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雅男
(蘭州大學藝術(shù)學院,甘肅 蘭州 730000)
論民族聲樂演唱中表情的培養(yǎng)與運用
董雅男
(蘭州大學藝術(shù)學院,甘肅 蘭州 730000)
在舞臺表演中面部表情對一個專業(yè)的歌者來說是極為重要的,表情的合理運用是我們表達情感的關(guān)鍵,在舞臺表演時我們要引起觀眾的共鳴是演出的關(guān)鍵,同時我們要將自己所要表達的信息準確的傳遞出去就需要眼神、嘴型、面部表情的合理運用,本文從眼神、嘴型、面部表情的綜合運用來概述在民族聲樂演唱中應(yīng)該如何培養(yǎng)、運用、表達我們所想表現(xiàn)的情緒。
表演神態(tài);口型訓(xùn)練;面部表情
我國傳統(tǒng)京劇中,將眼神分為喜、怒、哀、樂、怨、恨、愁等七種色彩,在運用的過程中我們對每一種眼神都有相對應(yīng)的訓(xùn)練,通過不同的訓(xùn)練來達到不同的效果,比如在表達“怨”這種眼神中要注意,“怨”不是“恨”,眼神中不能帶有戾氣,并且“怨”分為很多種,在對長輩時要有撒嬌的情緒在里面,對晚輩時要有一絲憐愛,對情人時要多一絲嬌羞,面對不同的人要有不同的“怨”在里面,這樣在演出過程中觀眾們不會有審美的疲勞,會讓觀眾感受到演員的靈活,看的有興味。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如何讓觀眾感受到你的想法和情緒就一定要把握好眼神的運用,那么如何培養(yǎng)眼神的運用呢?1、首先要多去想象,比如在演唱《梅花引》的時候,我們的眼前要有一幅大雪紛飛的場面,在雪花中,斷崖旁有一棵盛開的梅花樹,孤霜傲雪的屹立著;或者在演唱《看秧歌》的時候,我們眼前就是一幅熱熱鬧鬧的,喜氣洋洋的,人山人??囱砀璧膱雒妫灰睦镉兴胂竽敲囱凵裰胁拍荏w現(xiàn)的出來。2、想象屬于我們單純的眼神訓(xùn)練,除了想象外,我們其次要做到的就是眼神要分出層次,在想象的過程中我們眼睛所看到的不是一個平面出現(xiàn)的景象,而是有層次劃分的,這樣的眼神讓觀眾看起來靈動,比如在演唱《我愛你塞北的雪》的時候,雪花飄落的地方不僅僅是一處,因此在演唱時我們需要注意雪花是漫天飄落的。3、眼神不要飄忽不定,眼睛給觀眾傳達出的信息要清楚,對待每一首作品我們都應(yīng)該注意作品給我們表達的內(nèi)容是什么,比如作品《紅旗飄揚》在演唱時要注意眼神堅定有力,因為紅旗是象征祖國的標志,所以眼神不能飄忽不定。
在處理歌劇作品時我們需要處理的地方較多,因為同一個人物在按照時間順序發(fā)展的過程中所接觸到的事物不同,所以眼神在處理時就比較多變。比如《原野》中金子這一角色在面對焦母的時候眼神是既恐懼又害怕,面對大星時眼神中除了冷淡以外還要透露著厭惡。眼神靈活會帶動整個面部表情也靈活多變。
在演唱時能夠直接影響我們發(fā)音的就是嘴型,嘴型的大小影響著我們咬字時的清晰程度以及發(fā)音的準確性,正確的嘴型對演唱技巧方面也有很大的影響。在民族聲樂演唱中正確的嘴型應(yīng)該是嘴橫向撐開上顎,下巴自然放松下垂,口型是整體是豎張的,這樣的嘴型在咬字時是放松的,當我們咬閉口音如:“ī”、“ē”等音時嘴不能將嘴橫咬的太死,咬的過狠聲音聽起來太過尖銳,并且嘴不放松影響后面咬字的清晰程度。
在戲曲中我們經(jīng)常提到的是咬字要字正腔圓,在歌唱時我們的外嘴只負責字的輔音而動,最重要的是“里嘴”,我所說的“里嘴”指的是小舌頭和上顎形成的空間,發(fā)音時將里嘴打開用里嘴咬字會使發(fā)出的聲音圓潤,發(fā)閉口音時要開咬,這樣以中庸之道的咬字方法就會達到我們所說的腔圓。要想要達到字正腔圓還有一個辦法就是找到打哈欠的感覺,在打哈欠的過程中我們的下巴是自然下垂的,張開的主要是我們的上嘴,同時腹腔、胸腔、口腔、頭腔在此時是同時打開的,就是我們的發(fā)聲腔體是完全打開的,此時我們的小舌頭是張開的咽壁開啟的同時還會帶動我們的上牙齦有向上翻起的感覺,如果在平時的訓(xùn)練時以打哈欠的方式找到的一定是最為自然的開嘴。
還有一種方式是向遠處喊人,在原生態(tài)的歌唱方法中我們經(jīng)??梢月犚娫鷳B(tài)歌手所演唱的歌曲聲音寬泛、嘹亮、穿透力強,聲音的特殊性與我們生活的地域性有很大的關(guān)系,像苗族、侗族的原生態(tài)歌手他們居住的環(huán)境大多是在山里,偏遠山區(qū)交通滯后在那里居住的人民多數(shù)是散戶,交流起來距離較遠所以致使他們以喊話的交流方式較多,這也使這些原生態(tài)的歌手聲音聽起來音域方面比院校類歌手的聲音挺起來音域更為寬廣灑脫,在這些原生態(tài)歌手演唱時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他們的嘴張的不會很大但聲音的穿透力卻十分嘹亮,所以在這里要強調(diào)的是:不是外嘴張的越開聲音就會越大,而恰恰相反,張的過于大了反而使嘴邊肌肉緊張音響聲音以及咬字的質(zhì)量。
在訓(xùn)練時我們可以做到眼睛、嘴型的單獨聯(lián)系,但在歌唱時我們的面部表情是同時發(fā)生的,在與觀眾交流時我們無非是通過兩種方式進行交流:1、一方面依靠語言符號2、另一方面則依靠非語言符號。依靠語言符號,即是理解和分析對方的語言內(nèi)容,包括語氣、語調(diào)、停頓、重音、輕聲、內(nèi)心獨白、等方面;非語言符號就是指交談?wù)叩姆N種體態(tài)語言。也就是說我們除了依靠語言符號來像觀眾傳遞消息外,另一種方式就是我們的面部表情來傳達我們的喜怒哀樂,但無論用哪一種方式來傳達我們都要注意我們的笑肌,在舞臺表演上將笑肌提起來與不提是完全兩種效果,提笑肌我們的上嘴蓋也是向上拎起的,同時我們我們的狀態(tài)是積極的,以積極的狀態(tài)發(fā)音我們的聲音才更具穿透力。合理的運用面部表情是我們準確向觀眾傳達信息的關(guān)鍵,在平時發(fā)聲練習中注意面部表情的合理運用讓觀眾感受到貼切自然、不夸張、不反感、有共鳴也是一個演員需要的基本素養(yǎng)。
[1] 林俊卿.歌唱發(fā)音的科學基礎(chǔ)[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1992.
[2] 魏艷.淺析民族聲樂表演中表情的運用[J].音樂時空,2014,10:132-133.
[3] 王琳.淺談民族聲樂中面部表情的訓(xùn)練[J].中小學電教,2010,10: 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