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錢基博史傳創(chuàng)作的學術來源、貢獻和局限性

      2017-02-08 00:47:59劉大勝
      關鍵詞:人物志基博史傳

      劉大勝

      (中國社會科學院 歷史研究所, 北京 100732)

      ?

      錢基博史傳創(chuàng)作的學術來源、貢獻和局限性

      劉大勝

      (中國社會科學院 歷史研究所, 北京 100732)

      以紀傳體為核心的史傳寫作,是中國重要的學術傳統(tǒng)。錢基博一直堅持史傳體例的創(chuàng)作,留下幾百萬字的學術成果。探討錢基博史傳寫作的學術來源、貢獻和局限性,有利于明晰其學術的得失利弊。綜合來講,其史傳有三個學術來源,分別是以《史記》為代表的紀傳體正史、韓愈等人的碑傳思想和方志中的人物志目。在學有根基的基礎上,錢基博通過體悟傳統(tǒng)文論和文法,文心中求史通,為學術界貢獻良多。傳統(tǒng)史傳有自身局限,一事散存于多人記述,很難完整呈現(xiàn)歷史的因果本末,錢基博史傳創(chuàng)作也未能避免。

      錢基博; 史傳; 碑傳; 文心; 史通

      民國時期,學術界呈現(xiàn)著豐富多彩的面貌,求新與保守之間存在壁壘。錢基博是民國時期的著名學者,學貫四部,擅長集部之學,是傳統(tǒng)學術的繼承者和發(fā)揚者,一直堅守著傳統(tǒng)學術的核心理念,希望在繼承中有創(chuàng)新,對一味趨新提出尖銳批評。如何繼承傳統(tǒng)學術,如何建立現(xiàn)代學術,又如何實現(xiàn)二者之間的對接,直到現(xiàn)在還沒有得到很好地解決。重新反思這些學術上的根本性問題,不妨從探討民國學術人物的個案入手。

      錢基博的史學類和與史學類相關的著作基本都用史傳寫成,可以說史傳創(chuàng)作貫穿其一生,留下幾百萬字的學術成果,形成了鮮明的學術特色。按照類別劃分,錢基博的史傳著述可劃分為碑傳、志傳和文學史傳三個部分。碑傳部分包括各類傳記、行狀、銘表、祭誄、碑記等,集中收進《錢基博集·碑傳合集》和《錢基博集·潛廬詩文存稿》;志傳包括《江蘇省立第三師范學區(qū)人物志》、《無錫人物傳稿》、《常州學者傳》、《韓愈志》、《江蘇學風》、《近百年湖南學風》等,集中收進《錢基博集·江蘇學風 近百年湖南學風》、《錢基博集·方志匯編》、《錢基博集·韓愈志韓 愈文讀》;文學史傳包括多本文學史論著,集中收進《錢基博集·現(xiàn)代中國文學史》、《錢基博集·中國文學史》。

      從學術史上看,相關探討集中在《現(xiàn)代中國文學史》,多篇書評和專題論文對其特色,尤其是史傳特色有分析①。少數(shù)論文對《近百年湖南學風》和《韓愈志》有探討②。傅宏星主編的《錢基博集》中,多部書的《校訂后記》涉及史例、史法、學術來源及特色③。在以往研究基礎上,細致全面地探究其史傳寫作的學術來源、貢獻和局限性,挖掘其源流發(fā)展和利弊得失,有著非常重要的學術意義。

      一、錢基博史傳寫作的學術源流

      錢基博的碑傳、志傳和文學史傳蘊含的學術思想植根于傳統(tǒng)學術,以《史記》為代表的紀傳體正史、韓愈等人的碑傳和方志中的人物志目是重要來源。錢基博正是在批判吸收這三種學術來源的基礎上,充分結合個人的創(chuàng)作實踐,提出了獨具特色的史傳理論。

      (一)以《史記》為代表的紀傳體正史

      紀傳體是傳統(tǒng)史學體裁之一,由本紀、列傳、表、志等組成,以本紀和列傳為主體。本紀敘述諸帝行事,兼及一代軍國大事,具編年紀事性質;列傳包括世家、載記等名目,記載功臣將相、名賢碩學,以及少數(shù)民族、外國事件等。

