創(chuàng)新﹑總結。這樣才能夠靈活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使唱歌教學中的每個環(huán)節(jié)都是多樣化的,每節(jié)課都最很新穎,以學生為主體,提高學生的積極性,達到新課標的音樂教學要求。為祖國培養(yǎng)專業(yè)的音樂人才,使每個學生都能全面發(fā)展,用音樂美化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