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晉蓮
(珠海市香洲區(qū)第十九小學)
“疑問”是學生思維的動力源泉,是學生發(fā)現(xiàn)和解決問題的基礎和前提。學生在數學認知活動中不可避免的會遇到一些難以理解的問題,隨之會產生困惑、懷疑、探究等一系列心理活動,這促使學生積極進行自主思考和探索,最終達到解決疑問的目的,這個過程實際上就是學生從“質疑”到“解疑”的過程。如果小學數學教學中忽視學生質疑、解疑能力的培養(yǎng),那么勢必會影響學生的學習能力,更無法實現(xiàn)素質教育目標。因此,為了順應新課標對小學數學教學提出的新標準,必須要注意以生為本,為學生巧設疑問,啟發(fā)學生思維,不斷提升他們的質疑能力和解疑能力。
小學作為學生正式接受基礎教育的階段,是學生智力提升、思維習慣養(yǎng)成的關鍵時期,但是受制于我國教育環(huán)境、家庭環(huán)境、教師教育方式方法等因素,結合筆者教學實踐和調查分析可知,當前我國小學生的質疑能力和解疑能力整體偏低。從整體上來看,小學生質疑能力和解疑能力偏低主要表現(xiàn)在如下幾個方面。
1.無疑問
在當前的小學數學學科教學過程中,部分小學數學教師依舊在采用“滿堂灌”或“一言堂”等被動的知識灌輸教學模式,教師單獨在課堂上為學生滔滔講解有關數學知識,小學生在課堂下只需要認真聽講即可,這時候大多數小學生均認為可以理解教師所講解的內容,所以他們沒有任何疑問,尤其是針對那些學習成績比較好的學生。但是在他們獨自面對有關數學知識的時候,卻忘記了剛才數學教師是如何講解的,可見課堂上這些學生“無疑問”的表現(xiàn)實際上并不能理解為他們已經掌握了這部分數學知識。特別是此時如果數學教師沒有及時進行提問,那么就無法知道發(fā)現(xiàn)學生是否真的掌握了這部分數學知識。
2.不敢問
小學數學是一門重邏輯、重視思維的學科,但是小學生的智力、思維能力等均存在差異性,所以實際學習過程中可能會對相同數學問題呈現(xiàn)不同的認知和看法。如此一來,在實際的課堂教學過程中,那些數學學習水平比較低的學生常常不敢向教師或者其他學生提問,這主要是由于他們害怕自己所提出的問題有錯誤而被教師或其他學生嘲笑,或者害怕自己所提出的問題不是教師所期待的而被教師批評指責,所以使他們常常表現(xiàn)出“不敢問”的態(tài)度。
3.不會問
世界上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這充分表明了提出問題的重要性。但是提出問題需要建立在扎實的理論知識功底和豐富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尤其是要掌握提出問題的基本方法。但是在當前的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幾乎沒有數學教師會將質疑的方法傳授給學生,這樣就使得學生在提出疑問的時候常常偏離問題的核心,無法深入抓住問題的本質,所提出問題的質量不高。歸納起來,小學生存在的“不會問”問題主要是由于他們缺乏質疑的方法,實際的質疑能力有待提升。
1.激發(fā)質疑興趣,使學生“想問”
俗話說“學貴有疑”。疑問是學生取得進步的基礎和前提,但是當前我國小學數學教師大都采用“串講”和“串問”的教學方式,一味地牽著學生的思維走,卻沒有給學生留有足夠的自主思考時間,那么學生勢必不會“想問”。為了使學生“想問”,小學數學教師要注意采取合理的教學理念和方法來激發(fā)學生的質疑興趣,鼓勵學生大膽質疑。通過懷疑來啟發(fā)學生積極進行思考,這就要求小學數學教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巧妙地運用趣味游戲、問題引導、課題研究、生活話題、演示實驗等多元化教學方法,結合學生的興趣和愛好來為學生創(chuàng)設合理的教學情境,確??梢杂行Ъぐl(fā)學生思維興趣,培養(yǎng)他們的質疑能力,從而通過“想問”來強化他們的數學素養(yǎng)等綜合素質。
2.傳授質疑方法,使學生“會問”
正所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睘榱伺囵B(yǎng)學生的質疑意識,提升他們的質疑能力,除了要使學生敢問、想問外,還要注意將質疑的方法傳授給學生,使他們“會問”,通過提問的過程來明確疑問點。從心理學角度來看,好奇、好問是小學生的天性,是小學生求知欲的外在表現(xiàn)。小學數學教師必須成為成才路上的指向標。
(三)豐富小故事講述模式
在信息化時代,優(yōu)秀的教育信息資源已經共享,教師依托互聯(lián)網,結合課綱的要求,下載有關的音頻資料、圖文資料、課件讓計算機成為故事講述者,提高了教學質量和興趣,教師應該配合渲染故事情節(jié),正確引導學生歷史觀,組織學生開展故事演講,故事角色扮演,利用各種形式,豐富小故事,讓學生在其中充分交流學習,懂得資源分享,把這些知識重點難點在潛移默化中學習到。
(一)正確引導,啟發(fā)學生思維能力
初中歷史教學中,引入小故事可以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與此同時還提高了歷史素養(yǎng),完善了知識結構體系,結合人教版的歷史課本,設計一套合理科學教學內容,由淺入深幫助學生學習歷史,小故事因為針對性突出重點,對學生認知有著重要導向作用,依據歷史故事,啟發(fā)學生的思考能力,讓學生了解知識要與故事相結合,如果教師通過故事只能讓學生認為這僅僅是一個有趣的故事而已,沒有引導出其他就違背了教育的初衷,我們引入小故事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服務學生學習,因此科學設計故事內容十分重要。
(二)抓住時機,展開引導
在教師設計故事內容時,必須將故事和課本課綱有機的融合在一起,緊扣重點環(huán)節(jié),確保在學生學習激情時引導出課程問題,引出課本內容,有機結合,融會貫通,這樣有助于加深印象,易于理解。老師也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合適時機引入小故事,活躍課堂氣氛,有時候,教學難點不易突破,而采取小故事可以生動有趣的解釋抽象知識點,難點因此突破,每節(jié)課45分鐘,學生以及老師并不能時刻保持緊張情緒,因此,課堂中抓住時機穿插小故事,可提高課堂效率,最終引導學生回歸課本,這樣的模式強化了教學效果,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和思維能力,完善了知識結構。
綜上,故事化教學是一種重要教學技巧,尤其適用于歷史學科,教師通過甄選故事內容,設計科學合理課堂故事演講活動,把握知識點,通過故事舉一反三,極大地吸引學生注意力,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傊?,按照科學合理的設計方針,講述小故事百利無一害,能全面提高初中歷史教學的有效性,學生的認知水平,完善學生歷史知識框架,為初中歷史教學長久發(fā)展打下良好基礎。
[1]尹玉.歷史故事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學周刊,2016,(13).
[2]李艷.淺談歷史故事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J].成功,2013,(07).
[3]李小玲.淺析初中歷史教學中歷史故事的應用[J].現(xiàn)代交際,20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