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新
(山西工商學院音樂學院,山西 太原 030000)
淺析海頓早期鋼琴作品特點
——以G大調奏鳴曲第一樂章為例
朱永新
(山西工商學院音樂學院,山西 太原 030000)
弗朗茨·約瑟夫·海頓(Franz Joseph Haydn, 1732-1809) 從開始寫作以來出版了卷帙浩繁的作品,他的作品,內容涉及十分廣泛富。現(xiàn)在存于世的至少有125部交響音樂的作品,大規(guī)模的室內樂作品以及鍵盤樂。他的作品包含了五十二首鋼琴奏鳴曲奏鳴曲),兩部清唱劇,五首變奏曲,一部幻想曲作品等。他從自己的藝術創(chuàng)作成果上,在早期古典主義時期基本確立了維也納古典樂派的主要作曲的原則、奏鳴套曲曲式結構和交響曲的樂隊編制,也基本確立了弦樂四重奏和交響曲的體裁。因為他大量的器樂作品,被稱為“器樂之父“本論文主要通過對海頓早期作品的探索,以闡述海頓早期作品的藝術特點及演奏技巧。
海頓;鋼琴作品
海頓早年生活十分拮據(jù)。使他在比較早的就能了解到民間藝術。在他小的時候在維也納成為唱詩班的一員,并有機會學習到了一些理論知識﹑古鋼琴以及小提琴。長大后的海頓,刻苦的完善并繼續(xù)學習,研究作品。直到有一年,遇到著名的意大利作曲家﹑聲樂教育家波爾波拉。他從學習中,得到了更系統(tǒng),更全面的作曲知識。之后,他就在為貴族作曲演奏的工作當中,為人類創(chuàng)造了珍貴的音樂文化。海頓的性格十分善良,為人做人也誠懇而且質樸,他的這些性格,都是能夠在音樂中得到了十分明顯的體現(xiàn)。他還熱心幫助著很多其他青年音樂家,如莫扎特,早年的貝多芬等。
海頓一生中創(chuàng)作了多少首鋼琴奏鳴曲,這是沒人能說得清的。但可以確定的是,鋼琴奏鳴曲是在海頓筆下得到初步確立和完善了的。他自己寫作鋼琴奏鳴曲作品,屬于早期古典樂派的作品,但這五十多首作品從前后來看風格和形式都不盡相同。從形式上看,雖多采用三個樂章“快-慢-快”的分配,但除了第一樂章多數(shù)采用奏鳴曲式外,后面兩個樂章曲式多有不同。其第二樂章有時也采用奏鳴曲式。在風格上,海頓已經(jīng)完全脫離了斯卡拉蒂時代的華麗。雖然海頓是從巴赫的兒子K.P.E.巴赫那里學來了鋼琴作曲法,他卻沒有繼續(xù)巴赫在音樂理論方面的探索,特別是在復調的運用上。
海頓的奏鳴曲旋律流暢,充滿的更多是宮廷而不是民間的味道。雖然采用了奏鳴曲式,但其不同主題間既沒有對比也沒有特別強烈的沖突,在情緒上的變化也非常小。從社會背景上分析,這一時期的音樂仍然多數(shù)是為宮廷貴族服務的,需求決定了內容,所以這就注定了海頓的鋼琴奏鳴曲體現(xiàn)的是一種雅致﹑平靜和快樂的音樂。
從這首G大調奏鳴作品的第一樂章的主題部分,就可以看出,這屬于早期海頓的作品。輕松幽默的動機,一開始就使用一個弱起4度跳進d-g,一下子給聽眾一種活躍歡快的感覺。這一點和莫扎特有相似之處。另外,結合海頓生平,一直處在優(yōu)越的環(huán)境中,給貴族作曲,為上流社會演出。這一時期要為了逗趣而作曲,就是所謂逗貴族一樂。第二小結四個重復跳音就是很好的例子。所以在做主題的思想感情做法時,一定要注意有精神,很高貴也不失風度。切忌跳音時因為手腕過硬而導致聲音發(fā)僵。這時候控制力量是非常關鍵的。裝飾音不可變成一片漿糊,要用耳朵細細去品味,慢練。踏板盡量節(jié)約,在每一句的句頭點一下就好。
