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茂昌,魏家鵬,王 祥,張錫玉,竺曉平,國家進*
(1.山東省蔬菜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山東省壽光蔬菜產業(yè)集團有限公司,山東 壽光 262700;2.壽光市文家街道農業(yè)綜合服務站,山東 壽光 262700;3.壽光市農業(yè)技術推廣站,山東 壽光 262700;4.山東農業(yè)大學植物保護學院,山東 泰安 271018)
西葫蘆又名番瓜、角瓜等,為葫蘆科南瓜屬,是重要的瓜類蔬菜。近幾年來,西葫蘆價格穩(wěn)定,產量高效益好,受到農戶的喜愛,已成為山東地區(qū)拱棚的主要栽培品種。然而西葫蘆拱棚秋季栽培前期高溫炎熱,傳毒介體活躍,病毒病發(fā)生較重,造成西葫蘆植株生長緩慢,坐瓜數量少、商品性降低,嚴重的喪失商品價值,成為西葫蘆生產上的主要問題。據筆者調查,在西葫蘆主產區(qū)山東省青州市及周邊地區(qū)植株病毒病發(fā)病率平均30%左右,嚴重地塊70%以上,平均減產15%,減收35%。
筆者在田間采取西葫蘆病毒病疑似樣品,提取病毒基因,通過PCR、RT-PCR等分子技術鑒定病毒種類。結果表明,侵染西葫蘆病毒種類主要有黃瓜花葉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 CMV)、小西葫蘆黃花葉病毒(Zucchini yellow mosaic virus,ZYMV)、西瓜花葉病毒(Watermelon mosaic virus, WMV)、煙草花葉病毒(Tomato mosaic virus, TMV)等多種病毒,并出現(xiàn)多種病毒復合侵染西葫蘆植株[1]的現(xiàn)象。
被病毒感染的西葫蘆植株主要表現(xiàn)為植株生長緩慢,植株整體矮化,葉片出現(xiàn)黃綠相間的斑駁,葉片變小、皺縮、畸形、蕨葉狀,坐瓜數量少、瓜條生長慢、果實出現(xiàn)深綠色斑點及表面凹凸不平的畸形等癥狀。由于感染西葫蘆的病毒較多,出現(xiàn)復合侵染植株,故患病西葫蘆植株的癥狀比較復雜[2-4]。
3.1.1 悶棚和土壤處理
利用夏季高溫天氣,將有機肥施入拱棚后進行深翻,一般深度25 cm左右,然后進行澆灌,并將通風口關閉,利用陽光照射提高拱棚內的溫度,殺滅病原菌。有根結線蟲的拱棚,可每667 m2隨水沖施35%威百畝土壤熏蒸劑(山東中農聯(lián)合作物科學技術有限公司生產)20 kg,在地面蓋地膜后進行悶棚,悶棚期間白天的溫度可達到50 ℃,保持15~20 d,可殺滅線蟲及土傳病害,然后將地膜揭開、松土并打開通風口進行晝夜通風,以降低溫度和排出有害氣體。
3.1.2 清潔田園和物理阻隔
西葫蘆定植前,將拱棚周邊適于粉虱和蚜蟲生活的豆類、瓜類植株全部拔除,減少傳毒媒介來源。定植前15 d左右,在拱棚周邊種植玉米,利用玉米對粉虱的驅避作用,減少粉虱的傳入,同時在拱棚通風口用250 μm防蟲網覆蓋阻隔,減少病毒傳播昆蟲媒介的飛入[5]。
3.1.3 選擇抗病品種
根據西葫蘆品種對病毒病的抗性表現(xiàn),選擇對病毒病抗性較大的亞歷山大等品種。
3.1.4 調整種植方式
種植畦為2 m的平畦,畦面種植2行西葫蘆,管理行為畦埂。灌水量較大,在高溫季節(jié),采用地下水進行澆灌,利用地下水較低的溫度(16 ℃),實現(xiàn)降低拱棚內溫度和補充水分的目的。
3.2.1 培育無病壯苗
