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形成過程的基本矛盾與具體矛盾*

      2017-02-01 08:18:47
      教學與研究 2017年8期
      關鍵詞:教育者矛盾載體

      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形成過程的基本矛盾與具體矛盾*

      閔緒國

      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基本矛盾;具體矛盾

      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形成過程是一個矛盾運動過程。思想政治教育價值主體的需要與客體的屬性和功能之間的矛盾,即人和社會的需要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屬性和功能之間的矛盾,是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形成過程的基本矛盾。社會要求與個體需要之間的矛盾,教育者與教育對象之間的矛盾,教育者與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發(fā)揮之間的矛盾,教育對象與教育內(nèi)容、教育方法、教育載體之間的矛盾,思想政治教育與環(huán)境之間的矛盾,是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形成過程的具體矛盾。著力化解這些矛盾,才能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價值。

      事物在矛盾中存在和發(fā)展。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形成過程是一個多因素相互作用的過程,是一個充滿矛盾運動的過程。正是在一系列矛盾的展開和解決中,不斷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目前,理論界對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形成過程的矛盾尚缺乏關注,但對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與教育對象、教育者與社會要求、教育對象與社會要求等矛盾的探討富有借鑒意義。[1](P143-145)根據(jù)地位和作用的不同,可將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形成過程的矛盾分為基本矛盾和具體矛盾。

      一、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形成過程的基本矛盾

      基本矛盾是規(guī)定事物性質(zhì),貫穿事物形成與發(fā)展始終的矛盾。它規(guī)定著其他矛盾,是事物發(fā)展變化的根本原因和動力。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形成過程也有其基本矛盾。

      (一)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形成過程基本矛盾的確證

      思想政治教育價值是作為價值主體的人和社會在思想政治教育實踐中建立起來的一種積極的主客體關系,是思想政治教育滿足人和社會發(fā)展需要以及人和社會發(fā)展需要被思想政治教育所滿足的關系,是思想政治教育對人和社會發(fā)展的積極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價值主體的需要與客體的屬性和功能之間的矛盾,即人和社會的需要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屬性和功能之間的矛盾,是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形成過程的基本矛盾。

      第一,這一矛盾是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形成的根本原因和動力。價值主體的需要與價值客體的屬性和功能,是價值的基本構成要素。二者缺一不可,倘若價值主體沒有真實的、具體的需要,或者價值客體不具備滿足價值主體需要的屬性和功能,價值就不可能形成;二者必須契合,倘若沒有聯(lián)結價值主體和價值客體的媒介,或者價值主體的需要與價值客體的屬性和功能不匹配,價值也不可能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的形成,表明作為價值客體的思想政治教育對作為價值主體的人和社會的發(fā)展產(chǎn)生實際的促進作用。既是思想政治教育對人和社會發(fā)展需要的滿足,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屬性和功能的有效體現(xiàn)和發(fā)揮。正因為存在著價值主體的需要與價值客體的屬性和功能之間的矛盾,思想政治教育才不斷改進,不斷強化屬性、拓展功能,以滿足人和社會的發(fā)展需要;人和社會才不斷地對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新要求,借助思想政治教育來滿足自身需要,從而不斷實現(xiàn)思想政治教育價值。

      第二,這一矛盾貫穿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形成過程的始終。在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形成過程中,價值主體和價值客體的一切活動都是為了解決這個矛盾。作為價值客體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種塑造社會成員思想政治品德的社會實踐活動,以人為對象,是人對人的改造,具有培育和提高人的思想政治素質(zhì)的功能和屬性,可以滿足人和社會發(fā)展需要。但是,作為價值主體的人和社會是不斷發(fā)展的,其需要是豐富的?!叭艘云湫枰臒o限性和廣泛性區(qū)別于其他一切動物”。[2](P130)需要的滿足和滿足需要的活動,又會產(chǎn)生新的需要。一種需要被滿足后,另一種需要馬上就會取代它;舊的需要被滿足后,新的需要馬上就會產(chǎn)生。就是說,思想政治教育價值主體的需要與客體的屬性和功能之間的矛盾,在得到階段性解決后又會有新表現(xiàn),又會產(chǎn)生新一輪的思想政治教育價值運動。正如毛澤東所言:“一切過程都有始有終,一切過程都轉(zhuǎn)化為它們的對立物。”[3](P332)不斷產(chǎn)生的新矛盾,體現(xiàn)了價值主體發(fā)展的層次性和新要求,體現(xiàn)了思想政治教育屬性和功能的不斷強化與拓展。這一矛盾的不斷產(chǎn)生和解決,推動著思想政治教育價值主體和客體不斷向更高層次發(fā)展,推動著思想政治教育價值不斷實現(xiàn)。

