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悅
(吉安職業(yè)技術學院,江西 吉安 343000)
視唱練耳課程是音樂學習中的一門基礎課程,其任務在于發(fā)展音樂聽覺,訓練學生的識譜、讀譜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節(jié)奏感、音高感和音樂感知力。視唱練耳可分為視唱和練耳兩大部分?!耙暢笔侵缚醋V即唱的技能;“練耳”是指聽覺的訓練。在視唱練耳課程教學中引入奧爾夫教學法,可以豐富視唱練耳教學手段,拓展教學的內容和形式,活躍課堂氣氛,提高教學效果,同時與其他課程融合在一起,有很強的綜合性。
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是世界最著名、影響廣泛的三大音樂教育體系(達爾克羅茲音樂教育體系、柯達伊音樂教育體系和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之一,是由德國著名作曲家、音樂教育家卡爾·奧爾夫所創(chuàng)立,是為中國當代音樂教育實踐所接受且深遠影響的一種國外音樂教育體系。
1.原本性
奧爾夫教學法以“原本性音樂”為理念?!霸拘浴庇址Q“元素性 ”。奧爾夫認為,原本性是原始的音樂、原始的樂器、原始的語詞形式和動作形式。原始的音樂是和動作、舞蹈、語言緊密結合在一起的;它是一種人們必須自己參與的音樂,即人們不是作為聽眾,而是作為表演者參與其中。原始音樂是接近的土壤、自然的、肌體的、能為每個人學會和體驗的、適合于兒童的。
2.本土化
從本民族、本土文化出發(fā)的音樂教育是奧爾夫教學法中的一個重要理念。奧爾夫的音樂教育思想及其教學方法,呈現(xiàn)一種開放性,他鼓勵人們依照本國的文化,將其音樂理念融入其中。
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主要內容是節(jié)奏教學、動作教學、器樂教學。
1.節(jié)奏教學
奧爾夫認為:“音樂構成的第一要素是節(jié)奏。節(jié)奏是音樂的生命,音樂生命力的源泉。”將語言引入音樂教學,從朗誦中提取“節(jié)奏基石”是奧爾夫對學校音樂教育的偉大貢獻。語言是人類用來表達思想與交流思想的工具,語言中的語符、語詞、語音、語法等構成要素,與音樂構成要素如音高、音長、音量、音色,甚至音樂情緒的表現(xiàn)特征、風格等均是相通的。奧爾夫教學法中亦常通過朗誦兒童熟悉的歌謠、詩歌,為樂曲旋律或兒童朗誦、歌曲伴奏,并以此進行多種形式的演唱和即興演奏。
2.動作教學
1)聲勢教學
聲勢是指用身體作為樂器,通過身體動作發(fā)出各種有節(jié)奏色音。聲勢的基本形式有跺腳、拍手、拍腿、捻指。
2)基本形體動作教學
奧爾夫教學法的基本形體動作教學包括反應訓練、體操練習、動作練習、動作變奏與動作組合、動作游戲、即興練習。
3.器樂教學
奧爾夫樂器分為兩類:無固定音高打擊樂器、有固定音條樂器。
無固定音高打擊樂器:皮膜類——手鼓、雙面鼓、小鼓、定音鼓等;木質類——響木、雙響板、木棒等;金屬類——三角鐵、碰鈴等;散響類:鈴鼓、沙錘等。
有固定音高音條樂器:鐘琴、鋼琴、木琴等。
識譜主要指認識音樂中各音在五線譜及簡譜中的位置。在教學實踐中運用奧爾夫教學法,能夠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們在輕松愉快的游戲過程中直觀地掌握五線譜、簡譜的知識,加強學生的識譜能力,具體可采取如下方法。
方案1:教師將五線譜畫在地上,指出每條線或間上音的名稱,讓同學們跳到哪條線或間上就喊出相應的音名。
方案2:教師用手掌來比作五線譜的五條線,讓同學們對照著自己的手掌,找出五線譜有幾條線,幾個間;教師指哪條線或間上的音,同學就唱出來,或者讓同學間相互問。
