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文璨
(三亞學院,海南 三亞 572002)
通過對期刊文獻的查閱,以高校鋼琴即興伴奏教學改革為主題詞進行查閱,共有相關文獻6條。其中段建淑的《高校鋼琴即興伴奏教學改革初探》、聶一波的《高校鋼琴即興伴奏教學改革與研究》、孫藝輝的《高校音樂學專業(yè)鋼琴歌曲即興伴奏教學改革芻議》等文獻都是針對高校即興伴奏不容樂觀的教學現狀,對如何進行高校鋼琴即興伴奏教學改革、構建新的教學模式、提升學生的鋼琴即興伴奏能力等方面做出相關論述。付熙璇的《淺談鋼琴即興伴奏課的教學改革設想——以云南地區(qū)高校為例》主要對云南地區(qū)高校的鋼琴即興伴奏課程的現狀做出闡述,并對現階段存在的相關問題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作者提出調整和改革的思路和辦法。
現階段即興伴奏課程已經成為高校課程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對師范音樂教育而言,即興伴奏課程的發(fā)展越來越繁榮,即興伴奏課程的開展與學校的課程教學有著密切聯系,與高校學生掌握的鋼琴水平息息相關,因此,我們在對高校即興伴奏課程進行改革之前,必須對學生所掌握的鋼琴水平做出客觀準確的評估,并在此基礎上進行細致的分析。
鋼琴即興伴奏對于彈奏人來說不單單是彈奏出音符,還要讓音樂具有表現性,即興伴奏的過程是演奏技術與音樂藝術的完美結合。我們對鋼琴即興伴奏的學生演奏水平的評估與分析方面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著手:一是評估與分析學生鋼琴彈奏基礎,主要涉及學生演奏時的坐姿、彈奏時的手型、演奏技法等方面是否正確科學。二是評估與分析學生彈奏即興伴奏時能否根據彈奏的作品風格進行自如的把握,比如觸鍵的力度、演奏的方法、踏板的運用等方面是否合理。三是評估與分析學生掌握常用調式的情況,是否在平常的練習中對音階、琶音、和弦等方面進行訓練,對常用調式中的八度以及各種節(jié)奏組合是否能嫻熟地掌控,在即興伴奏時能否根據音樂作品的需要運用不同的伴奏織體來表現音樂的表現力。
我國教育部在2006年時,頒布了《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音樂學(教師教育)本科專業(yè)必修課程教學指導綱要》,這一《綱要》的頒布推動了高校音樂課程設置的發(fā)展,為我國高校音樂教育的發(fā)展明確了發(fā)展方向?!毒V要》內容將近60頁,其中對諸多音樂課程進行了安排與課程設置指導,但對高校鋼琴即興伴奏課程安排與指導方面卻沒有出現在明文當中,高校即興伴奏課程在《綱要》中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在很大程度上也影響著高校鋼琴即興伴奏課程的開展工作,讓高校即興伴奏課程的地位一落千丈,這樣的現實直接影響高校即興伴奏課程的成熟發(fā)展。
在現實的教學過程中,我們不難發(fā)現,高校學生的鋼琴水平參差不齊,也就在一定程度上拉開了即興伴奏能力的距離,普通高校的學生鋼琴水平比專業(yè)音樂院校的水平低很多,因此在高校即興伴奏教學的過程中也存在著多種問題,主要表現為:一是普通高校鋼琴即興伴奏課程設置不當,使學生鋼琴彈奏技巧與鋼琴即興伴奏能力相脫節(jié)。二是高校鋼琴即興伴奏課程教學與相關學科之間缺乏必要的支撐,造成學生在學習中知識結構無法整合。三是高校即興伴奏課程的授課方式較為單一,綜合來看,缺少對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四是高校鋼琴即興伴奏課程的創(chuàng)造性未來沒有得到應有的充分的重視。五是從現階段來看,很多高校對鋼琴即興伴奏課程的設置不重視,造成對鋼琴即興伴奏課程的認識不足。
高校對學生鋼琴基礎課程的設置相對完善,將其作為學生就讀普通高校音樂專業(yè)的必修課,鋼琴基礎課對鋼琴即興伴奏課程是有很重要的輔助性,可以讓學生在彈奏即興伴奏時提升音樂審美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理解力與表現力,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一是鋼琴即興伴奏在藝術實踐中,注重對鋼琴演奏理論知識的學習,二者可相互補充、相互促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讓鋼琴課程與即興伴奏課程相結合,結合實際,逐步提升學生演奏水平與技巧。二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示范與學生的練習并舉,在平日的學習中,教師的示范顯得尤為重要,它可以為學生彈奏伴奏打開思路,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課下布置的作業(yè)中因材施教,讓學生對多樣化的素材進行練習,起到開闊眼界、活學活用的效果。三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將鋼琴課中的練習曲目中左手的伴奏音型單獨拿出來讓學生進行彈奏,這樣不僅為即興伴奏積累了伴奏音型,同時讓學生更清楚音樂作品的框架及曲式。四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樂感,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彈奏的音樂更富于美感。