      第三,這一矛盾規(guī)定著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形成過程的其他矛盾。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個包含教育者、教育對象、教育內(nèi)容、教育方法、教育載體等要素的復雜系統(tǒng)。同時,作為一項社會系統(tǒng)工程,思想政治教育不是封閉的、孤立的,而總是處于紛繁復雜的社會環(huán)境中,并與環(huán)境因素相互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形成過程中存在著錯綜復雜的矛盾。如社會要求與個體需要之間的矛盾,教育者與教育對象之間的矛盾,教育者與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發(fā)揮之間的矛盾,教育對象與教育內(nèi)容、教育方法、教育載體之間的矛盾,等等。但是,這些矛盾都從屬于思想政治教育價值主體的需要與客體的屬性和功能之間的矛盾,都是其具體表現(xiàn)。這些矛盾的解決,都是為了更全面地體現(xiàn)思想政治教育的屬性,更有效地發(fā)揮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更充分地滿足人和社會的發(fā)展需要。

      (二)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形成過程基本矛盾的主要表現(xiàn)

      思想政治教育價值主體的需要與客體的屬性和功能之間的矛盾主要表現(xiàn)為:

      第一,客體功能發(fā)揮不充分,不能充分滿足主體需要。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是教育者、教育內(nèi)容、教育方法、教育載體方面的原因,也可能是因為環(huán)境的制約,等等。例如,由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建設滯后于辦學規(guī)模的擴大,影響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充分發(fā)揮,難以有效滿足大學生提高思想政治素質(zhì)的需要。具體表現(xiàn)為:思想政治理論課由幾十人的小班教學改為數(shù)百人的大班教學,一堂課兩三百名學生,其效果可想而知。一名輔導員負責三四百名學生,面對面的溝通、心與心的交流,談何容易?

      第二,客體具有多種功能,但主體不能充分利用這些功能滿足自己的需要。作為價值客體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多種功能,并且隨著人們認識的深化,其功能還會拓展。但是,有的價值主體尤其是個體并未充分利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來滿足自己的需要。例如,“紅色旅游”這種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寓教于樂,在游中學,以真實生動的情景感染人,可以達到“緬懷前人、激勵今人、教育后人”的目的。但有人卻沒有從革命紀念地、標志物等所承載的革命精神中汲取力量,滿足自己的發(fā)展需要,而是純粹“游”“樂”。

      第三,同一主體具有多種需要,但沒有處理好這些需要之間的關系,因而未能充分發(fā)揮客體功能。其原因可能是主體自身能力有限,或者同時滿足多種需要的外部條件不充分。例如,大學生有通過專業(yè)學習提高業(yè)務能力的需要,也有通過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政治素質(zhì)的需要。在就業(yè)競爭日趨激烈的情況下,有的大學生把前一個需要視為“優(yōu)勢需要”,專注于專業(yè)學習,甚至將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時間也用于專業(yè)學習。這種讓思想政治教育“靠邊站”的做法,既影響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發(fā)揮,也影響人們多種需要的滿足。

