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州市種子公司 高群英
鄧州市優(yōu)質專用大豆生產利用情況調查及對策
鄧州市種子公司 高群英
(一)2006—2016年大豆生產情況
1.鄧州市大豆分布區(qū)域:全市各鄉(xiāng)鎮(zhèn)均有種植,面積比較集中的主產鄉(xiāng)鎮(zhèn)有十林鎮(zhèn)、張村鎮(zhèn)人、彭橋鎮(zhèn)、文渠鄉(xiāng)、城郊鄉(xiāng)、龍堰鄉(xiāng)、張樓鄉(xiāng)、白牛鄉(xiāng)、夏集鄉(xiāng)、裴營鄉(xiāng),占全縣面積的65%以上。
2.大豆種植方式:鄧州市大豆以夏播占絕對面積,2008年前玉米、大豆套種面積約占30%;2008年以后套種面積逐漸減少。目前全市玉米、大豆套種面積降低到5%,基本全部為純播大豆。
3. 2016年大豆種植面積0.79萬hm2,單產159.7 kg,總產1894萬kg。
(二)品種利用情況
1.鄧州市主要大豆類型及面積。大豆黃色豆占到總面積的99%,黑色大豆和綠色大豆約占1%。主要用途:60%作為商品銷售到市場,20%加工成豆制品,20%作為飼料。
2. 2016年大豆品種狀況。主要種植的大豆類型按色澤分為黃豆和黑豆,黃豆的種植面積占總面積的95%。2016年全市種植的主要品種有鄭196、豫豆29、鄭92116、周豆18、中黃23、中黃35等。
3.鄧州市歷史上的大豆名優(yōu)特品種有綠皮大豆(20世紀80~90年代,每667 m2產量200~220 kg,高產田250 kg/667 m2以上),目前已無種植;藥黑豆(黑皮綠仁,百粒質量20 g左右,每667 m2產量150~200 kg,高產達250 kg/667 m2),目前仍有小面積種植;豫豆25號作為優(yōu)質高蛋白高異黃酮特優(yōu)品種,在2001—2006年全市種植面積較大,其中2006年在彭橋鎮(zhèn)李新學0.33 hm2夏大豆高產攻關田,經省農科院專家驗收266 kg/667 m2。
4.優(yōu)質專用大豆品種分布、適應范圍、用途和銷路。目前全市種植的優(yōu)質專用品種主要有高蛋白品種如鄭196、豫豆29、鄭7051,高油大豆品種如中黃23、中黃35、周豆18等,適宜全市中西部區(qū)域種植,全市東部適應較早熟品種如魯豆4號、魯豆12等。主要用途約40%作為商品銷售,30%作為飼料,30%作為豆制品加工。
(三)市場調研
大豆消費年需要量。食用豆?jié){、豆腐、人造肉、豆皮、豆芽、豆豉等每人約需15 kg,總需1.05萬t,飼用總需0.5萬t,商品銷售約0.8萬t。全市傳統(tǒng)豆制品有豆腐、豆芽、豆腐腦、人造肉、豆筋、豆?jié){等,加工企業(yè)主要是小企業(yè)、小作坊,銷路主要服務于當?shù)匦枰?/p>
(四)大豆生產基礎條件
1.“山少崗多平原廣”為鄧州市的地貌特點。鄧州地勢西北高東南低,耕地面積17.33萬hm2。境內有大小河流29條。河流沖積形成平原,在北部、中部和東部形成大面積肥沃土地。土層深厚,土質為保水保肥性能強的潮土、黃老土和黑老土。
2.氣象條件。常年日照1935 h,5—9月份降水量124.82 mm,0℃以上有效積溫5.327℃,無霜期229 d,初霜期最早10月15日,最晚11月23日,平均11月4日,全年降水量723 mm。
(一)鄧州市大豆的發(fā)展前景
大豆及其制品是國民膳食生活的必需品,也是畜牧養(yǎng)殖的重要飼料,需求量逐年增加。特別是我國大豆屬非轉基因,食用價值高,市場前景好,發(fā)展大豆生產,是國計民生的需要。
(二)大豆生產存在的主要問題
高產技術推廣普及力度小,單位面積上升緩慢,市場價格偏低,農民種植效益于玉米、紅薯等作物,農民種植積極性不高,種植面積有逐年下滑趨勢。
(三)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是加大對高產技術的推廣力度,逐步提高農民大豆種植技術水平,使大豆產量不斷提高;二是國家應采取措施制定大豆市場保護價和大豆良種補貼政策,提高大豆種植效益,從未激發(fā)農民大豆種植積極性;三是增加大豆新技術推廣資金支持,扶持建立高產示范、百畝方、千畝方等,帶動廣大農民大豆種植的積極性。
(四)優(yōu)質專用大豆的發(fā)展?jié)摿笆袌銮熬?/p>
鄧州市種植的絕大多數(shù)大豆品種均為高蛋白和高油脂品種,特別是像鄭92116屬典型的高蛋白高異黃酮品種,且抗病抗倒產量較高,營養(yǎng)保健性能獨特,應作為重點品種加以種植和開發(fā)利用,打造生產大縣,創(chuàng)出名優(yōu)品牌,創(chuàng)建特色產業(yè),以此帶動大豆產業(yè)的發(fā)展。
(五)優(yōu)質專用大豆生產存在的障礙因素和對策
障礙因素方面:一是綜合高產技術推廣普及存在死角和盲區(qū),農民種植技術水平較低,像優(yōu)質高產品種選用、配方技術、病蟲草害綠色防控技術掌握很不全面,產量低而不穩(wěn),嚴重影響種植效益和種植積極性;二是生產條件不完善,應對旱澇災害能力較差;三是市場價格不穩(wěn),導致大豆種植效益趕不上大宗作物玉米、紅薯、花生等。針對以上問題,要做到以下幾點對策:
1.選育推廣優(yōu)良品種。選育優(yōu)質高產、抗蟲性強、不裂莢的中早熟品種和專用型品種,適應市場的消費需求。
2.推行標準化生產。制定出大豆標準化技術標準,通過合理密植、配方施肥、綜合防治病蟲害等模式化栽培技術,提高產量。
3.推行規(guī)?;a。加強試驗示范研究和高產創(chuàng)建,探索出適合當?shù)氐母弋a模式,示范、引領家庭農場、種植大戶、農業(yè)合作社等新型經濟實體發(fā)展大豆產業(yè),實現(xiàn)規(guī)?;a,提高機械化水平,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量和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