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到大,一直對面疙瘩湯有一種特殊的情感。那吃進嘴里發(fā)出的“吱溜”聲,那份細膩、香醇的美味,一直縈繞在心頭,揮之難忘。
面疙瘩湯也叫“面沽渣”,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沂蒙老區(qū),那可是很豐盛的美食。記得小時候,鄉(xiāng)親們都在生產(chǎn)隊里干活。忙乎了一天后,母親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家,為圖省事,便會為家里人做上一頓面疙瘩湯,倒是讓我們很快解了饑餓感。
面疙瘩湯也是母親最拿手的活兒。母親總是先切好蔥段,然后在灶下點上柴禾,從盛放豬油的瓷盆中搲出一勺油置于鍋中。待油燒熱,倒入蔥花炸鍋,之后添上水,等鍋里水燒開。接下來便是和面。
和面可是有講究的。母親用陶瓷盆兒盛上小瓢面,一邊向盆里均勻地倒入涼水,一邊用筷子快速攪動面粉,直到攪動的半干半濕,有面團出來。那時最令人愉悅的是母親在面里再打上個雞蛋。等鍋里的水燒的滾燙,母親便用筷子將面團快速撥入水中。小面團兒一下子沉落鍋底,又迅速地躥上水面來。隨著水燒得沸騰,小面團就像一條條小魚兒一樣四處飄蕩。這時候,母親再向鍋中放入切好的白菜心或小青菜葉等。面疙瘩多了,母親便不時用筷子撥動一番,小面團兒擺弄著各種姿態(tài),便和菜葉玩起了捉迷藏,甚為可愛,令人悅目。
時間差不多后,母親關(guān)上灶火,將面疙瘩湯盛在碗里,放于餐桌上涼著。有時我們真的是心急等不得熱豆腐,便端起碗大吃起來。再就著咸菜棒,那濃香的滋味令人愜意的很。
一晃幾十年過去啦!現(xiàn)在生活條件好了,很少有人在家里做面疙瘩湯。不過,有些大飯店里還做海鮮面疙瘩湯等,但我總感覺味道不如兒時母親做的面疙瘩湯好吃。有時,我也會像當年母親做面疙瘩湯那樣,做給孩子吃,不過會在面里多加些雞蛋,會配上些小菜肴,而孩子吃得也不像我小時候吃母親做的面疙瘩湯那樣有滋有味。
(山東劉正濤)
·讀者評刊·
重慶付克發(fā):今天閱讀了《新傳奇》2017年第43期《三任總書記共聚十九大主席臺》一文,再次回味現(xiàn)場直播的大會盛況。
當三位總書記,緩步走向主席臺,全場響起雷鳴般的掌聲,經(jīng)久不息,會場氣氛異常熱烈,群情振奮,熱血沸騰。
習(xí)總書記發(fā)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總結(jié)過去,展望未來,著眼當下,為人們描繪更加美好的藍圖。兩位前任總書記也親臨主席臺,認真細致地聽取了習(xí)總書記的報告,不時頻頻點頭贊許。
中國共產(chǎn)黨之所以能夠帶領(lǐng)全國人民,共同致富奔小康,離不開中國五千年的傳統(tǒng)文化:“以和為貴,和睦相處,和氣能生財?!?/p>
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萬眾一心,緊密團結(jié)在共產(chǎn)黨的周圍,團結(jié)就是力量,擼起袖子加油干,不斷地創(chuàng)造出新的輝煌,中國共產(chǎn)黨就是擁有強大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創(chuàng)造力。
歷屆黨和國家的領(lǐng)導(dǎo)人都是倡導(dǎo)以人民的利益為重,從毛澤東同志“我們的責任,是向人民負責”,到鄧小平同志“一切以人民利益作為每一個黨員的最高準繩”,到江澤民同志:“實現(xiàn)、維護和發(fā)展人民群眾的利益,是我們最大最重要的政治”,到胡錦濤同志“權(quán)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到習(xí)近平同志“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
正是因為有了這些強有力的政治基礎(chǔ),中國這只大帆船,才能夠乘風破浪,砥礪前行,承前啟后,繼往開來,引領(lǐng)中華兒女開創(chuàng)一個又一個新的輝煌。
·讀者詩詞
落葉吟
(程梅)
敗相頹逝禿枝惡,
北風無情黃葉落。
世間兇險有丘壑,
一應(yīng)紛繁明朝爍。春秋榮枯各風格,
自然選擇無從卻。不甘理想霜凍沒,
根莖下挺苦中樂。
老來樂
(王章一)
房前屋后夾藩籬,
種草栽花香入脾。
晨練太極身沁汗,
夕挖菜地腳沾泥。
輕研竹露書狂草,
細品清茶覽《傳奇》。
大好河山游個遍,
天安門上看升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