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軒媛
(江蘇省徐州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江蘇 徐州 221004)
淺談音樂的功能
張軒媛
(江蘇省徐州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江蘇 徐州 221004)
音樂給人帶來美的感受,這不單純是音樂技法以及音響的作用、而是音樂美學。音樂美學研究是解答有關音樂藝術共同規(guī)律的問題,并不是簡單地詮釋某一部音樂作品。
音樂;音樂美學;音樂功能
人類的音樂史,至少可以追溯數(shù)千年。依據(jù)考古學上的遺物和考證,出土文物中樂器部分的科學分析和復原等,可以清楚地知道人類最古老文明的美索不達米亞、埃及古代文明、印度河文明、黃河文明,以及繼愛琴海文明后的希臘等音樂史,在各自經(jīng)歷了史前時代之后,到公元前三世紀左右,都建立了自己固有的音樂文化。
音樂美學研究的主要課題是音樂藝術中的哲學問題,是探究音樂之美的學問。美學一詞,源于希臘文aisthesis,其含義為“感受”“感覺”,因此可以說,音樂美學旨在研究音樂與人類感性及理性間的關系。上古時期,從希臘到中國古代的哲學家、思想家們的音樂美學觀所包含的意義十分復雜、廣泛。他們從哲學、宇宙觀、政治甚至神學諸方面來探討音樂美感或美的理想含義。在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各派的學說中,在《詩經(jīng)》《易經(jīng)》《尚書》《樂記》《老子》……中,都有大量的音樂美學論述。
音樂屬于藝術。藝術不僅可以反映現(xiàn)實之美,而且可以創(chuàng)造藝術美。音樂是美妙的,是帶給人美好感受的。人們熱愛它,不僅僅因為它動聽的聲音,而是使人身心愉悅。理解音樂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就需要了解音樂的基本要素。
音樂的音響,是由物體振動產(chǎn)生的。音樂善于抒發(fā)感情,這也是人們熱愛他的很重要的原因。所以音色是音樂中極為重要的表現(xiàn)手段之一,除了不同樂器具有不同的音色外,相同的樂器用不同的方法演奏也會有不同的音色。比如古箏音樂中以托、挑、勾抹等不同奏法來達到極為豐富的音色變化。音樂是時間的藝術,由音高、音強、音色構(gòu)成了美妙的音樂。音樂的高低是音樂中非常重要的要素,這不僅是因為不同音高的音組織在一起就構(gòu)成了音調(diào),與節(jié)奏組合就構(gòu)成了音樂最具表現(xiàn)力的旋律。樂曲是音樂藝術的實體,通過藝術實體傳遞美感。
衡量聲音強度的物理量為分貝。音強的變化是音樂表現(xiàn)的重要因素,一個沒有強弱變化的音調(diào)聽上去是枯燥無味的,所以很難談得上表現(xiàn)力。因此,任何一個具有很強表現(xiàn)力的旋律往往都具有豐富而細膩的力度變化。音樂是抒情的藝術,漢代的《毛詩序》說“情發(fā)于聲,聲成文謂之音”。也有論著說,音樂具有“驚人的力量,能表達強烈的感情”。比如貝多芬的《田園交響曲》,樂曲表達的情感內(nèi)容,使人身臨其境,甚至能夠感受到鳥語花香。作者自己說“田園交響曲不是繪畫,而是表達鄉(xiāng)間的樂趣在人心里所引起的感受,因而是描寫農(nóng)村生活的一些感覺。這首樂曲的感受多于音畫”。
音樂美學是一門專門研究音樂的科學,是音樂理論范圍內(nèi)的一門學科。朱光潛先生在談他研究音樂美學心得的一首打油詩中說:“不通一藝莫談藝,實踐實感是真憑”??梢姡魳访缹W的研究離不開對部門藝術的研究。音樂使用的材料既看不到也摸不著,給人以神秘感。因此,音樂美學不僅有助于人們認識音樂藝術的美學規(guī)律,而且也必然會豐富音樂給人帶來的不同感受。 音樂美學從哲學的角度更加細致地解釋音樂,以及音樂帶給人們的別樣體會。音樂美學雖然不是具體的去研究一部作品或一場音樂會表演,但它在尋求那些具有普遍意義的規(guī)律的過程中,卻脫離不了音樂形象。
音樂美學與哲學緊密相連,美學研究的許多問題都涉及到基本的哲學立場。哲學是研究自然界、人類社會和人類思維發(fā)展規(guī)律的科學,它一方面揭示出世界的物質(zhì)和精神的關系、存在與思維的關系;另一方面,它在揭示出這種關系的同時,又充分闡釋了一種邏輯手段,也就是觀察、分析和處理各種問題的方法論。而音樂美學的研究既是具有認識論的本質(zhì),又必須建立在一定的方法論上,所以,哲學對音樂美學研究來說,實際上是一種基礎理論。
