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菁
(河南工程學院,河南鄭州451191)
英語中茶語的運用及中國與英美茶文化的比較分析
許菁
(河南工程學院,河南鄭州451191)
作為我國國粹的茶文化,有著悠久的歷史,在全球的影響范圍極大。在18世紀中葉時傳入英國,還受到了人們的熱愛,隨后英語中開始出現(xiàn)對茶語的運用。傳統(tǒng)的中國茶文化在外來文化的影響下,呈現(xiàn)出豐富多樣的特點。英式茶文化都是繼承了中國文化后,結合當?shù)氐娘L情而出現(xiàn)的,在英國之后出現(xiàn)的美式茶文化也發(fā)揚了中國傳統(tǒng)茶文化的精髓。因此,國與國之間的茶文化出現(xiàn)了一定的差異。而在茶語的比較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中英美三國的茶文化具有各國的特色。本文將通過分析茶語在英語中的運用,從而對比出中英美三國的茶文化差異,進而得出分析后的結論。
茶文化;跨文化;茶語;傳承
茶文化的巨大魅力在于它的涉及到哲學道理,藝術,文化等多個領域,之所以茶文化能夠傳承下來,靠的就是其中的茶道精神。18世紀后,傳統(tǒng)的中國茶文化邁出國門走向歐洲,為英國,美國帶去了新的飲茶方式。隨著飲茶之風的盛行,有關于茶的習語開始流傳開來。本文對英語中的茶語進行研究和探討,結合分析中英美三國的茶文化發(fā)展,最后得出相關的分析結果。
在英語中茶語不單指英國人對茶葉的理解、稱呼和使用,還包括了茶文化在英國文化中所起到的影響。由于英國人對茶十分喜愛,所以茶文化在英國迅速得到發(fā)展,并形成了屬于英國獨有的茶文化。當“茶”被英國引入到英語的單詞體系中,就有了“茶”的獨有詞匯-tea。歷史的不斷推進和發(fā)展,茶語也不斷被衍生開來,茶語中的茶開始對其他事物進行闡釋,比如下午茶的“tea”是被當做了一個動詞使用,代表了喝茶、吃點心;又如“tea basket”代表的是午餐食品;還有“all the tea in china”意指很多的財富,這是因為茶在英國是貴族才能使用的,比較昂貴。在美國茶的使用中僅僅只有200年,主要是由于美洲的地理條件對茶的種植有限制作用,由于美國人民通常以食用多脂肪事物,所以他們對茶葉有較大的需求。后來隨著交通的進步,茶葉通過海上運輸貿(mào)易被傳入美國,飲茶風氣在美國普及起來。
由于國家與國家之間的人文地理有著巨大的差異,茶文化在國家發(fā)展、流傳、普及的過程中都會受到地域的環(huán)境影響,中國、美國、英國的茶文化發(fā)展和現(xiàn)狀各不相同。中國是茶的發(fā)源地,在茶語的發(fā)展中,主要受到我國傳統(tǒng)思想和環(huán)境的影響。由于英美兩國的茶葉屬于舶來品,它們的茶文化發(fā)展中很大部分是受到我國的傳統(tǒng)茶文化影響。茶文化包含的內容不僅有來自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還受到自己國家的文化環(huán)境影響,因此,茶文化具有跨文化多樣性特征。
2.1 英語中茶語與中英美跨文化的現(xiàn)狀
