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瀟
(南陽師范學院音樂學院,河南 南陽 473061)
試析柴可夫斯基鋼琴作品風格
劉 瀟
(南陽師范學院音樂學院,河南 南陽 473061)
柴可夫斯基的鋼琴音樂作品表現(xiàn)出獨特的風格,具有強烈的抒情性和悲劇性特征,民族性也相對較為明顯,而柴可夫斯基鋼琴作品音樂風格的形成與當時俄羅斯的藝術氛圍也存在著緊密的聯(lián)系,對柴可夫斯基的鋼琴作品風格進行研究,應該從多角度進行深入分析。本文在簡要分析柴可夫斯基音樂人生的基礎上,從創(chuàng)作手法和演奏處理等角度研究其作品風格,希望為更好地演奏其鋼琴作品提供理論指導。
柴可夫斯基;鋼琴作品;風格
柴可夫斯基是俄羅斯最偉大的作曲家和音樂家之一,其不僅創(chuàng)作出大量的歌劇作品和交響樂作品,還在鋼琴演奏方面有所成就,在俄羅斯音樂藝術領域具有較高的地位,國內對柴可夫斯基音樂的研究相對較少,主要以“四季”為典型代表,所以要想在學習其音樂藝術的過程中對其作品形成系統(tǒng)的認識,還應該注意從多角度解讀作品,把握鋼琴作品風格,為更好地演奏作品奠定基礎。
柴可夫斯基是19世紀俄羅斯最偉大的作曲家之一,也是音樂教育研究專家,被稱之為俄羅斯音樂大師,其音樂藝術在俄羅斯文化藝術領域乃至世界音樂文化藝術領域都具有較高的地位,并且其音樂創(chuàng)作和演奏風格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柴可夫斯基是浪漫派音樂作曲家之一,并且是民族樂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在世界上被評判為最偉大的古典音樂作曲家[1]。柴可夫斯基于1840年出生于俄羅斯維亞特卡省卡木斯克-沃特金斯克附近的村莊,并且從小表現(xiàn)出明顯的音樂天賦,在1865年以優(yōu)異的成績在圣彼得堡音樂學院畢業(yè),畢業(yè)作品為《歡樂頌》取得了第二名的成績。在畢業(yè)后,柴可夫斯基接受邀請到莫斯科音樂學院任教,并開始其音樂創(chuàng)作活動,在前后10年時間內寫下了很多早期的成名作品,其中包含交響曲和鋼琴協(xié)奏曲。柴可夫斯基的鋼琴音樂在俄羅斯音樂藝術發(fā)展歷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不僅豐富了音樂藝術的殿堂,還為后期鋼琴曲創(chuàng)作和演奏提供了相應的支持和借鑒,極大促進了俄羅斯音樂藝術的發(fā)展。新時期,柴可夫斯基的鋼琴音樂作品仍然具有較高的研究價值,對其進行研究和分析能夠為深入學習鋼琴音樂藝術提供良好的支持,促使研究者對鋼琴音樂創(chuàng)作和演奏形成更為深刻的認識。
對柴可夫斯基的鋼琴音樂作品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其最為明顯的風格特點為民族性、抒情性、悲劇性,因此在研究中也應該注意從這三個角度進行深入解讀。
(一)強烈的民族性特征
受到人生經歷和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柴可夫斯基的鋼琴作品融入了大量歐洲社會主流音樂文化元素,并且具有引領當時歐洲音樂潮流的色彩,但是同時對其作品進行深入解讀,發(fā)現(xiàn)其蘊含著明顯俄羅斯民族特性,民族情感和民族意識在鋼琴作品中都有體現(xiàn)[2]。以《D大調弦樂四重奏》作品為例,其中著名的“如歌的行板”取材于烏克蘭民歌《瓦尼亞坐在沙發(fā)上》,在和聲和織體方面表現(xiàn)出較為明顯的民族個性。同時,柴可夫斯基的鋼琴作品中也融入了一定的俄羅斯舞曲文化元素,并且部分作品以舞曲曲調的方式表現(xiàn)出來,彰顯出一定的民族特色??梢姀娏业拿褡逍院驮诿褡逍灾须[含的時尚性是柴可夫斯基鋼琴音樂作品的重要風格,在鋼琴演奏中要想完美地展現(xiàn)其民族性,需要對俄羅斯民族音樂文化進行了解和分析。
(二)深刻的悲劇性