      第四,主體的需要不符合客體的屬性和功能。盡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多種功能,但其功能并不是無限的,其屬性也是確定的。如果讓其承擔太多的責任,承擔力所不及的責任,不僅不能滿足主體的需要,還會影響其正常功能的發(fā)揮。例如,“萬能論”認為思想政治教育無所不能,甚至吹捧思想政治教育高于一切,這不僅影響其他工作的開展,而且敗壞思想政治教育的形象。至于借助思想政治教育來搞階級斗爭,更是嚴重背離思想政治教育的屬性,不僅不是發(fā)展人的手段,反而成了壓制人的工具。

      二、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形成過程的具體矛盾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個由教育者、教育對象、教育內(nèi)容、教育方法、教育載體等要素構成的,并處于復雜環(huán)境中的社會系統(tǒng)工程。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的形成,是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有效發(fā)揮的結果,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與社會環(huán)境良性互動的結果。在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形成過程中,存在若干具體矛盾。這些具體矛盾既受基本矛盾的規(guī)定和制約,又從不同方面反映著基本矛盾。

      (一)社會要求與個體需要之間的矛盾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任務,就是使教育對象形成符合社會要求的思想政治素質(zhì)。實際上就是協(xié)調(diào)社會要求與個體需要,將社會要求內(nèi)化為個體需要,使個體發(fā)展與社會發(fā)展相符合。社會要求與個體需要之間為什么會產(chǎn)生矛盾?首先,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一種為未來培養(yǎng)建設者的實踐活動,其體現(xiàn)的社會要求必然是指向未來的。不能使教育對象的思想政治素質(zhì)超越現(xiàn)有水平,思想政治教育就失去了意義。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所傳遞的社會要求必須具有超前性,必須高于教育對象現(xiàn)有的思想政治水平。其次,社會要求著眼于國家、社會的整體發(fā)展,對個體是一種普遍性的關照,而教育對象可能更關注自己的切身利益和發(fā)展前景等具體問題。不同教育對象的關注重點不同,思想政治素質(zhì)不同,思想政治需要也不同。這就導致一般與特殊、一元與多元的矛盾。再次,人們對社會要求的認識有一個逐漸深化的過程。深刻認識社會要求是內(nèi)化社會要求的前提,但人們的認識程度要受實踐深度與認識者的能力等主客觀條件的制約。人們對社會要求與自身需要的契合度也有不同認識。尤其是在過于強調(diào)社會要求的情況下,人們?nèi)菀讓⑸鐣笈c自身需要對立起來??床坏蕉叩囊恢滦?,就看不到社會要求對個人發(fā)展的導向作用。

      社會要求與個體需要之間的矛盾主要表現(xiàn)為:其一,方向一致,但在程度上有一定差距。即教育對象的思想政治需要與社會要求在性質(zhì)上是一致的,但其思想政治素質(zhì)尚未達到社會要求的水平。這種情形比較常見。其二,方向一致,但在程度上有較大差距。即教育對象的思想政治需要與社會要求在性質(zhì)上盡管是一致的,但其思想政治素質(zhì)與社會要求有較大距離。其三,方向相反,但程度尚淺。即教育對象的思想政治需要與社會要求在性質(zhì)上相左,但這類需要正在形成或剛剛形成,還可能通過耐心細致的工作使之轉(zhuǎn)變。其四,方向相反,程度較深。即教育對象與社會要求在性質(zhì)上相左的思想政治需要由來已久,根深蒂固。這種矛盾很難解決。

