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安麗
(重慶文理學院音樂學院,重慶 401120)
歌唱性旋律的鋼琴演奏技術探索
劉安麗
(重慶文理學院音樂學院,重慶 401120)
有音樂的地方就有歌唱性, 鋼琴演奏中的“歌唱性”,是演奏者通過鍵盤激發(fā)欣賞者的共鳴,通過“歌唱性”演奏連貫、美妙的聲音,使得欣賞者達到高層次的領悟,進而完美的揭示作曲家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在鋼琴演奏藝術中,如何用科學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彈奏歌唱性旋律,是本文著重探討的一個話題。
鋼琴演奏技術;歌唱性旋律;探索
歌唱性旋律的鋼琴演奏技術,主要目的就是通過連綿不斷的旋律、“歌唱性”的演奏技巧,表達作品內(nèi)涵,激發(fā)欣賞者的共鳴,使觀眾在欣賞樂曲的過程中,獲得真正的藝術享受。在鋼琴演奏藝術中,“彈”與“唱”是相輔相成,鋼琴演奏不僅要表現(xiàn)完美音質,更要通過演奏,使每一個圓潤的持續(xù)音符具備“歌唱性”, 通過具有美感的樂句,表達歌唱般感情。在鋼琴演奏中,如何彈奏出歌唱性旋律,本文進行了簡要探討。
鋼琴演奏的歌唱性,就是在鋼琴彈奏過程中,賦予每個圓潤的音符以音樂意境和音樂語言等,通過“歌唱性”演奏連貫、美妙的聲音,使得欣賞者達到高層次的領悟,進而完美的揭示作曲家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鋼琴演奏的最終目的,是讓聆聽者聽到美好的聲音,領悟樂曲所要表達的內(nèi)容。因此,在鋼琴演奏中,“歌唱性”的演奏技巧非常關鍵。我們在演奏鋼琴的過程中,受演奏技術、理解能力、音樂閱歷等因素影響,傳達給聽眾的聲音會有很大的不同。或者是演奏的聲音是呆板的、機械的,或者演奏出來的聲音賦予歌唱性,賦予歌唱性應該是鋼琴演奏所應達到的效果。歌唱性更容易激發(fā)聽眾的靈感和想象力,提升聽眾內(nèi)心的音樂的體驗。我們要知道,演奏樂曲不只是表現(xiàn)音符,要將樂曲的意境、思想內(nèi)涵表達出來,才能贏得聽眾的共鳴。在鋼琴彈奏的學習中,許多人過度關注視譜、節(jié)奏、速度、背譜等問題,往往容易陷于就事論事學習狀態(tài),而忽略了彈奏的聲音的質量。其實,歌唱性彈奏的重點,就是要在訓練技術過程中,提高和完善聲音質量。從彈奏技巧上看,彈鋼琴就是練習聲音,鋼琴演奏技術的提升,就是在聲音上下功夫。所以,在學習鋼琴彈奏的時候,聲音的訓練尤其重要。鋼琴演奏技術要想出類拔萃,不僅需要好的技術,更需要好的聲音,聲音的好壞與質量,直接影響演奏水平,所以,鋼琴演奏技術歌唱性旋律顯得非常重要。我們不僅要掌握精湛的演奏技巧,還要充分發(fā)揮思維想象,追求歌唱性旋律,通過手指彈奏歌唱性旋律,豐富藝術想象力,提高演奏水平。
在鋼琴演奏中,讀譜非常重要。只有讀譜正確,才能夠更好的處理樂曲的風格。許多演奏者認為,鋼琴演奏只要節(jié)奏準確,音符正確就可以了,其實,除了這兩點,還有許多因素影響樂曲風格的處理及表現(xiàn)。一是音樂術語。音樂術語決定樂曲是快板還是行板,或者是歡快的、還是抒情的,音樂術語內(nèi)容包含許多,既包括音樂的性質、速度,也包括樂曲情緒、表情等,這些,對于追求演奏的歌唱性都有很大的影響。具體的力度標記同樣關系到音樂的表現(xiàn)。在古典音樂中,p、mp、mf、f等六個不同層次一般存在于pp到ff之間,而浪漫樂派后期作品幅度更加寬,不僅從pppp到fff,而且還增加了sf、sfz或cresc、dim等等具體的力度標記。樂曲的效果也受演奏速度變化的影響,要想表達出作品的本意,演奏者在演奏作品時,演奏速度的把握非常重要。音樂特性是音樂的實質,它決定我們演奏音樂時,把握音樂的基本要素,用什么情感領會音樂,什么手法、什么方式表達音樂。所以,追求演奏的歌唱性、演奏出歌唱性旋律,音樂特性一定要把握好。音樂語言是一種特殊的語言,演奏者運用音樂語言,升華情感,引發(fā)聽眾的共鳴。感受和理解音樂,音樂語言非常關鍵,因此,我們只有合理運用技法,把握好音樂內(nèi)容、情緒、形象意境,才能演奏出歌唱性的旋律,提升作品的藝術價值。
演奏的歌唱性,就是通過有效的彈奏曲目,將樂曲彈奏得像歌唱一樣好聽,使人們喜愛聽鋼琴演奏。只有悅耳的聲音,才更容易獲得人們的喜愛。否則,如果聲音是呆板的、機械的,誰還愿意去聽呢。追求演奏的歌唱性,首先,必須學會合理運用技法。也就是演奏出歌唱性旋律的方法。在鋼琴演奏中,合理的運用技法,對于追求演奏的歌唱性至關重要。演奏技法包括許多方面,如演奏中手指的均勻能力、運動能力,手指的獨立性,演奏中手指的快速跑動等,另外,手臂、肩膀的力量是否處于一種自然的狀態(tài)也非常關鍵,手腕是否平穩(wěn)自然地放松也影響著力量傳達到手指尖的效果。把力量支撐好送到指尖,手各關節(jié)是否能互相協(xié)作也發(fā)揮著作用,這些都屬于基本技巧問題。在鋼琴演奏與教學中,隨著學習程度的深入,鋼琴演奏技術技巧也需要不斷提升,鋼琴的琴鍵是按順序排列的,鋼琴作品的音型各有不同,在彈奏鋼琴的過程中,手指一定要適應或遠或近距離的音符,尤其要注意的是左右手交叉的技巧。鋼琴演奏中,我們不僅要注重音色美,更要注重旋律美,一定要追求演奏的歌唱性,除了通過音色控制演奏技術,還要努力探索歌唱性旋律,捕捉和積存美好音色的印象,去傾聽、去品味美好的聲音,只有這樣,才能使鋼琴演奏充滿感染力,在鋼琴上彈出動人的旋律。
歌唱性旋律的鋼琴演奏技術,對于提升鋼琴演奏的感染力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因此,在鋼琴演奏中,我們不僅要掌握精湛的演奏技巧,還要充分發(fā)揮思維想象,追求歌唱性旋律,只有這樣,才能夠提高演奏水平,提升作品的藝術價值。
[1]李歆.探析鋼琴“歌唱性”演奏的技巧和應用[J].讀書文摘,2015(14).
[2]熊文.在琴鍵上歌唱——探討鋼琴演奏中的“歌唱性”訓練[J].藝術探索,2009(06).
[3]吳秉旭.談鋼琴歌唱性演奏的技能培養(yǎng)[J].四川戲劇,2009(06).
劉安麗(1983—),女,漢族,重慶人,碩士學歷,講師職稱,主要研究方向:鋼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