海頓用展開的手法,利用分解和弦,展開主題。我們在處理這段主部時應該牢記,古典主義風格的樂曲,有重復的地方,應該做出對比。
我在實際理解這一段內容時,刻意將踏板延長一點,而且手腕的流暢程所增加,顯得更活潑輕快。但切記容易犯錯誤的地方就是左手。這個時候,“手連”就顯得非常重要。
經(jīng)過連接部的尋找與探索,海頓將展開部定在了G大調的屬調上。這也是古典主義時期,最主要的轉調手法。樂曲在一連串的十六分音符中,進入了如歌的D大調。而海頓在這里表現(xiàn)的正是另一種對比,既然始終要保證貴族們“找樂子”的心態(tài),自然張弛有度。海頓在這里所展現(xiàn)的,正是剛剛緊張過后的舒展。可以表現(xiàn)出女高音的特點,高貴典雅,不失美麗。
左手分解和旋是展開部最需要注意的。千萬不可上下僵硬地去抖手腕,否則聲音會在后邊十分生澀,不但消耗演奏者的體力,而且會影響音樂的整體布局。另外,踏板切不可沒有章法的混亂踩下,一旦在這一部分和聲混在一起,聽者會感覺非?!皝y”。
海頓在這一樂章用了很多跳躍技巧。在這種段落十分考驗演奏者的控制水平。首先,在右手八分音符中,我們要時刻注意連與斷。除了準確的音符,強大的指尖控制力也是必須要有的。其次就是節(jié)奏。在實踐中得出的結論是,在這種大段跑動中,都會有搶節(jié)奏的情況。所以練習的方法就是,用拍器卡住節(jié)奏來練。主部結束并不是歡快的音符,反而是漸弱。這也為后來的展開部定了基調。不可以將右手旋律在結束時彈成跳音,盡量粘一些,長一些。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拖夠時值,輕拿輕放,不要搶節(jié)奏。
作為與呈示部的大對比,展開部并未像人想到的一樣是柔弱的,反而是弱起后,轉成小調,通過一系列如d小調,a小調的來回探索,給人一種強烈的,不安的感覺。正是這種感覺,驅使人們繼續(xù)好奇海頓的音樂思想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
這一段的演奏特點依然是要把指尖作為關注的重點,第一關節(jié)的力量不可忽視,這是平時基本功的積累與應用。踏板依然不可以過分的多。此外,在展開部中,連線也是要特別注意和需要單練的地方。
每一句的呼吸,分句,都需要仔細推敲,切莫自由散漫的隨著性子演奏,會破壞樂曲整體的性格。 最后,經(jīng)歷了基本的嚴格重復再現(xiàn)部,全曲以疑惑的的方式結束,所以在最后結尾時,還是要有充滿期待,不安,疑惑,還有一點小興奮的態(tài)度來解決。
不同時期的海頓音樂各有特色,但總體而言這些音樂總是令聽眾愉快的,篇幅短小﹑旋律優(yōu)美﹑樂思中充滿著幽默睿智,這些都與海頓自身性格有很大的關系。他 “善良勤奮,并不斷地侍奉上帝”,他熱愛自己的家庭且為人謙和??傮w而言,海頓的音樂作品涵蓋了全方位的音樂風格,早期的作品屬于典型的前古典主義,殘存著巴洛克的遺風。這是因為早期作品的積累,他從通俗的民間巧技開始,通過對自由音樂的向往,以及積累豐富的思想,最終抵達藝術的至高境界。用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多姿多彩的表達,蘊藏萬花筒般的機智﹑幽默﹑歡樂和悲愁。所以說他的早期作品對后世的影響是巨大的。
J61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