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曉紅
匙吻鱘魚苗培育技術研究
溫曉紅
福建省上杭縣于2013年開始池塘養(yǎng)殖匙吻鱘,為了提高魚苗的成活率,使匙吻鱘在我縣推廣養(yǎng)殖,2016年3月-4月,在上杭稔田漁博園開展了縣科技推廣應用項目“匙吻鱘魚苗培育技術研究”,取得了較好成效,現(xiàn)將項目情況總結如下:
1.魚苗培育池準備
選擇7口水泥池,養(yǎng)殖面積共600m2,池深均為1m。水花放養(yǎng)前10天,將池內(nèi)污物清除干凈,然后進水50cm,用生石灰按100g/m3的濃度進行全池消毒。5-7天后,待藥性消失,排出舊水再放入新水,用100目篩網(wǎng)過濾進水。
2.水花投放
2016年3月10日從湖北三江漁業(yè)公司引進匙吻鱘水花30萬尾投放在水泥池中,每立方米水體投放水花500尾。
3.生物餌料培育池
選擇成魚池一口為生物餌料培育池面積15畝。匙吻鱘魚苗培育需要大量適口的生物餌料——輪蟲、枝角類,提前做好清塘、曬塘、施底肥的準備工作。
(1)清塘:生石灰干法清塘消毒,畝用生石灰80kg,兌水溶化后全池潑灑。
(2)施肥:在魚苗開口攝食前15-20天施肥,施肥種類為有機肥?;蕿榘l(fā)酵、消毒的豬糞,畝用800kg。2-3天追肥一次,用生物漁肥。
4.餌料投喂
養(yǎng)殖期間餌料全部選用輪蟲、枝角類等生物餌料。水花投放后3天開口,開口餌料為輪蟲幼體,輪蟲投喂1周左右的時間,仔魚個體長至2cm左右時,逐步轉換為小型枝角類,之后隨著個體增大,再轉為大型枝角類。
因餌料生物具有趨光性,采用燈光聚捕餌料生物,自主研發(fā)用抽水機(750W)、燈光、篩網(wǎng)系統(tǒng)大量捕獲合適的生物餌料。網(wǎng)目(100目、80目)控制餌料生物的大小,晚上抽水,生物餌料隨著抽水水流進入魚苗培育池。
當魚苗體長達到7-8cm時,在培育池中可以開展人工餌料的少量試投喂,之后進入外塘的轉食馴化階段。
5.日常管理
(1)增氧:每口池安裝微孔增氧設備,水體溶氧保持6mg/L以上。
(2)清污:魚苗培育池每天早晚各清污1次,保證池內(nèi)環(huán)境清潔。
(3)換水:每周換水一次,換水量為池中水的三分之一。
(4)巡池:匙吻鱘魚苗培育期間要24小時巡查,重點防范三個方面,即濾水網(wǎng)被水蚤堵塞后培育池漫水,水蚤過量投喂后引起缺氧,水蚤欠缺后自相殘殺。
(5)魚病防治:魚苗培育期間沒有發(fā)生魚病,預防方法為每周用0.2mg/L聚維酮碘溶液全池潑灑一次。
7口培育池,養(yǎng)殖面積共600m2,投放匙吻鱘水花30萬尾,魚苗培育30天,2016年4月10日共起捕7-8cm的匙吻鱘苗154552尾,成活率為51.5%。
1.土池培育輪蟲、枝角類生物餌料
從周邊溝渠或河道捕獲足量的生物餌料難度大;市場購買生物餌料存在一定風險,若出現(xiàn)供應不及時、餌料帶菌等,均會影響魚苗的正常培育。而用土池培育輪蟲、枝角類餌料生物既可節(jié)約養(yǎng)殖成本,又可保證餌料生物充足,提高魚苗培育的成活率。
2.水質對匙吻鱘魚苗生長的影響
養(yǎng)殖水源為無污染,經(jīng)曝曬的溪水。匙吻鱘魚苗在pH值范圍8.0-8.5、水溫18-24℃、溶氧保持6mg/L以上才能正常生長。
3.防止魚苗出現(xiàn)“咬尾”現(xiàn)象
匙吻鱘體長達到4-5cm時,在培育池中往往可以發(fā)現(xiàn)有大魚咬小魚,強壯魚咬瘦弱魚,也有咬相同大小的魚,這種現(xiàn)象叫“咬尾”。造成咬尾的原因是水槽內(nèi)密度過高、餌料不足。如果發(fā)現(xiàn)“咬尾”應增加水量和餌料量。嚴重咬尾應立即將大小魚分開和分稀。
4.進一步提高魚苗培育成活率的方法
本試驗從匙吻鱘水花培育到7-8cm的苗種成活率只有51.5%,筆者認為做到以下二點可進一步提高魚苗培育成活率到80%以上。
(1)采用循環(huán)水養(yǎng)殖。具備物理過濾池、生化池、紫外線消毒池及儲水池等水處理池。
(2)提供充足的物餌料。本試驗采用燈光聚捕餌料生物,晚上抽水,生物餌料隨著抽水水流進入魚苗培育池的方法獲取生物餌料,這樣雖可節(jié)省勞力,但生物餌料適口性差,也不充足,影響了成活率。
(通聯(lián):364200,福建省上杭縣水產(chǎn)技術推廣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