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妍律
摘 要:王安石作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詩歌散文等一直世代為人傳頌。王安石奉行“文以載道”的創(chuàng)作方式,認為文章必須蘊含著深刻的哲理或反映普世價值。本文通過對王安石個人的基本介紹,從而對王安石的散文創(chuàng)作進行全方位的分析,并提出了筆者的觀點。
關鍵詞:王安石;散文;創(chuàng)作分析
王安石散文的創(chuàng)作繼承了韓愈的勁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但是,這種風格并非王安石散文的全貌,我們結合仕宦行跡、思想變化等因素來看,王安石的散文創(chuàng)作可以分為幾個不同的歷史時期,每一個歷史時期的都有所不同。
一、王安石簡介
王安石生于公元11世紀20年代,卒于公元11世紀80年代,他的一生并不算漫長。但是其無論是在官場中,還是詩詞歌賦、散文等方面的成就都是十分巨大的。作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政治家、革命家,開創(chuàng)了著名的“王安石變法”,在紹圣元年被追封謚號為“文”,因此古人又稱他為“王文公”。王安石的散文、詩詞觀點鮮明,引經據(jù)典,有巨大的說服力,特別是《臨川集拾遺》,《王臨川文集》,一直為后人所津津樂道。
二、王安石散文創(chuàng)作分析
(一)王安石的散文創(chuàng)作強調從政者的個人修養(yǎng)
王安石認為,從政者的自我修養(yǎng)是他能否得到良好的政績的重要表現(xiàn)。這一點,在王安石的散文中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首先,王安石強調作為一個從政者必須要順應時代,順應民意。在王安石的散文代表作《上人書》中,我們可以從中讀到“嘗謂文者,禮教治政云爾”??梢哉f王安石十分重視用禮樂去教化人民和感染人民,不崇尚運用法制的方式管理人民。其次,王安石認為,從政者應該“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在散文《取材》中王安石寫到“所謂諸生者,不獨取訓習句讀而已,必也習典禮,明制度,臣主威儀,時政沿襲,然后施之政事,則以緣飾治道,有大議論則以經術斷之是也?!彼J為從政者只有在自己讀了更多的書籍,明白了儒家各種道理,才能從一個儒者的角度去提升自己的修養(yǎng),才能夠真正從政,更好的造福當?shù)匕傩铡?/p>
(二)王安石的散文創(chuàng)作強調人倫關系的維護
和大多數(shù)儒家的學士一樣,王安石也十分重視儒家人倫關系的維護。王安石在自己的散文集《王臨川文集》中無時無刻不強調人倫是維持父母、夫妻、君臣、父子關系最好的辦法。而國家的繁榮昌盛,又以人倫關系的維護為前提。首先是君臣關系,王安石認為既然是讀書人就應該積極的入仕?!俺癁樘锷崽疲旱翘熳犹谩?,要積極的以士大夫的身份為皇帝提出治理國家的方針政策,為皇帝分憂。同時,作為臣子也要恪守自己的本分,要謹記皇帝和天下子民給予自己的功勛,不可以行篡權奪位的謀逆造反之事。其次,王安石認為皇帝之位雖然不可以去謀逆造反,但是對于皇帝的過錯,作為臣子還是有義務給予指正和批評。例如王安石在《上田正言書二》之二中就表達了作為臣子應該恪盡職守,如果認為皇帝存在偏頗就應該上書直言,勸誡皇帝。如果作為一個臣子不能夠為皇帝分憂解難,為天下蒼生社稷分擔,那么臣子就應該辭職回鄉(xiāng)。當然,王安石還認為,作為臣子恪守本分也非常重要,“在其位,謀其政”。要想著自己位置上能夠處理的事情,而不是越權去妄議著上級官員的所作所為。
(三)王安石的散文創(chuàng)作強調“仁政”制度的推崇
王安石為政多年,各地輾轉,逐漸看清了當時的政治形勢和局勢的動蕩。王安石認為,君得以得的天下的本質,就在于臣是否能幫助皇帝贏得民心。同時,王安石認為“為政以德”是臣子是否能真正贏得民心的關鍵。因此,王安石對于統(tǒng)治者“為政以暴,未施仁政,等行為可以說深惡痛絕。王安石的散文《與馬運判書》是王安石給自己的同僚馬運判寫的一封回信。信中明確表明了王安石的所思所想,對于民眾處于水深火熱中的擔憂。對于各地局勢動蕩,以及皇帝位置不穩(wěn)的關心。并在信中提出了自己的變法方針和策略,為最底層的百姓謀福利,同情和關心弱勢群體。王安石諷刺了當權者的剝削,和以此建立起來的虛偽政績。由此,王安石在提出了變法的意見,希望能夠通過變法,減少朝廷和地方官員對于民眾的剝削和壓迫,從而更好的推崇他的仁政策略。
三、結束語
王安石的散文類型眾多,但大多數(shù)都與民間疾苦、朝廷施政、變法改革等有關。王安石提倡“文以載道”,讓更多的人通過文章去反映實事,他自己也確實做到了如此。然而,王安石的散文縱然經典,“王安石變法”的失敗,以及客死他鄉(xiāng)的悲劇都讓我們唏噓。
參考文獻:
[1]李祥,張玉強.王安石行政法制思想與當代中國的法治政府建設[J].重慶第二師范學院學報. 2016(03).
[2]李小蘭,李偉.論中國傳統(tǒng)政治思維對王安石散文的滲透[J].江西師范大學學報. 2004(06).
[3]馬茂軍.“荊公新學”與王安石散文的風格[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1996(06) .
[4]劉洋.羅倫散文書寫中構筑奇氣的文學技法和修養(yǎng)境界[J].中山大學研究生學刊(人文社會科學版).20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