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耀崗
一個億和一個星
文/李耀崗
前不久在網(wǎng)上,王健林的采訪截圖已被刷屏,其言“先定一個能達到的小目標,比方說我先掙他一個億”,已成網(wǎng)紅名言。其實,王健林還說了其他的話,但都被“一個億”的噱頭屏蔽了,他說,“人的目標,是一點點變大的,情懷也是一點點變大的”“年輕人,你想做首富這個想法是對的,奮斗的方向嘛,但是最好先定一個能達到的小目標,比方說先掙他一個億,你看看能不能用幾年才能掙到一個億,到了一個億,再定更大的目標”。
這話其實沒錯。問題是不同的人,目標也有所不同。有的人,一生中有很多目標,有的人沒有;有的人的目標很宏偉,而有的人的目標小到不好意思說出口。這都是人之常情。有目標當然好,沒有目標,也不見得就不好。有的人沒有一個非常明確的目標,就是踏踏實實做好自己喜歡做的事,沒有去想是不是要去掙那一個億,結果也挺不錯。
比如,2016年7月,剛剛獲得米其林餐廳一個星的新加坡路邊攤主陳翰銘。他做了三十五年的香港油雞面,也沒想到會獲得米其林的一個星。他清楚地記得,幾十年前入行的時候,有個前輩和他說過,廚師能拿到的最高榮譽,就是米其林給的。那時候他根本不敢想,米其林還能看得見自己。這一個星,對于一個不足兩平方米的小攤主來說,給其帶來的成就感并不比一個億遜色。
陳翰銘出生在馬來西亞,家里很窮,所以從小就得學會給家人做飯。慢慢地,他發(fā)現(xiàn)自己對做吃的有一種特別的感情。15歲他跑到新加坡想當一名廚師,做夢都想穿上屬于自己的廚師服。直到后來他跟香港師傅學了“香港油雞面”的手藝,才在新加坡牛車水找了個攤位開了家店。他不停地琢磨,一次又一次地改良油雞的口味,用了一年時間讓無人問津的油雞面發(fā)展到回頭客排起了長龍。每天凌晨五點半,天還沒亮,陳翰銘就已經(jīng)在店里,兩平方米不到的空間里掛滿了雞,熱到恨不得打赤膊。他卻穿上了那套白色廚師服,戴好手套。就算是最普通的攤檔,他也要做到最好。這就是一個普通小販陳翰銘的堅持。
其實,對于普通人來說,資產達到一個億和得到米其林的一個星,都不算是很小的目標。王健林的成功說明,一個人有了自己的目標,并且能堅持自己的目標,掙到一個億和很多個億都是可以實現(xiàn)的;而陳翰銘的故事也告訴我們,一個人就算掙不到一個億,當不成首富,也可以用一輩子的堅持去做好一件事。
摘自《今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