深刻的悲劇性是柴可夫斯基鋼琴作品的典型風格特色,而這種風格的形成與其自幼憂郁的性格特點存在緊密的聯(lián)系,更是對其不幸生活和黑暗社會的直觀反映。柴可夫斯基生活在社會變革時期,其不滿沙皇政府的統(tǒng)治,反對強權專制,但是同時其也深切的同情苦難深重的勞動人民,其將這種復雜的情感融入到鋼琴作品的創(chuàng)作中,使其鋼琴作品表現(xiàn)出明顯的悲劇性特征,并且隨著其鋼琴作品中悲劇元素的日漸增多和悲劇性的愈加深刻,悲劇性也成為其最重要的創(chuàng)作風格之一。如其在1893年創(chuàng)作的《第六交響曲》——《悲愴》,就將其鋼琴作品中的悲劇性情感進行了最大化的凸顯。全曲在于表現(xiàn)“經過戲劇性的沖突和對美好新生活的向往之后,最終必然的悲劇故事”,用近似于追思的慢板作為終結,全曲表現(xiàn)出濃郁的悲劇色彩[3]。對《悲愴》進行更為細致的剖析,發(fā)現(xiàn)在“悲愴”中,柴可夫斯基不僅展現(xiàn)出一定的悲劇性情感,其還對人性的光輝和人格的偉大加以反映,實現(xiàn)了對音樂作品藝術價值的升華,在欣賞作品的過程中欣賞者能夠感受到心靈的觸動。可以說,在柴可夫斯基的音樂藝術創(chuàng)作中,其借助鋼琴作品將自己對社會、對時代以及對人內心世界的理解和感悟表現(xiàn)出來,并通過藝術性的升華和凝練,概括為善與惡、生與死、愛與恨、理想和現(xiàn)實、光明和黑暗的對立,柴可夫斯基的音樂藝術往往是對人生道路障礙重重的真實刻畫?!侗瘣怼返谋瘎⌒跃驮谝欢ǔ潭壬媳憩F(xiàn)出痛苦、幻想、悲哀,悲劇性的氛圍貫穿于始終,能夠引發(fā)欣賞者的深刻反思。
(三)熱烈的抒情性
柴可夫斯基的音樂不僅具有悲劇性,其音樂藝術的美還體現(xiàn)在其音樂作品是建立在深刻思想基礎上的,以真實的生活場景為依托,能夠在真實的生活場景中將感人的旋律自由地表現(xiàn)出來,抒情性特征相對較為面明顯。對柴可夫斯基的鋼琴作品進行全面分析,發(fā)現(xiàn)其每一部作品都表現(xiàn)出一定的抒情性風格,并且主題鮮明、旋律跌宕,感情真摯,在演奏過程中能夠有效激發(fā)欣賞者的共鳴[4]。
柴可夫斯基的代表作《天鵝湖》舞劇就像是多首具有濃郁浪漫主義抒情篇章的集合體,在完美的抒情中完成對場景的描寫和對故事情節(jié)的推動,甚至能夠讓欣賞者感受到不同角色內心的變化?!洞琛肥遣窨煞蛩够撉僮髌分械牧硪粋€典型代表,其抒發(fā)出柴可夫斯基積極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在創(chuàng)作《船歌》時,柴可夫斯基參照俄羅斯民族音樂風格對船歌的體裁進行了適當?shù)奶幚?,使用從強到弱拍的平穩(wěn)節(jié)奏,表現(xiàn)俄羅斯平底船劃動過程中所能夠展現(xiàn)出的輕舟搖曳藝術境界。刻畫出俄羅斯人民深沉而真摯的品格,真正實現(xiàn)完美的抒情。
柴可夫斯基的鋼琴音樂作品是19世紀沙皇專制歷史條件下的特殊成果,不僅具有極高的藝術研究價值,并且從另一個角度進行分析,其還能夠反應出這一歷史時期俄羅斯知識分子在沙皇專制統(tǒng)治下所表現(xiàn)出的精神面貌,進而對深入了解這一時期的歷史文化藝術變化提供重要的參照[5]。因此對柴可夫斯基的鋼琴作品進行總結性的系統(tǒng)研究,發(fā)現(xiàn)其鋼琴作品的音樂風格形成了明顯的復合性特征,蘊含著多種文化元素,并且抒情性、悲劇性和民族性是最為典型的代表,對柴可夫斯基鋼琴與音樂藝術和俄羅斯音樂藝術發(fā)展歷史進行研究和解讀,都應該將其音樂作品放置到特殊的歷史情境中進行分析,進而對其作品的藝術內涵和藝術風格特點形成更為明確系統(tǒng)的認識,為柴可夫斯基鋼琴音樂藝術的研究以及新時期對鋼琴音樂的學習提供良好的支持。只有從多角度把握柴可夫斯基鋼琴作品的藝術風格,才能夠對其藝術價值和藝術魅力形成更為明確的認識,進而為研究工作的逐步深入提供相應的保障。
柴可夫斯基是俄羅斯最著名的音樂作曲家之一,其在創(chuàng)作中將歐式的華麗優(yōu)雅和俄羅斯樸素的鄉(xiāng)土色彩進行有機融合,形成了特殊的力量,表現(xiàn)出19世紀后期俄羅斯知識分子處于沙皇統(tǒng)治下苦悶壓抑的感受,具有明顯的民族性、抒情性和悲劇性特點,彰顯出獨特的音樂藝術風格,具有較高的研究價值。本文將柴可夫斯基的鋼琴作品風格作為研究對象,有助于對其作品風格形成更為系統(tǒng)的認識,為鋼琴演奏提供相應的參考和借鑒。
[1]馬里.柴可夫斯基鋼琴作品Dumka探析[J].洛陽師范學院學報,2013,32(04):130-132.
[2]張浩.柴可夫斯基鋼琴作品《四季》音樂風格的分析[J].青春歲月,2016(04):72-73.
[3]尤小業(yè).淺析柴可夫斯基的《主題與變奏》[J].人間,2016,206(12):16.
[4]李松珀.論柴可夫斯基鋼琴作品中的民族音樂風格 ——以《四季》中的《六月-船歌》為例[J].北方音樂,2016,36(02):39.
[5]魯奕男.柴可夫斯基浪漫主義與現(xiàn)實主義思想的融合 ——鋼琴套曲《四季》音樂創(chuàng)作風格分析[J].黃河之聲,2016(17):81.
J624
A
劉瀟,女,漢族,河南南陽,碩士研究生,助教,畢業(yè)于俄羅斯國立示范大學音樂學院,就職于南陽師范學院音樂學院,研究方向:鋼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