方案3:教師用鋼琴彈奏出不同音高,讓同學們猜鋼琴上的音,猜出之后說出音名及相對應的簡譜。
節(jié)奏與節(jié)拍是音樂的構成要素之一,也是音樂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的基礎部分。奧爾夫認為,節(jié)奏是音樂的靈魂,對塑造音樂形象和表達情感的功能和作用非常重要。在教學中,教師可以以一些常用的拍子(如四二拍、四三拍、四四拍)為主,節(jié)奏型從易到難。從單個音符、附點音符開始,再逐漸過渡到所有節(jié)奏型。這種教學方式對培養(yǎng)學生的節(jié)奏感、音樂記憶力即創(chuàng)編能力很有效果。
1.認知節(jié)奏節(jié)拍
在教學實踐中,將語言與節(jié)奏節(jié)拍相結合,運用日常生活中的詞語或聲音來模仿節(jié)奏,具體可采取如下方法。
方案1:用動物叫聲來表示不同的節(jié)奏型。小貓的叫聲——喵代表 X 四分音符節(jié)奏,小狗的叫聲——汪汪代表八分音符節(jié)奏等。在這個模仿動物叫聲的游戲中,學生能夠體會到不同音符時值的長短。
方案2:讓學生有節(jié)奏的唱出自己的姓名。
名字為兩個字的用八分音符表示。
名字為三個字的用前十六后八節(jié)奏型表示。
名字為四個字的用十六分音符表示。
在這個介紹自己名字的游戲中,學生可以直觀地認識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并區(qū)分出不同的節(jié)奏型。還可以用這個例子對各種節(jié)拍進行訓練。
2.感受節(jié)奏
在教學實踐中,將肢體動作、樂器與節(jié)奏節(jié)拍相結合,讓學生在參與中掌握各類節(jié)奏節(jié)拍,并感受到不同節(jié)奏型及節(jié)拍的特點。具體可采取如下做法:
方案1:教師先做示范,比如用走路的動作表示四分音符,用小跑的動作表示八分音符,讓學生以音符時值的長短為依據(jù)模仿并創(chuàng)編不同的肢體動作。
方案2:用不同的圖案來表示不同時值的音符。在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教學中,可以準備好一張白紙,疊成九宮格,在每個格子里畫出大、小的實心圈。每個格子代表1拍,大實心圈比作四分音符,用拍手表示,每格畫一個;小實心圈比作八分音符,每格畫兩個,用跺腳表示,讓學生對照著自己所畫的圖做出相應動作。
方案3:教師選擇一些曲式結構規(guī)整,節(jié)奏感強的曲目,引導學生用樂器演奏出來。教師帶領一組學生用小鼓擊打出曲目的恒定節(jié)拍,另一組學生用三角鐵、響板等打擊樂器將曲目中的節(jié)奏擊打出來;分別練熟之后,讓兩組同學進行合奏訓練。
旋律,亦稱曲調,是指建立在一定的調式和節(jié)拍基礎上,按照一定的音高、時值和音量構成的有表現(xiàn)意義的樂音線條。在音樂教學中,除了需要重視節(jié)奏的訓練,還應重視旋律的訓練。具體方法可參考如下:
方案1:旋律模仿。教師用鋼琴彈奏出一段旋律,讓學生聆聽,將學生進行分組,每組同學跟隨鋼琴唱出一個樂句,在單個樂句掌握之后,進行旋律模仿,并讓小組互換。這種方式讓學生容易接受,能夠提升視唱中的音準,小組互換的形式還可以增強學生的聽力及音樂記憶力。
方案2:旋律接龍。教師演唱出一小節(jié)的旋律,讓學生模仿旋律的最后一個音再即興演唱其他音高。在開始運用這種方式進行練習旋律時,可以運用級進向上或向下的音,在之后難度可以慢慢加大,加入大跳音程等,如:
[1]李妲娜,修海林,尹愛青.奧爾夫音樂教育思想與實踐[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2]王光耀.視唱練耳教學法論集[M].西安:太白文藝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