音樂的功能,直觀的感受是,音樂能夠調(diào)節(jié)人們的心情。音樂心理學更是把音樂作為重要的媒介,從心理學方面研究音樂的功能。大量的研究表明,音樂具有非傾向性功能,傾向性功能,以及音樂的審美功能。
(一)音樂的獨特功能
審美活動并非純理性或純感性,而是感性和理性的綜合。當人們的審美活動處在“審美反射”這一初級階段時,理性并沒有發(fā)生作用,它是一種純粹的感性活動。音樂表達感情的特殊方式,使欣賞方式也變得獨特。音樂中的基本情緒對聽眾來說,它純粹是建立在感覺之基礎上的,聽眾無需任何的理性判斷,單憑音響對感官的刺激就能直接感受到。
從某種程度上說,這種功能因素不僅對人起作用,而且也必定對自然界的生物起作用。音樂的獨特功能的產(chǎn)生是由音樂結(jié)構(gòu)中含有的情緒類型與人的天然生物需求之間被音樂知覺的第一階段溝通的結(jié)果??梢哉f音樂中非傾向性功能的社會含義,是音樂以情緒的方式滿足人們精神生活中的天然需要。比如:用音樂來催促牛產(chǎn)奶,用音樂來催促動物的乳腺分泌,用音樂召喚有助于捕魚等等。音樂的上述功能,從表面上看與以音樂對人的功能完全不同,但從本質(zhì)上看,他們源于同一種生物需求。
(二)音樂的指向性功能
音樂中的感情方式并不僅僅限于情緒類型方面,它也包含著內(nèi)在的、深沉的情感內(nèi)容。但這種情感內(nèi)容往往與人的感情生活中的情感內(nèi)容有所不同。人的情感活動中所包含的情感內(nèi)容總是比較具體。比如:一個人表現(xiàn)出痛苦的情緒,總是由某件事情引起的,他可以通過具體的語言表達出來。但音樂中所蘊含的情感內(nèi)容只能是一種總體上的情緒特征,也就是反映出一個民族、一個時代以及一個富有個性的藝術家對于某個特定事件所反映出來的精神特征,這種精神特征從宏觀的意義上來說是具體的。比如,海頓交響樂中所體現(xiàn)出來的精神特征,只有海頓音樂才有,其他的音樂作品是無法替代的。這也顯示出了音樂的指向性功能的特殊性。
音樂中所包含的思想情感,不同的人欣賞角度不同,心境不同,都會有不同的理解。這說明音樂能夠反映欣賞者的“心聲”,仿佛扣動了內(nèi)心的心弦。匈牙利音樂家李斯特說:“感情在音樂中獨立存在,放射光芒,既不憑借‘比喻’的外殼,也不依靠情節(jié)和思想的媒介”。音樂表達的內(nèi)容豐富多彩,絢爛奪目。音樂表達的情感是抽象的、直接的。馬克思說“要具有音樂的耳朵”。
(三)音樂的魅力
英國現(xiàn)代美學家愛德華·布洛認為“審美經(jīng)驗是人與顯示功利態(tài)度保持了一定的距離的結(jié)果”?!靶睦锞嚯x說”是他著名的理論。他認為“在審美直覺中可能出現(xiàn)過遠的、近的和適中的三種距離?!辈悸宓摹靶睦砭嚯x說”主要針對人們在觀賞藝術或自然時不自然地形成的一種心理狀態(tài)而言的。
音樂具有獨特的魅力。格調(diào)是衡量藝術作品的一個重要屬性,音樂作品同樣。格調(diào)體現(xiàn)了作品的風格,意境和內(nèi)容,體現(xiàn)了藝術家獨有的創(chuàng)造風格、思想情感和對美學的不同理解。正是這些,構(gòu)成了音樂作品的骨架,使其散發(fā)著光芒。
審美功能與人對某種社會需求的滿足不同,審美經(jīng)驗總是與現(xiàn)實生活中的功利態(tài)度保持一定的距離。每個審美態(tài)度都不是天生的,總是帶著某種時代和民族的印記。我們在欣賞一部音樂作品時,之所以感到它美并從中獲得一種滿足,是因為音樂作品中體現(xiàn)出一種我們熟悉的風格特征,從中使我們看到了對整個民族和時代有益的東西。
所以,藝術的獨特魅力使其神秘。音樂作品所要傳達的內(nèi)容以剛性的形式生動地表達作者想要表達的內(nèi)容,接受者在欣賞時與作品有著共鳴,才能夠真正地理解音樂。在潛移默化中,接受了音樂的洗禮,精神境界達到更高的層次。潤物細無聲一般地感受音樂。
音樂的獨特魅力既有持續(xù)性的一面,又有變化性的一面。不同層次的功能,他們在可變性和持續(xù)性方面的表現(xiàn)程度也不同。不論音樂的哪種功能,都給人類帶來美的感受,是人類的精神財富。了解音樂的作用以及其獨特魅力,使我們音樂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學中,能夠更加明確方向,使音樂教育“寓教于樂”,“潛移默化”,致力于學生的審美教育。
音樂是人類溝通的共同的語言,是指音樂的基本音響帶給人們的一般的感受是共同的。音樂所具有的非傾向性功能、傾向性功能、審美功能,使這門藝術如璀璨的珍珠一般,在歷史的長河里熠熠生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