8月上旬,經過催芽的種子“露白”時,進行播種,播種在下午氣溫降低后進行。播種前對平畦進行打穴,穴深5 cm,然后澆灌,待水下滲后播種,每穴放1粒種子,蓋1 cm厚的覆土。西葫蘆出苗需要3 d時間,出苗后需要利用矮壯素促進幼苗健壯生長。西葫蘆出苗后拱棚內炎熱高溫,需保持土壤濕潤,提高棚內濕度,減少病毒病發(fā)生。西葫蘆出苗后,在通風口下方懸掛黃板和藍板,對進入拱棚的粉虱、薊馬和蚜蟲進行粘除。
3.2.2 誘集滅蟲
西葫蘆播種后,在拱棚內種植對粉虱有誘集作用的蕓豆,蕓豆播種日期與西葫蘆同時,蕓豆出苗后,可將粉虱吸引到豆苗上,然后對蕓豆苗用殺蟲劑集中滅蟲;西葫蘆播種前15 d左右在拱棚外部邊緣地塊播種玉米,將蚜蟲吸引到玉米上集中,利用內吸性殺蟲劑,對玉米上的蚜蟲進行集中殺滅,達到誘集殺蟲、預防病毒病傳播的目的。
3.2.3 提高抗病能力
西葫蘆生長到3葉1心后,用防病促生生物制劑“寧盾一號”150~200倍液灌根。每667 m2用量5 L,培育健壯植株,提高抗性。
3.2.4 高溫天氣降溫處理
西葫蘆出苗后,出現(xiàn)高溫天氣時,可利用遮陽網進行中午遮陽降溫或澆水灌溉降溫,并提高拱棚濕度。澆水灌溉宜在傍晚或清早進行,澆灌后可保持3 d內土壤溫度在較低水平,拱棚內空氣濕度較大,可減少病毒病的發(fā)生。
3.3.1 隱蔽用藥
西葫蘆生長到2葉1心時,用25%噻蟲嗪可濕性粉劑2 000倍液或24%螺蟲乙酯2 000倍液灌根,通過植株內吸后對進行取食的粉虱和蚜蟲有較長的殺滅時期。
3.3.2 噴藥殺蟲
早期及時施藥是防治拱棚西葫蘆病毒病的關鍵。在蚜蟲或粉虱密度較低時(2~5頭/株),選用25%噻蟲嗪水分散粒劑2 000~3 000倍液、30%啶蟲脒微乳劑4 000~5 000倍液、70%吡蟲啉水分散粒劑2 500倍液等噴灑植株。一般10 d左右噴灑1次,交替使用,連續(xù)噴灑2~3次[6]。
3.3.3 藥劑防治
病毒病發(fā)病初期可噴灑病毒鈍化劑如2%寧南霉素水劑250倍液或1.5%植病靈乳油1 000倍液、20%鹽酸嗎啉胍500倍液,以便進一步加強防治效果。每隔5~7 d噴灑1次,連續(xù)噴灑2~3次。噴施時可以結合葉面肥一起使用,提高效果。
3.3.4 清除病株
西葫蘆田間發(fā)現(xiàn)病株要及時進行清除,減少傳播的機率。
侵染西葫蘆的病毒種類較多,并出現(xiàn)多種病毒復合侵染西葫蘆植株的現(xiàn)象,田間要注意辯認。病毒主要通過種子帶毒、土壤中病毒殘體、植株機械損傷、病毒昆蟲媒介等傳播。病毒病被稱為蔬菜的癌癥,提前做好病毒病的預防,如降低拱棚內病毒殘體、蚜蟲等昆蟲媒介的數量,及時噴灑農藥,切斷病毒的傳播途徑,對病毒病的防控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可通過植株生長環(huán)境的改善、有益菌的使用等栽培措施,培育健壯的植株,提高西葫蘆的抗病性。
[1]孫曉輝,王樹森,高利利,等.山東葫蘆科蔬菜上病毒病種類檢測及黃瓜花葉病毒分離物的亞組鑒定[J].華北農學報,2016,31(2):211-217.
[2]古勤生,劉麗鋒,彭斌,等.瓜類病毒病的識別診斷與防治[J].中國西瓜甜瓜,2003(6):22.
[3]劉媛.西葫蘆病毒病識別與綜合防治技術[J].河南農業(yè),2013(11):35.
[4]韋勝勇,何勇明.棚室西葫蘆病毒病發(fā)生原因及防治方法[J].上海蔬菜,2012(1):53-54.
[5]袁東征,王帆.秋延遲西葫蘆病毒病綜合防治技術[J].農業(yè)知識 致富與農資,2008(9):22-23.
[6]于新美,王海燕,楊福倉.西葫蘆病毒病發(fā)生的原因及防治方法[J].安徽農學通報,2009,15(16):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