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艷秋
(山東女子學院外國語學院,山東濟南250300)
茶文化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合理使用
徐艷秋
(山東女子學院外國語學院,山東濟南250300)
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大學生已經能夠獲取大量有關英美文化方面的信息,所以若是內容設計不當將難以提升他們的學習興趣。在與學生進行交流后發(fā)現,充分挖掘茶文化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作用值得嘗試。通過討論,合理使用茶文化的途徑包括:設計課前準備的內容大綱、構建文化沙龍形態(tài)的模式、形成良性的文化信息互動、落腳于中西茶文化的鑒賞等四個方面。
關鍵詞:茶文化;大學英語;合理使用;教學
如何擺脫大學英語教學目前的困境,以及增大大學英語教學的信息量,一直是筆者所在教學團隊所關注的問題。也正是圍繞著上述兩大問題,在實施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中,增設了英美文化教學內容。對于以公共課教學為特點的大學英語教學而言,增設英美文化教學內容似乎多此一舉。實則不然,隨著該教學內容的引入,無論是從學生的課堂關注度還是課堂的教學秩序,都發(fā)生了顯著的改觀。但這里也需要思考一個問題,即如何設計英美文化教學內容。事實上,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大學生已經能夠獲取大量有關英美文化方面的信息,所以若是內容設計不當將難以提升他們的學習興趣。在與學生進行交流后發(fā)現,充分挖掘茶文化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作用則值得嘗試。從而,這也就構成了本文立論的出發(fā)點。
在教學實踐中可知,英美文化教學具有以下三個方面的主要作用:
1.1 打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作用
當前大學英語教學仍然呈現出應試教育的特征,在這一特征下教學模式必然體現為圍繞著期末考試、英語過級考試來展開。甚至部分高校在大學英語教學中,以過級考試題型為體例,分模塊對學生進行強化教學。毫無疑問,這不僅違背了語言教學固有規(guī)律,也極大的扼殺了大學生對英語的學習熱情。隨著對英美文化教學內容的引入,學生能夠從比較文化視角來審視英美文化的獨特性,以及與本土文化的差異性,這樣就能打破傳統(tǒng)教學的模式。
1.2 引起學生學習興趣的作用
在聽課中促使筆者感知到,大學英語教學與中學英語教學似乎并沒有形成顯著的區(qū)別。關于這一點,除了來自于傳統(tǒng)教學模式以外,還部分來自于教師群體的教學習慣和教學意識。不難知曉,在學生缺乏足夠的課程興趣的情況下,他們將難以在課堂中與教師形成良性互動??梢?,隨著英美文化的引入,通過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則能由此來增強他們的課堂參與度。當然,若要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還需要在英美文化的教學內容上下功夫。
1.3 拓展學生課程視野的作用
當前高校都十分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職業(yè)素質,這種職業(yè)素質不僅體現在專業(yè)技能范疇,還反映在學生的思想意識格局范疇。而英美文化教學的作用,就集中體現在提升學生的專業(yè)視野,從而提升他們的思想意識格局。通過思想意識格局的提升,將能使學生在職業(yè)規(guī)劃和終身學習構架上形成行動自覺。
那么如何來理解茶文化的功能呢。對此,仍然從以下三個方面來進行闡述:
2.1 茶文化提升英美文化教學的品位
前面已經提到,在“互聯網+”時代下學生可以在自組織學習系統(tǒng)下,根據興趣來搜索英美文化的相關信息。但在當前碎片化的閱讀習慣下,有關英美文化的信息都顯得淺顯與凌亂。通過引入英美茶文化和中外茶文化比較文化學內容,不僅能充實英美文化教學內容,還能以它的系統(tǒng)性和關聯性來增強課堂教學的文化品位。對此,應引起同行們的重視。另外,茶文化與學生日常生活緊密聯系著,從而也能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的品位。
2.2 茶文化提升國別文化教學的價值
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引入英美文化內容,并不意味著否定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存在價值,而是在比較中以本土文化為起點,邏輯延展到國外文化范疇,并最終引導學生在中西文化間進行鑒賞和識別。不難知曉,我國作為茶文化大國和古國,其茶文化元素已經滲透到了國人的日常生活之中,乃至對國人的心理素質和行為偏好產生著影響。因此,引入茶文化來進行國別文化教學,便能提升國別文化教學的應用價值。
2.3 茶文化賦予英美文化教學的內涵
茶文化從其內在的構成要件出發(fā),可以分為:顯性要件和隱性要件。顯性要件主要涉及與茶有關的行為文化特性,而隱性要件則指向思想和精神文化范疇。在大學英語教學中講授英美茶文化,以及進行中西文化鑒賞,其邏輯起點應是顯性文化要件,而落腳點則應是思想和精神文化范疇。這就意味著,茶文化賦予了英美文化教學的內涵。
在現有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下,如何實現茶文化的導入呢。對此,筆者嘗試從以下三點進行討論。
3.1 以小組合作學習為載體
之所以提出以小組合作學習為載體,意在于:第一,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形式,充分調動每一位學生的學習能動性,這主要發(fā)揮了小組成員之間相互激勵的作用;第二,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形式,來推動學生自主完成課前英美文化信息的搜集任務;第三,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形式,在班級中形成一種競合關系來活躍課堂氛圍。那么如何進行分組,以及如何設計出相關的問題,則依賴于教師對具體班級情況的把握。但,引入小組合作學習形式是必要的。
