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國畫院
蘇州國畫院是蘇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直屬的從事中國畫創(chuàng)作與理論研究的文化事業(yè)單位。蘇州國畫院前身蘇州國畫館,成立于1960年。這是新中國成立后國內(nèi)較早由政府創(chuàng)辦的專業(yè)中國畫研究機構。
千古蘇州,人文薈萃,風流不絕。南北朝后的畫壇高手,吳地人居多,到明代推向鼎盛,這種“人才甲天下”的現(xiàn)象不是偶然成之,是“家家禮樂,人人詩書”的傳統(tǒng)尚文風氣下所必然出現(xiàn)的結果。民國年間蘇州畫家自發(fā)結集,各類畫社、畫會多達二十余個。其中不乏中天之日的大師:吳大征、陸廉夫、吳昌碩、余彤甫、陳迦庵、徐悲鴻、吳似蘭、吳湖帆、吳子深、馮超然、張大千、葉恭綽、張辛稼等。人才豐盈必向外流溢,因此蘇州籍的文化名人遍及天下。近代蘇州籍大畫家有:吳湖帆、吳待秋、吳作人、朱屺瞻、余彤甫、陶冷月、龐熏琴、顏文、亞明、宋文治等。他們大多從古城一步跨入都市,憑借圓潤而厚實的藝術功底,在經(jīng)濟文化中心的都市充當世紀藝術的弄潮兒,遂揚名天下。
蘇州國畫院舊址遠香樓前的合影
蘇州國畫院首任院長張辛稼先生在教學
蘇州國畫院(蘇州國畫館)最早選址在怡園“湛露堂”,成立時只有六人,即張辛稼、柳君然、吳石漁、劉叔華、孫君良五位畫家和一名工作人員。1978年遷址拙政園“遠香樓”,張辛稼任蘇州國畫館館長。1982年,蘇州國畫館更名為蘇州國畫院,張辛稼任蘇州國畫院首任院長,親筆題寫“蘇州國畫院”院牌,并定下了“德厚藝精”的院訓,延續(xù)了吳門畫派注重人品、精研筆墨的傳統(tǒng)。1985年遷入現(xiàn)址—聽楓園至今。數(shù)度遷移皆游弋于園林山水間,這并非矯飾,虛度體面,實乃蘇式園林的表像與吳門書畫的氣脈,有天和之緣。第二任院長吳木出生丹青世家。祖父吳伯滔,為前清同光年間著名畫家,與吳昌碩是摯友。父親吳待秋與吳湖帆、吳子深、馮超然并稱“三吳一馮”。他從小在庭訓嚴正的環(huán)境中成長,長期浸淫于傳統(tǒng)書畫,深得中國文化的精髓,所著《中國畫技法概論》一直被后學者捧為入室必讀之書。第三任院長孫君良,擅畫江南園林山水,早在上世紀60年代就聞名全國,首創(chuàng)了“孫氏園林”畫法,極具代表性。第四任院長周矩敏,帶領蘇州畫家群體組織推出“新吳門畫派”系列特展,開展學術研討活動,得到了國內(nèi)美術界、理論界權威人士的充分好評。2015年劉佳接任院長,全面主持蘇州國畫院工作。2015年是“十二五”規(guī)劃收官,“十三五”規(guī)劃制定之年,在這樣一個承前啟后的時期,他意識到人才才是核心競爭力,合理配置人才是做大做強美術事業(yè)的基石,通過高層次人才引進機制,引進了已經(jīng)在專業(yè)領域有建樹的畫家、理論研究員數(shù)名。同時完善優(yōu)化管理制度,實行績效考核管理,促進國畫院整體良性健康發(fā)展。為了給畫師提供更高的藝術交流平臺,2016年蘇州國畫院與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合作舉辦“寫意·蘇州”中國畫雙年展,讓國家級展覽落地蘇州,以展覽帶創(chuàng)作,推動地域美術創(chuàng)作再創(chuàng)高峰,引起全國美術界關注。同時打開院門服務群眾,踐行文化惠民,為蘇州市民提供了豐富多彩的藝術活動。真正做到把藝術根植于人民,為人民服務。
近年來,在蘇州市委、市政府的關心下,蘇州國畫院為弘揚地域傳統(tǒng)文化精神的藝術創(chuàng)新、打造和彰顯文化蘇州品牌,創(chuàng)作出更多具有中國特色和風貌的優(yōu)秀作品,不斷推出新吳門畫派名家新作,以真、善、美的藝術精品滿足社會的審美需求。蘇州國畫院的創(chuàng)作方向正在“與時俱進”地健康發(fā)展,創(chuàng)作隊伍結構也正在有序地合理組合。一批有實力的中青年畫家在中國畫壇取得了較高的成績。他們有著共同的教育背景,思想活躍,理念清晰,善于納新,加上扎實的造型優(yōu)勢,作品審美觀普遍帶有當代性。這種古今圖式表像的差異不是技術尺度的比較,而是時代審美觀的漸進變化,是生命姿態(tài)所表露出人性文化的感悟。圖式隨著認知度的深淺可以萬千變化,但是藝術創(chuàng)新的內(nèi)在邏輯與吳門先人是文脈貫通的。他們對美術活動有著強烈的參與意識,作品多次在全國性大展上獲獎。蘇州國畫院堅持繼承和弘揚中國畫的優(yōu)秀傳統(tǒng),尊重藝術規(guī)律,著意創(chuàng)新,追求和表現(xiàn)中國畫獨特鮮明的藝術風格。蘇州國畫院在傳承吳門畫派藝術特色的同時,還高揚“新吳門畫派”的旗幟,立足蘇州,走向全國,融入世界。