      (二)教育者與教育對象之間的矛盾

      教育者與教育對象是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形成過程中最活躍的因素。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構成對立統(tǒng)一關系。二者之間為什么會產(chǎn)生矛盾?首先,二者所處的地位不同。盡管教育者與教育對象是平等的,但二者在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形成過程中處于不同地位。教育者處于主導地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施者,是社會要求的代言人。教育目標的確定,教育內(nèi)容、教育方法、教育載體的選用等,都由教育者來承擔。相對而言,盡管教育對象是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的主體之一,但由于其思想政治素質(zhì)與社會要求尚有一定差距,因而,他們是教育者認識、培養(yǎng)、塑造的對象。這種地位上的差異可能引發(fā)多種矛盾。其次,二者追求的目標有所不同。盡管從根本上講二者的目標是一致的,都是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和社會的進步。但在實踐中,教育者在確定教育目標、實施教育計劃時,不僅要考慮教育對象的發(fā)展,也要考慮社會要求如何落實;教育對象則往往從自身發(fā)展需要出發(fā)來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再次,二者的素質(zhì)和能力有所不同。教育者與教育對象在人生經(jīng)歷、知識結構與水平等方面都存在差異。這就可能導致二者在思維方式、思想觀念、發(fā)展需要等方面的不一致,導致溝通上出現(xiàn)問題。此外,二者在行為方式、個性等方面的差異,也可能引發(fā)矛盾。

      教育者與教育對象之間的矛盾主要表現(xiàn)為:其一,教育者的教育活動與教育對象的實際不相符。教育對象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前,并非一無所知,在以往的學習和生活中已形成一定的經(jīng)驗。有些問題即使沒有現(xiàn)成的經(jīng)驗,往往也會從有關的經(jīng)驗出發(fā),對其形成合乎邏輯的解釋。因此,教育對象總是以既有的經(jīng)驗背景和自身需要為基礎,來參與思想政治教育。當教育者制定的目標、選擇的內(nèi)容和方法等與教育對象的實際相符時,思想政治教育就可能順利開展,教育者與教育對象之間的關系也比較融洽。反之,則可能產(chǎn)生矛盾。其二,人際關系處理不當而引發(fā)的矛盾。如教育者沒有正確認識和處理自身與教育對象之間的關系,或者是沒有處理好教育對象之間的關系,或者是差別對待不同教育對象,等等。

      (三)教育者與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發(fā)揮之間的矛盾

      這一矛盾主要體現(xiàn)為教育者與思想政治教育內(nèi)容、方法和載體等方面的矛盾。在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形成過程中,教育者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根據(jù)社會要求確定與之相適應的教育內(nèi)容,運用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教育載體,以充分發(fā)揮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和社會進步,是教育者的職責所在。通常情況下,教育者能有效履職,但在某些情況下,教育者與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發(fā)揮之間也會出現(xiàn)矛盾。一是由于思維方式、知識結構、理論水平等因素的影響,教育者未能全面準確地把握社會要求,甚至曲解社會要求,以致影響其對教育內(nèi)容、教育方法、教育載體的選擇、掌握和運用。二是教育內(nèi)容、教育方法、教育載體是不斷發(fā)展變化的。社會的急劇變化,提供越來越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內(nèi)容;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不斷催生新方法、新載體。這對教育者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教育者可能跟不上形勢的發(fā)展,這就出現(xiàn)了矛盾。

      第一,教育者與教育內(nèi)容之間的矛盾。一是教育者不適應教育內(nèi)容。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思想政治教育內(nèi)容也在不斷調(diào)整。有些變化可能超出了部分教育者的能力范圍。例如,“05方案”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由7門整合為4門。其中,“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涵蓋了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jīng)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但是,有多少教育者對這三個方面都有較深入的研究呢?二是教育者不認同教育內(nèi)容。在這個價值多元的時代,有的教育者對思想政治教育內(nèi)容產(chǎn)生了懷疑,甚至理想缺失、信仰淡化,根本就不相信馬克思主義,僅把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當成謀生的手段。

      第二,教育者與教育方法之間的矛盾。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在長期的實踐中形成和發(fā)展起來的,有自身的理論基礎、發(fā)展規(guī)律和運用要求。同時,人的思想的形成和發(fā)展是十分復雜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一項復雜的社會系統(tǒng)工程。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一般會綜合運用多種方法。對教育者而言,由于知識結構等因素的影響,可能有些方法是難以充分掌握和有效運用的。這屬于能力所限而“不能”。當然,也有教育者由于思維慣性或畏難情緒等原因,而“不愿”采用某些教育方法。