3.2 以線上信息搜集為準備
茶文化教學作為大學英語教學的內容板塊之一,需要打破現有的以教師講授為主線的單項反饋模式。為此,首先就需要驅使學習小組在課前進行茶文化信息收集。為了提高效率,這里需要重視以線上信息搜集為準備的模式。為了收集有關茶文化的信息搜集工作,教師可以在課前準備階段列出大綱,促使學習小組根據大綱內容要求進行信息搜集。
3.3 以文化沙龍形態(tài)為特色
這里就涉及到在課堂教學中如何引入茶文化,以及如何建立起與英美文化教學內在要求相契合的教學形態(tài)。在教學實踐中筆者感知到,傳統(tǒng)視角下的師生互動仍無法有效進行信息交互,這主要根源于教師主導下的教學意識固化,以及學生學習習慣僵化等因素的作用。因此,采取以文化沙龍為主要形態(tài)的教學模式,或許應能改觀當前的教學不足。
根據以上所述,合理使用茶文化的途徑可從以下四個方面來構建:
4.1 設計課前準備的內容大綱
這里以英美茶文化特色,以及中西茶文化關聯與區(qū)別為問題來進行內容大綱的設計。內容大綱具體為:第一,英美人士飲茶的行為偏好;第二,中國茶文化對西方茶文化的影響,這里主要涉及到對古代絲綢之路的認識;第三,茶文化對不同國度民眾生活習慣的反映;第四,中國茶文化的文化優(yōu)勢。這些都屬于大綱內容,但其中可以通過線上搜集來獲取,而部分則需要在小組討論中來提煉,如中國茶文化的優(yōu)勢。為此,學生小組在課前應圍繞上述大綱做準備。
4.2 構建文化沙龍形態(tài)的模式
從文化沙龍的一般表現形式中可知,其可以設計為一種主題座談的方式。成員之間是一種平等關系,并由主持人結合座談的主題來組織文化交流。而且,在進行文化交流時并不一定給出確定的答案,但可以給出具有啟示性的見解。為此,教師應成為茶文化沙龍的主持者。在課堂氛圍營造上,可以由班委進行課前組織,并在場地選擇上可以以會議室、實訓室為載體,這樣將有助于轉換學生的學習觀念。另外,教師應結合主題進行引導。
4.3 形成良性的文化信息互動
由于教師作為文化沙龍的主持者,所以其主要起到穿針引線的職能,而茶文化信息的互動主要來自于各學習小組之間。在針對英美人士飲茶行為偏好的交流上,教師可以簡單介紹英美人士的國民性格,并談及這種國民性格形成的歷史文化原因。然而,各小組先后就自己所搜集的相關信息進行闡述,并聯系英美人士的國民性來分析茶文化與之的匹配度。在建立文化信息互動時,應避免小組之間出現競爭關系。對此,教師應起到信息調和作用。
4.4 落腳于中西茶文化的鑒賞
正如前面所提到的,在進行茶文化教學時需要落腳于中國茶文化上來,這樣不僅體現出中國茶文化對英美茶文化的歷史影響力,也能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那么如何落腳于中西茶文化的鑒賞之中呢。筆者建議,由于這里具有較強的思想文化特性,所以可以在教師精講的過程中進行提煉,這樣能夠將教學節(jié)奏進行控制。
不難發(fā)現,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不僅體現了茶文化所追求的群體交往,也在問題導向下激發(fā)了個體自身的感悟和發(fā)現能力。
5.1 面對參與度方面的優(yōu)勢
引入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根據學生的學習成績進行合理編組,便在增強那些學生參與度的同時,也在高頻率的小組成員互動中建立起了知識深度理解的基礎。
5.2 面對個性化方面的優(yōu)勢
伴隨著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引入,團隊作為學習的基本單位,就使得內部成員能夠最大化的施展自己的學習優(yōu)勢,如口語優(yōu)勢、閱讀優(yōu)勢、語法優(yōu)勢和作文寫作優(yōu)勢等。
5.3 面對自主性方面的優(yōu)勢
通過引入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便能將這種學習小組延伸到課堂之外的時間和空間領域。隨著目前互聯網技術的普及,也能夠支持起小組成員間學習互動的開展。
如何擺脫大學英語教學目前的困境,以及增大大學英語教學的信息量,一直是筆者所在教學團隊所關注的問題。也正是圍繞著上述兩大問題,在實施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中,增設了英美文化教學內容。筆者在與學生進行交流后發(fā)現,充分挖掘茶文化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作用則值得嘗試。通過討論,合理使用茶文化的途徑包括:設計課前準備的內容大綱、構建文化沙龍形態(tài)的模式、形成良性的文化信息互動、落腳于中西茶文化的鑒賞等四個方面。
[1]白雪.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J].發(fā)展,2010(12):32-33.
[2]徐靜.大學英語教學環(huán)境下的大學英語自主學習[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0(11):46-47.
[3]王曉妍.論大學英語閱讀教學中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1(4):78-79.
[4]郭彥芳.大學英語教學新模式下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J].中小企業(yè)管理與科技,2013(31):22-23.
[5]徐琪.文化與交際能力培養(yǎng)———芻議大學英語教學之轉向[J].教育教學論,2014(1):32-33.
2015年度山東省藝術科學重點課題(編號:1506195);2015年山東省“女性與傳統(tǒng)文化”專項課題(編號:ZX2015092);2016年度山東省青少年素質教育重點基地研究專項課題(編號:16SZJ012)。
徐艷秋(1981-),女,山東濟寧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英語教學、英語語言與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