2007年 “新吳門畫派—蘇州國畫院晉京中國畫作品展覽”在北京中國美術館成功舉辦;2008年 “新吳門畫派—蘇州國畫院中國畫作品展覽(南京展)”在江蘇省美術館展出;2009年“新吳門畫派—蘇州國畫院中國畫作品展(上海展)”在上海美術館展出;2010年為積極推動“新吳門畫派”的對外交流,打造“文化蘇州”品牌,蘇州市委、市政府繼組織推動“新吳門畫派—蘇州國畫院中國畫作品展覽”在中國美術館、江蘇省美術館和上海美術館巡展之后,又精心策劃了歐洲六國巡展、2011年日本巡展、2012年美國巡展、2013年臺灣巡展。2011年10月,“新吳門畫派”再獲殊榮,成功入選“全國畫院優(yōu)秀創(chuàng)作研究項目扶持計劃”。出版畫集及理論專著多本,發(fā)表論文多篇。
旅法藝術家趙無極夫婦訪問蘇州國畫院
新吳門畫派——蘇州國畫院中國畫作品展開幕式(晉京展)
從2014年至2016年,蘇州國畫院發(fā)展經(jīng)歷了全新的時期。蘇州國畫院連續(xù)舉辦了2015年“新吳門畫派”走進金陵展覽、2016年“精彩江蘇—蘇州國畫院中國畫作品展”(德國柏林)、2016年“新吳門畫派”走進山東展覽、2016年與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聯(lián)合成功舉辦“寫意·蘇州”中國畫(人物篇)雙年展以及2017年“新吳門畫派”江蘇省國畫院學術邀請展,這些展覽進一步擴大了蘇州國畫院的知名度以及美譽度,使蘇州國畫院成為蘇州乃至江蘇地區(qū)中國畫創(chuàng)作的重要一員。
面向未來,蘇州國畫院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良好發(fā)展機遇,作為在蘇州地區(qū)美術創(chuàng)作的中堅力量,蘇州國畫院清楚地認識到自身在蘇州文化建設中的責任以及使命。在下一階段,蘇州國畫院必須要進一步強化自身管理體制、機制的創(chuàng)新,充分調動在職畫師的創(chuàng)作熱情,調動他們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的積極性,不斷創(chuàng)作出能夠反映江南地域特色及祖國建設新貌的優(yōu)秀作品。同時,蘇州國畫院會進一步加大人才引進力度,為畫院發(fā)展集聚優(yōu)秀創(chuàng)作人才,在日常管理中營造一個有利于文化事業(yè)繁榮發(fā)展的氛圍,使得蘇州國畫院能夠進一步提升綜合實力,邁上一個新的臺階。
蘇州國畫院歷任領導人:
第一任領導
院 長:張辛稼(1983年—1989年)
副 院 長:吳木(1983年—1989年)
孫君良(1983年—1989年)
尤崇仁(1983年—1986年)
韓 山(1987年—1989年)
第二任領導
院 長:吳木(1989年—1993年)
副 院 長:孫君良(1989年—1993年)
韓 山(1989年—1992年)
第三任領導
院 長:孫君良(1993年—2002年)
副 院 長:馬伯樂(1993年—2007年)
劉懋善(1993年—2007年)
蔡廷輝(1993年—2008年)
第四任領導
院 長:周矩敏(2002年—2014年)
副 院 長:姚新峰(2005年—2015年)
劉 佳(2013年—2015年)
第五任領導
院 長:劉 佳(2015年至今)
副 院 長:孫 寬(2015年至今)
蘇州國畫院在編畫師
劉 佳 孫 寬 馮 豪 譚以文 姚新峰 葉 放 夏 回 李亞光 賈俊春 華 彬 蘇 銳(借調)
蘇州國畫院離退休畫師
韓 山 孫君良 余克危 劉懋善 馬伯樂 楊明義 徐源紹 蔡廷輝 吳 雍 周矩敏
蘇州國畫院已調離畫師
尤崇仁 顧迎慶 張 銓 沈 寧 張迎春
蘇州國畫院已故畫師
花垂明珠滴香露 110cm×68cm 1978年 張辛稼
黃山松云 34cm×272cm 1978年 吳木
石梁飛瀑 100cm×50cm 1978年 吳石漁
溪山初夏 45cm×34cm 許十明
竹 34cm×34cm 劉叔華
滄浪詩會 125cm×66cm 1981年 杜重劃
飛瀑清流 180cm×97cm 2016年 韓山
墨梅之一 48cm×180cm 2016年 余克危
墨梅之二 48cm×180cm 2016年 余克危
水鄉(xiāng)風情 68cm×68cm 2016年 劉懋善
霏霏細雨 136cm×68cm 2016年 馬伯樂
江南瑞雪圖 136cm×68cm 2013年 楊明義
墻角數(shù)枝梅 138cm×35cm 2016年 徐源紹
竹林七賢圖(石刻) 35cm×65cm 2016年 蔡廷輝
櫓聲春水綠 180cm×97cm 2016年 吳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