      第三,教育者與教育載體之間的矛盾。一是教育者難以有效運用教育載體。教育者素質(zhì)和能力不同,對教育載體的認識和運用也不同。例如,有的教育者對多媒體運用不熟練,只是用PPT取代板書,沒有綜合運用聲音、視頻、圖像等形式來增強教學效果。甚至制作的PPT也毫無生氣,單調(diào)乏味。二是教育載體難以滿足教育者的需要。每一種載體都有其適用范圍,都有其局限性。如何有效匹配教育內(nèi)容與教育載體,不僅受制于教育者選擇運用載體的能力,也取決于載體自身的功能。載體的功能不夠豐富,或者數(shù)量有限,都會影響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的形成。

      (四)教育對象與教育內(nèi)容、教育方法、教育載體之間的矛盾

      思想政治教育對教育對象的影響,總是通過具體的內(nèi)容、方法、載體來實現(xiàn)的。從總體上看,教育內(nèi)容、教育方法、教育載體與教育對象之間具有一致性,都服務于教育對象的發(fā)展,但也存在著不相適應的一面。首先,教育對象具有獨特性,而思想政治教育的內(nèi)容、方法、載體往往具有相對普遍性。其次,教育者對社會要求和教育對象的實際情況把握不準確,在教育內(nèi)容的確定、教育方法的選擇和教育載體的運用方面失當,不符合教育對象的思想政治水平和發(fā)展要求。

      第一,教育對象與教育內(nèi)容之間的矛盾。一是教育內(nèi)容不適合教育對象的接受程度。一種情況是,教育內(nèi)容難度過大,大大超過了教育對象的認識水平和理解能力;另一種情況是,教育內(nèi)容難度不夠,甚至簡單重復,難以滿足教育對象的需要。例如,就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而言,學生普遍反映“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難度大。也有學生認為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內(nèi)容和中學政治課大同小異,浪費時間。二是教育對象不認同教育內(nèi)容。人們總是以既有的觀念結構為基礎來認識新的思想理論,如果新的思想理論與原有的觀念結構不相融,就可能被排斥。如果教育內(nèi)容超出了教育對象的理解能力,也可能因不理解而不認同。同時,如果教育方法、教育載體等與教育內(nèi)容不匹配,難以充分呈現(xiàn)教育內(nèi)容,也可能導致教育對象不認同。

      第二,教育對象與教育方法之間的矛盾。恰當?shù)慕逃椒梢源龠M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的形成。教育方法的選取既要考慮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和內(nèi)容,也要考慮教育對象的思想政治水平及其發(fā)展。對于年齡、人生經(jīng)歷、教育水平、知識結構等不同的教育對象,其教育方法也應當不同。但在實踐中,我們并沒有完全做到因人而異。千篇一律的“面”上教育,難以適應以“點”的方式存在的不同思想政治水平的教育對象,難以滿足其多層次的思想政治需要。另外,教育方法陳舊也會導致教育對象與教育方法之間的矛盾。例如,在資訊不發(fā)達的年代,讀報紙、開大會等也是有效方法。但在信息網(wǎng)絡技術飛速發(fā)展的今天,信息來源廣、傳播速度快,這些方法就很難奏效了。

      第三,教育對象與教育載體之間的矛盾。隨著社會的發(fā)展進步,思想政治教育在載體選擇方面有了更大空間。但是,很多載體,如傳媒載體、文化載體、活動載體等,都需要相當數(shù)量的經(jīng)費。這就限制了思想政治教育對載體的運用,就可能導致教育對象與教育載體之間的矛盾。尤其是在教育對象擁有多種電子設備,可以方便快捷地獲取信息的情況下,僅僅依靠理論學習等傳統(tǒng)載體,很難滿足教育對象的需要。當然,這一矛盾也表現(xiàn)為教育對象因理解能力、實踐能力等差異而不適應某些教育載體,尤其是對個人素質(zhì)有特殊要求的載體。