茶文化已經(jīng)深入人心,并成為了西方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雖然英國人對下午茶的定義已經(jīng)發(fā)生了一定的變化,但傳統(tǒng)的中國茶文化內涵還是沒有改變的。與英國以前的茶文化相比,現(xiàn)有的英國茶文化豐富多彩,別具一格,出現(xiàn)的相關茶語也是蘊含了當?shù)氐奶厣?。在一些西方國家的下午茶時間里,人們還是會采用中國式的吃茶習慣,以優(yōu)雅的方式來體驗著下午茶帶來的美妙享受。西方國家更多在意的是茶葉的“實用性”,也就是茶葉能給他們帶來的生理需求,是物質的文化,而我國和日本等東方國家更加在意的是茶葉的文化內涵。比如在英國、法國中tea cake的含義是指茶點心,但是在美國這個詞語就是指一種小甜餅;午餐食品也被人們稱為tea basket,而不是裝茶葉用的籃子。中國人在茶文化里很講究傳統(tǒng)的禮儀,重視茶的口味,飲茶時更愛簡單的品茶,很少加入點心類。英美則更重視茶的一系列活動過程,比如說朋友聚會時的下午茶,必須要有點心和餐品相配合。這體現(xiàn)的是英美對自我的滿足和務實性。中英美三國對茶的口感也各有不同,中國的茶以原味為主,目的是讓純粹的茶味在開水的泡制中發(fā)揮它獨有的滋味。而英美則是喜歡在茶里加入蜂蜜,奶酪等甜食,通過研究三國的茶文化,我們能很好的感知不同的精神文化內涵,因此,三個國家對茶飲的差異性很大。
2.2 英語茶語和中英美茶文化的跨文化運用
英國是受茶文化影響較深的國家,茶語在英語中的運用是在飲茶之風盛行之后,逐漸出現(xiàn)了很多關于茶的習語。英國tea cake的含義是指茶點心,但是在美國這個詞語就是指一種小甜餅;午餐食品也被人們稱為tea basket,而不是裝茶葉用的籃子;英國人熱衷的下午茶被稱之為high tea;而將我國茶文化帶入英國去的茶商被稱之為tea dealer。由此可見,受到地域文化的影響,傳統(tǒng)的茶文化變得多樣性起來。通過分析茶語的運用,我們可以得知中英美三國的茶文化開始出現(xiàn)跨文化的交流。
在中國的茶文化中,飲茶被分為了兩種方式,其中之一是“混飲”這樣的飲茶方式是指在茶里加入一些具有營養(yǎng)的物質,例如加紅棗,桂圓等,這樣的飲茶方式來源于唐代的飲茶風格。目前,在中國的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還是會采用這樣的飲茶方式,人們耳熟能詳?shù)摹盎祜嫛辈栌兴钟筒琛⑽逑悴?、八寶茶等。中國的“混飲”與英美的“混飲”較為相似。英美的飲茶過程中,他們往往要加入糖和牛奶,以及蜂蜜和檸檬。隨心所欲的態(tài)度正是歐美的的一貫方式,近年流行的阿薩姆奶茶,伯爵奶茶等就是通過這樣的方式制作出來的。但是在中國,還有一種受大眾喜歡的飲茶方式———清飲,即用開水泡制出清香的茶葉,以保證茶的原汁原味。這樣的飲茶習慣來源于明清時期的傳統(tǒng),一杯清茶可以洗去心靈的疲倦,還能帶給人內心的舒適。中英美三國的茶口味之所以不同,原因在于三國的地理位置。四面環(huán)海的英國是高緯度地區(qū),氣溫陰冷潮濕,氣候與環(huán)境讓英國人偏愛于喝味道濃郁的紅茶,并因為紅茶的屬性較暖,更可以保證英國人的御寒能力。而緯度較低的中國,夏季氣溫炎熱,綠茶則剛好可以起到清熱解暑的作用,所以中國人對綠茶有的喜愛也來源于它自身的屬性。美國則是因為喜歡較甜的口味,他們通常會在其中加入甜的物質,以去除茶堿,然后搭配點心等小吃。中美英三國在飲茶的時間上也有不同的區(qū)別。在中國有一句俗話:客來敬茶,茶以八分滿。中國的飲茶講究的是溫水和色澤,因為古代的中國,茶一般是給客人飲用,表達出對客人的尊敬。茶不能過多,是由于水多后會溢出,而且對客人也是一種不尊重之意。在清凈的飲茶環(huán)境下,飲茶時需要面帶微笑的注視對方,舉止優(yōu)雅而溫暖。與英美相比,中國的茶文化思想是相當傳統(tǒng),因為英美主要以下午茶為主,早上也會喝茶,作為提神醒腦之用,被稱之為“Early morning tea”,而著名的下午茶則被稱為“Five o’clock tea”。周末聚餐時的茶會“Picnic tea”,花園里的休閑茶是“Tea in garden”。英美的茶文華顯得種類繁多,休閑娛樂之感更強。
