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妍
(云南省文山市文山學院,云南 文山 663099)
淺談正確練習手風琴的習慣養(yǎng)成
李 妍
(云南省文山市文山學院,云南 文山 663099)
正確的手風琴練琴習慣是手風琴學習的前提和保障,只有養(yǎng)成良好的練琴習慣,才能在學習中事半功倍。
手風琴;細節(jié);方法
筆者在多年教學中發(fā)現(xiàn),很多手風琴學習者由于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練琴習慣,影響練琴效率,不僅“還課”質(zhì)量不高,而且影響其學琴的整體進度和效果。因而,培養(yǎng)正確的手風琴練琴習慣顯得尤為重要。
俗話說:“細節(jié)決定成敗”,練琴亦然。很多學琴者練琴很刻苦,卻成效不大,究其原因就是對細節(jié)的不重視,從而導致事倍功半。常見表現(xiàn)有以下幾種:
(一)演奏姿勢不正確
正確的演奏姿勢包含著正確的背琴、觸鍵等姿勢,是每一位學琴者在起始課中的必學內(nèi)容,其易學、易懂、不易保持的特點讓學琴者很難堅持且容易忽視。尤其到了中高級訓練中,對演奏技巧的要求以及對音樂效果的追求都需達到一定高度和難度,演奏姿勢直接影響演奏技巧與音樂效果的完成和塑造。例如,有的學習者練琴很努力卻始終不能完成快速而均勻的抖風箱,原因是其演奏姿勢不正確,導致手臂發(fā)力點找不準,影響整體演奏。
還有的學琴者學琴已有多年,卻仍然還存在著初學者時的“塌指”毛病,尤其在塑造顆粒性強、速度輕快的音響效果時體現(xiàn)出手指的無力感,嚴重影響音樂情緒的準確表達。
(二)音樂銜接不緊密
任何一部音樂作品都由數(shù)個樂匯、樂句和樂段組成,熟知音樂作品結(jié)構(gòu)并將其連貫演奏,充分體現(xiàn)著演奏者的音樂功底及素養(yǎng)。然而,有些學琴者在練習時并不注重音樂的銜接,僅僅只是將譜面音符進行簡單再現(xiàn)。問其是否對音樂作品結(jié)構(gòu)進行分析,答案為否定。顯然,對音樂結(jié)構(gòu)不清晰,學習者將無法理解音樂涵義,練習時會出現(xiàn)樂句表達不完整,樂段銜接不緊湊等問題,最終出現(xiàn)音樂表達不清的問題。因此,練琴時學會分析音樂結(jié)構(gòu),準確劃分樂句及樂段,從宏觀的角度把握作品的結(jié)構(gòu),微觀地進行分句、分段練習,形成整體與局部相呼應,才能完整表達樂思。
練琴方法的恰當選擇是提高練琴效率的有效途徑。關(guān)于練琴方法筆者已經(jīng)在《手風琴練琴方法探析》一文中進行過分類探討,此處不再贅述。但必須強調(diào)的是在應用“分解細部”方法練琴時,應注意除了將音樂分解為細部練習以外,還需注重“細部”之間的銜接練習,如此才能將分解的音樂連貫演奏,完整表達樂思。在進行音樂“細部”銜接練習時,可以運用“變速練習”“疲勞練習”等方法,在節(jié)拍器的輔助下完成。值得一提的是節(jié)拍器的應用能夠使練習者在變速練習中穩(wěn)定速度與節(jié)奏,形成良好的內(nèi)心聽覺。
當然,任何練習都必須是在有意識的前提下完成。俄羅斯20世紀著名心理學家認為:“在學習過程中,有意識的行為越積極,機能和技能的形成速度就越快、越完善?!币虼?,有意識的訓練,對提升練琴效率有積極作用。這就要求學習者在練琴時不能盲目的、不經(jīng)思考地訓練,而要有意識地研究自己演奏的動作、彈奏方法等。鋼琴家薩·葉·法因貝格認為,演奏者必須“對自己的演奏手法進行認真的研析。”他還向年輕的鋼琴家提出建議:“要有意識地、專心致志地琢磨手肘在演奏過程中的動作,盡可能使動作符合于樂句、經(jīng)過句、華彩段的需要。要特別注意手的觸覺,特別注意每個手指的觸鍵動作。”
上述心理學家的觀點與鋼琴家法因貝格的演奏觀點非常接近,由此可說明熟練的技能首先由有意識的自動行為產(chǎn)生,然后逐漸演變成自動化的過程。借鑒到手風琴訓練里面,演奏者對所演奏作品的研究程度越深入,對作品形象有意識的想象越生動、越清晰,對演奏者的手指、手臂的動作產(chǎn)生的作用力就越大,并能對其進行校正和修改,從而獲得演奏所需要的最佳動作和姿態(tài)。因此,在練琴過程中,需要靜下心來分析所練作品,針對困難和問題探索各種解決方法,養(yǎng)成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良好習慣。
練琴是不斷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在這過程中需要針對問題制定練琴計劃或者目標,提高練琴質(zhì)量。練習者可以根據(jù)存在問題或難點制定相應目標,具體還可細化為短期目標、長期目標、首要目標、次要目標等,無論哪種任務目標,都需要關(guān)注的是解決什么問題或難點。例如長期目標解決的是作品的完整演奏,短期目標則是克服作品中的技術(shù)難點,從而為完整、連貫演奏奠定基礎(chǔ)。首要目標和次要目標則是要求練習者能夠在所練習作品中分清哪些(技術(shù))屬于首要解決的問題,在訓練時間和關(guān)注程度上應有所傾斜或加大力度;反之,則適當降低訓練程度。
目標的制定,能夠讓學習者對于練琴做到“心中有數(shù)”,這也就要求練習者時刻關(guān)注自身練琴狀況,對練琴進階有很大益處。但有時會出現(xiàn)如此情況:練習者通過不同階段目標的制定,在采用各種反復強攻技術(shù)難點的措施后,困難仍未克服。此時,可以選擇暫時放棄,在一定時期內(nèi)不過問它,過一段時間后再對其分析、揣摩并準備演奏。那時,練習者會發(fā)現(xiàn)原先的“困難片段”會突然變得容易許多,不再難以攻下。正可謂“時間是一劑良藥”,此道理也可以運用到練琴當中。當過度關(guān)注難點卻反復不能攻克時,就要分散注意力,轉(zhuǎn)換思維,把精力集中于其它練習,讓時間本身完成演奏中部分難以克服的的工作。
綜上所述,養(yǎng)成正確練習手風琴的好習慣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學習者在漫長的練習過程中不斷發(fā)現(xiàn)、總結(jié)和完善,只要注重“細節(jié)”,“方法”靈活,“目標”明確,終能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手風琴演奏者。
注釋:
①②③李妍.手風琴練琴方法探析[J].大眾文藝,2016(9):155-156.
④瓦·切爾紹娃.勞動學習心理學 [M].莫斯科出版,1969:44.
⑤根納季·齊平.演奏者與技術(shù) [M].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07:90.
[1]根納季·齊平.演奏者與技術(shù)[M].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07.
[2]王朝剛.器樂表演技能教學新論[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6.
[3]李妍.手風琴練琴方法探析 [J].大眾文藝,2016(09).
G632
A
李妍,女,漢族,云南昆明人,四川音樂學院音樂學碩士研究生,講師,就職于云南文山學院藝術(shù)學院,研究方向:手風琴演奏與教學、音樂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