      (五)思想政治教育與環(huán)境之間的矛盾

      作為一個開放的系統(tǒng),思想政治教育總在一定的環(huán)境中進行。環(huán)境對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的形成具有雙向作用。積極的環(huán)境影響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得到更充分的發(fā)揮,使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得到更全面的體現(xiàn);消極的環(huán)境影響則會消解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取得的巨大成就,不僅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堅實的物質(zhì)基礎,也為思想政治教育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但是,經(jīng)濟全球化、信息網(wǎng)絡化以及我國社會的急劇變化,不斷改變著社會環(huán)境,對思想政治教育構成巨大沖擊。經(jīng)濟全球化在相當程度上打破了疆域的限制,隨著資本的全球流動,各種思想文化也游走全球。消極頹廢思想觀念的涌入,造成思想上的混亂。充斥于網(wǎng)絡的消極信息,更是對人們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和行為態(tài)度產(chǎn)生極大的負面影響。同時,我國經(jīng)濟體制、社會結構、利益格局等方面的深刻調(diào)整,也引發(fā)人們在思想觀念、價值取向等方面的深刻變化。

      思想政治教育與環(huán)境之間的矛盾,突出表現(xiàn)為思想政治教育內(nèi)容與環(huán)境之間的矛盾,尤其是消極、負面的思想觀念、政治觀點、社會風氣等對思想政治教育內(nèi)容的沖擊和消解。教育者在對教育對象施加影響的同時,社會環(huán)境也在影響著教育對象。這種影響是潛移默化的、無孔不入的。來自環(huán)境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還成為教育對象評價、選擇思想政治教育內(nèi)容的“參照系”。當社會環(huán)境與思想政治教育內(nèi)容相一致時,人們?nèi)菀捉邮苓@些內(nèi)容,反之,則可能導致教育對象價值的沖突和選擇的困惑,削弱這些教育內(nèi)容對人們的影響,甚至誘使人們排斥這些教育內(nèi)容,進而懷疑、否定思想政治教育。例如,思想政治教育常常教導人們樂于助人、關愛老弱,但是,現(xiàn)實生活中卻頻現(xiàn)“助老被訛”,甚至導致助人者自殺以證清白的案例?!耙娝啦荒芫取薄耙娎喜荒軒汀眱叭灰殉缮鐣肮沧R”。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選擇“良知”還是選擇“避害”?很多人為了“避害”而不得不背棄“良知”。

      三、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形成過程 基本矛盾與具體矛盾的化解

      解決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形成過程的矛盾,才能實現(xiàn)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由于基本矛盾表現(xiàn)為若干具體矛盾,因此,應當以解決具體矛盾來推動基本矛盾的解決,實現(xiàn)價值主體的需要與價值客體的屬性和功能之間的契合,從而實現(xiàn)思想政治教育價值。

      (一)實現(xiàn)社會要求與個體需要的一致

      當社會要求與個體需要之間出現(xiàn)矛盾時,對個體而言,可能有兩種結果:一是積極順應社會要求,逐漸縮小與社會要求的差距;二是對社會要求產(chǎn)生抵制心理,差距逐漸擴大,甚至走向?qū)αⅰK枷胝谓逃娜蝿站褪且俪汕耙环N情況,而竭力避免后一種情況。這就要求我們:一是對社會要求的合理性進行論證,不僅告訴人們社會要求是什么,而且告訴人們?yōu)槭裁匆@樣。二是站在人的發(fā)展需要角度認識社會發(fā)展需要,把社會對人的思想政治素質(zhì)的要求還原為人對自身思想政治素質(zhì)的要求。使人們認識到社會要求與個體需要在本質(zhì)上是一致的,都指向人的全面發(fā)展,社會要求不過是個體需要的整體表現(xiàn)形式。三是堅持差異化個性化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人們的思想政治素質(zhì),但人們的思想政治素質(zhì)并不是同等提高,也不是同步提高。應當正確處理一元化社會要求與多元化個體需要的關系,堅持教育目的的同一性與實現(xiàn)途徑的多樣性相結合,根據(jù)教育對象實際,將社會要求轉(zhuǎn)化為高于教育對象現(xiàn)有的思想政治水平,但又可以通過努力而實現(xiàn)內(nèi)化和外化的教育內(nèi)容。