3.1 構思背景
受到地理位置的影響,中英美三國的茶文化呈現(xiàn)出差異性。英美兩國屬于海洋性文化,而中國屬于內陸國家,因此,在文化上更具有內陸性質。英美兩國的交通發(fā)達,經(jīng)濟貿(mào)易較廣,在思想上也更喜歡標新立異,獨創(chuàng)性較強。盡管英美兩國的歷史沒有中國悠久,但在創(chuàng)新精神上卻略勝一籌。中國是具有悠久歷史的國家,在傳統(tǒng)的精神文化上把握較好,但由于屬于內陸國,思想相對保守狹隘,一向講究人情世故的中國在茶道方面做的是相當棒,待人接物優(yōu)雅而有內涵。此外,思想價值觀的不同,讓中美英三國的飲茶方式大不一樣,在中國講究“天人合一”,英美則重視創(chuàng)新與挑戰(zhàn),不同的背景讓三國在茶文化上各具特色。
3.2 構思的必要性
經(jīng)濟全球化的背景下,研究茶文化是一種由表及里的思維方式,通過分析三國之間茶文化的差異性,我們可以增進彼此之間的文化交流和學術發(fā)展。在跨文化的視野下,中國的茶文化研究可以得到提升,并上升到另一個臺階。研究中側重對茶語的分析,理解與tea相關聯(lián)的詞組和習語等,進而深入剖析英美背后的文化和內涵。目前,中國對于茶類詞組和習語的研究較少,相關的翻譯文獻也不多,這會影響到中國的茶文化傳承。為了讓中國文化發(fā)展地更好,我們需要研究他國的茶文化,使之豐富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
茶文化滲透進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之中,并成為了中英美三國文化的紐帶,是重要的媒介。在對比三國的茶文化中,我們可以體驗不同的地方特色,發(fā)展歷史,以及傳統(tǒng)的中式茶文化如何得到發(fā)展與傳承。茶語的運用讓我們感知不同國家的茶文化,結合各國自身的發(fā)展需求,茶文化以跨國文化的方式出現(xiàn)。受全球化經(jīng)濟的影響,及時了解三國不同的文化可以豐富我國的茶文化,并為我們更好地學習英美國地道的文化精神有所啟發(fā),更加利于三國之間的溝通和交流。
[1]吳祝霞.從跨文化交際語用失誤談培養(yǎng)學生對英漢文化差異的敏感性[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7(12):159-161.
[2]李亦桃,朱曉東.英語中“茶”話探微———兼議中國與英美茶文化的跨文化比較[J].農(nóng)業(yè)考古,2007(6):211-213.
[3]熊文莉,吳琳娜.中英文化比較的運用與英語教學[J].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08(5):132-137.
[4]莫菲菲.西方茶文化及英語“茶”語[J].福建茶葉,2016(2):219-220.
[5]張麗娟.中國與英美茶文化的跨文化比較研究[J].福建茶葉, 2016(2):255-256.
[6]陳放.中國學界對跨文化交際中“文化休克”問題研究綜述[J].延邊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6):70-77.
河南省軟科學研究計劃項目(162400410038);河南工程學院英語語言文學研究中心資助項目(YJJJ2013010)
許菁(1976-),女,河南鄭州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英語語言與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