鋼琴即興伴奏是一門綜合性表現形式,要求彈奏者具備過硬的鋼琴演奏技巧,還要有對作品即興伴奏編配的能力,這就需要彈奏者扎實掌握音樂理論基礎知識,所以在學習鋼琴即興伴奏課程的同時,還要對基本樂理、和聲、視唱練耳、曲式分析等知識進行系統(tǒng)學習。鋼琴即興伴奏過程中主要涉及的音樂理論知識和方法,一是和聲基礎,二是作品分析基礎。在歌曲的鋼琴即興伴奏過程中,和聲基礎顯得尤為重要,靈活多變的和聲讓音樂作品更具表現力。作品分析是鋼琴即興伴奏的重要依據,它直接影響到即興編配的成與敗。鋼琴即興伴奏的原理是根據作品的需要,選配合理的和聲進行有規(guī)律的彈奏,作品風格的不同,所選取的音型伴奏也不同。
合理安排鋼琴即興伴奏課程的教學目的,才能讓即興伴奏教學發(fā)展有準確的定位,我們可以通過以下三方面來進行教學實踐。首先,以審美教育為教學指導理念,注重對學生音樂的美學特性培養(yǎng),盡量讓學生做到以琴代聲,通過即興伴奏創(chuàng)作一個生動的音樂形象。其次,以培養(yǎng)綜合能力為教育目標,在教學實踐中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視奏能力,讓學生具備一定的音樂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在教學中既要注重學生理論知識以及技能的培養(yǎng),還要注重鋼琴即興伴奏能力的培養(yǎng)。第三,以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思維為教育核心,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當引導學生認識到所伴奏作品的思想內容、音樂形象,還要深入體會音樂作品的情感表達,鋼琴即興伴奏是一個音樂創(chuàng)作的過程,因此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要讓學生有強烈的參與意識,還要具備創(chuàng)造熱情,在此基礎之上積極投入到鋼琴即興伴奏中。
現階段,高校音樂專業(yè)的學生畢業(yè)之后主要服務的對象是中小學生,因此在教學實踐中,課程安排的內容要以中小學生音樂教師現實所需的實際狀況為中心。首先我們要注重教學的對象,緊扣教學內容,讓學生在參與實踐教學的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能順利地解決。其次要緊緊圍繞課程教改,要體現鋼琴即興伴奏教學的時代性與多樣性。
加強即興伴奏課程教學,建立完善的課程建設保證機制,主要涉及四方面內容:一是培養(yǎng)穩(wěn)定的教學師資力量;二是配置課程配套資源,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配置數碼鋼琴教室,設立教材配套歌曲伴奏編配組;三是完善教師教學評價標準以及對學生能力考核指標;四是拓寬教學交流范圍。
在加強授課信息反饋和考核內容改革,主要涉及三方面內容:一是教師對學生作業(yè)進行檢查,及時反饋信息;二是考核內容的改革,考核內容可以包括鋼琴演奏與伴奏配置能力評價,在較短時間內讓學生完成指定的考試曲目,要求參加考試的學生順利彈奏出伴奏,與此同時還要用線譜方式完整的記錄其演奏的音樂;三是加強指定評分標準,對學生的評定標準分為優(yōu)、良、中、通過、不及格等檔次,在學期結束階段給予學生考核。
首先,要注重學生對鋼琴即興伴奏的思維步驟的培養(yǎng),在學習過程中,通過循序漸進的反復訓練讓其思維形成,在這一過程中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對特點旋律點的綜合分析能力。其次,要創(chuàng)造性的進行和弦與伴奏織體的選擇,根據歌曲風格進行整體分析,然后結合伴奏編排藝術原則進行篩選,形成良好和諧的內心聽覺之后,借助聲音的想象力來塑造完美的聲音。第三,要積極地求異,這是打開學生即興伴奏思維創(chuàng)新的有效途徑,教師要倡導學生學習音樂創(chuàng)作,并在伴奏的過程中充分運用創(chuàng)造性思維,從中汲取創(chuàng)造美的智謀與技能。
[1]張紅兵.普通高等學校鋼琴即興伴奏教學改革研究[J].東北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11.
[2]張霞.淺談鋼琴即興伴奏與鋼琴教學的結合[J].藝術教育,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