      (二)增進教育者與教育對象的協(xié)調(diào)性

      在教育者與教育對象之間的矛盾中,教育者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是解決這一矛盾的主要責任者。首先,加強師德鍛煉,堅持言傳和身教相統(tǒng)一,以德立身、以德施教。不能言行不一,說一套做一套;不能親疏有別,差別對待教育對象;不能嚴苛偏執(zhí),缺乏寬容之心。其中,仁愛之心尤其重要。習近平同志指出:“愛是教育的靈魂,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好老師應該是仁師,沒有愛心的人不可能成為好老師?!盵4]其次,正確認識教育對象,在此基礎上不斷調(diào)整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對象是追求著自己目的的、能動的人,不僅對教育者的教育影響具有自主選擇性,而且是自我教育的主體。從一定意義上說,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教育者與教育對象相互協(xié)調(diào)、相互接近,并最終達成一致的過程。教育者應當深刻認識教育對象的思想政治水平、身心特點和實際需要,據(jù)此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再次,加強與教育對象的情感交流,增進了解。豐富的情感交流,才能親其師信其道。并且,只有豐富的情感交流才能推動教育對象表達自己的真實意愿和合理要求,才能幫助教育者吸收來自教育對象的合理因素以改進思想政治教育。

      (三)提高教育者與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發(fā)揮的匹配性

      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處于主導地位,只有不斷提高其素質(zhì),才能適應思想政治教育內(nèi)容、方法、載體的發(fā)展變化,充分發(fā)揮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促進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的形成。習近平同志強調(diào):“傳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高校教師要堅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為先進思想文化的傳播者、黨執(zhí)政的堅定支持者,更好擔起學生健康成長指導者和引路人的責任?!盵5]這為我們指明了方向。一要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堅定正確理想信念。始終同黨和人民站在一起,自覺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定信仰者和忠實實踐者。二要重視學習,提高素養(yǎng)、革新觀念、拓寬視野。只有理解深刻,才能講解透徹。優(yōu)秀的思想政治教育者,應當具有深厚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基礎,廣博的科學文化知識,始終站在知識發(fā)展前沿。三要熟練掌握多種教育方法,善于運用新技術新載體??茖W的理論需要有效的教育方法和載體來呈現(xiàn)。靈活運用新方法新技術新載體,使思想政治教育活起來,才能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

      (四)提升教育對象與教育內(nèi)容、教育方法、教育載體的適應性

      化解教育對象與教育內(nèi)容、教育方法、教育載體之間的矛盾,需要教育者、教育對象共同努力。首先,尊重教育對象的主體地位。思想來不得半點強迫。教育對象思想政治素質(zhì)的提高,最終要靠自身的思想矛盾運動來推動。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的形成過程,實際上是教育對象主動建構意義的過程,是教育對象對思想政治教育內(nèi)容的意義不斷認同接受的過程。尊重教育對象的主體地位,就要準確把握其思想政治需要,調(diào)動其參與思想政治教育的積極性。其次,引導教育對象正確認識思想政治教育價值。一些人之所以排斥思想政治教育,關鍵原因就在于對思想政治教育價值認識不清。認為思想政治教育難以帶來直接利益,將其劃入“無用”范圍;認為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意識形態(tài)灌輸,只對黨和國家有用;等等。應當幫助人們認識到,人除了與生存相關的需要外,還有超越生存層面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不僅具有社會價值,也具有豐富的個體價值,是人們構建精神家園的重要途徑。再次,提高思想政治教育針對性。教育對象在多大程度上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取決于教育內(nèi)容、教育方法、教育載體與教育對象實際的契合程度。應當將普遍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內(nèi)容轉(zhuǎn)化為適合教育對象的具體內(nèi)容,根據(jù)教育對象的知識結構、個性特征等選擇恰當?shù)慕逃椒ê洼d體,滿足其成長需求和發(fā)展期待。

      (五)積極利用并優(yōu)化思想政治教育環(huán)境

      要充分實現(xiàn)思想政治教育價值,不僅要切實利用環(huán)境的積極影響,更要有效抑制、克服環(huán)境的消極影響。一方面,加強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建設,提高選擇和利用環(huán)境因素的能力。通過精心設計和安排,對環(huán)境因素進行篩選、控制、整合,吸收環(huán)境中的有利因素,發(fā)揮環(huán)境影響的積極作用,利用環(huán)境影響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另一方面,科學分析和預測環(huán)境對人們的消極影響,整合社會力量,采取有效措施優(yōu)化思想政治教育環(huán)境,形成思想政治教育與環(huán)境的良性互動。尤其要加強黨風建設,以優(yōu)良的黨風引領社會風尚、端正社會風氣,以健康的風氣熏陶人;加強輿論引導,壯大主流輿論,弘揚主旋律,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加強網(wǎng)絡治理,牢牢掌握網(wǎng)絡意識形態(tài)話語權,發(fā)揮網(wǎng)上網(wǎng)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

      [1] 陳萬柏,張耀燦.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4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3] 毛澤東選集[M].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 習近平.做黨和人民滿意的好老師——同北京師范大學師生代表座談時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4-09-10.

      [5] 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diào)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 開創(chuàng)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發(fā)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

      [責任編輯李文苓]

      TheBasicandSpecificContradictionsintheProcessoftheValueFormationof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

      Min Xuguo

      (School of Marxism Studies,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Chongqing 400065)

      valu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basic contradiction; specific contradiction

      The formation of the valu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a process of contradictory movement.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need of the subject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the attribute and function of the object, is actually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needs of the people and the society and the attributes and functions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is is also the basic contradiction in the formation of the valu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society and the individual needs,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educators and educational objects,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education and the fun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education object and education content, education method,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the environment, are the specific contradictions in the process of forming the valu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nly when we resolve these contradictions can we form the valu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項目“高校教師政治認同實證研究”(項目號:15XKS028)、重慶市教委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思政課教師擇優(yōu)資助項目“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的政治認同研究”(項目號:SZKZY2015004)的階段性成果。

      閔緒國,重慶郵電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法學博士(重慶 400065),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博士后(北京 100732)。

      猜你喜歡
      教育者矛盾載體
      張慧萍:做有情懷、有溫度的教育者
      工會博覽(2023年1期)2023-02-11 11:57:46
      幾類樹的無矛盾點連通數(shù)
      創(chuàng)新舉措強載體 為僑服務加速跑
      華人時刊(2022年9期)2022-09-06 01:02:44
      再婚后出現(xiàn)矛盾,我該怎么辦?
      中老年保健(2021年2期)2021-08-22 07:29:58
      堅持以活動為載體有效拓展港澳臺海外統(tǒng)戰(zhàn)工作
      華人時刊(2020年15期)2020-12-14 08:10:36
      矛盾的我
      對矛盾說不
      童話世界(2020年13期)2020-06-15 11:54:50
      與兩位美國音樂教育者的對話——記于“2015中國音樂教育大會”
      TiO_2包覆Al_2O_3載體的制備及表征
      創(chuàng)新德育教育載體
      中國火炬(2013年11期)2013-07-25 09:50:19
      邹城市| 犍为县| 仙游县| 佛学| 共和县| 永康市| 彝良县| 河曲县| 常德市| 宿迁市| 定日县| 安新县| 武夷山市| 尚义县| 德江县| 平远县| 临泽县| 德江县| 牡丹江市| 西乌珠穆沁旗| 丹凤县| 呼图壁县| 贡嘎县| 鹰潭市| 遵义市| 德庆县| 方城县| 克什克腾旗| 搜索| 栾城县| 长沙县| 庄河市| 虞城县| 兴义市| 叶城县| 锦州市| 北海市| 通辽市| 商洛市| 塔河县| 昆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