      西漢史學家司馬遷以如椽大筆將黃帝至漢武帝之間的歷史訴諸筆端,融文于史,寓史于文,撰寫了享譽千載的《史記》。魯迅給予《史記》非常高的贊譽,稱其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東漢時,班固沿用紀傳體撰修斷代史《漢書》,其中漢高祖到漢武帝中期一段據(jù)《史記》筆削而成。西晉時,陳壽依然采用紀傳體著述《三國志》,分列魏蜀吳三志。南朝宋時,范曄沿用紀傳體撰修《后漢書》,文辭雅致,成為傳統(tǒng)學術中不可或缺的經(jīng)典之作。《史記》、《漢書》、《三國志》、《后漢書》被稱為前四史,以紀傳體為核心的史傳成為傳統(tǒng)敘事的主要形式,深深影響了后來的文史發(fā)展。

      錢基博自幼耽習文史,不但終身精研司馬遷的《史記》,還在課堂上多次講授,發(fā)表很多與之相關的學術評論。他認為:“蓋《史記》一書,內(nèi)容豐富,昔賢有終身研誦,而不能盡其蘊者。”如何閱讀《史記》,錢基博認為應該有一套方法:“讀書欲得要領,貴乎能觀其會通。然欲觀其會通,必先分部互勘,非然,則以籠統(tǒng)為會通矣。”④錢基博的方法分為三類,分別是“就研究義例讀”、“就研究文法讀”、“就研究文學讀”,用這套方法教授學生。

      對《史記》亦文亦史的特點,錢基博也有一定評價:“太史公《史記》不純?yōu)槭?。何也?蓋發(fā)憤之所為作,工于抒慨而疏于記事。其文則史,其情則騷也?!雹荨捌湟鈩t楚《騷》之情兼雅怨,其體則史記之事該本末,而其文則《國策》之辭極縱橫,跌宕昭彰,獨超眾類。”⑥對其體例特征,錢基博有深入分析:“司馬遷作《史記》,于六藝而后,周秦諸子,若孟、荀、三鄒、老、莊、申、韓、管、晏、屈原、賈生、虞卿、呂不韋諸人,情辭有連,則裁篇同傳;知人論世,詳次著述;約其歸趣,詳略其品;抑揚詠嘆,義不拘墟;在人即為列傳,在書即為敘錄?!雹摺妒酚洝肺氖芳?zhèn)?,是史傳文學的經(jīng)典之作,敘事簡省,文風縱橫,深得先秦諸子之長,尤其吸收了《戰(zhàn)國策》和《楚辭》的特色?!妒酚洝窞榘l(fā)憤之作,敘事中兼發(fā)感慨,這一點錢基博有明確認知。

      對前四史,錢基博從傳統(tǒng)文論的角度進行對比和分析。他把司馬遷和陳壽劃為一類,把班固和范曄劃為另外一類,認為前一類的成就較高:“蓋《史記》于雄肆處運氣,班、范于整密處植骨,而《三國志》則于疏朗處見俊也?!妒贰?、《漢》筆多用力,間有板重之習;而《三國志》隨意寫去,不衫不履,時多俊逸之句。”⑧就司馬遷《史記》和陳壽《三國志》來講,二者又有不同:“史公筆意矜張,如《平淮書》、《貨值列傳》等,能于極尋常事物寫其不尋常;陳壽筆意淡雅,如關羽、張飛、諸葛亮等傳,能于不尋常人物寫其尋常。前者衍而為唐宋八家之文,后者衍而為《世說新語》、《水經(jīng)注》之作也。大抵時經(jīng)西漢之雄肆,復經(jīng)東漢之整儷,能文之士若陳壽者,則變而為平淡,蓋亦文之一張一弛耳?!雹嵛鳚h文風雄肆奔逸,東漢文章整飭規(guī)矩,二者之間確有不同,三國文風轉為平淡,陳壽接續(xù)三國而來,確實與兩漢有不同。但一定說《史記》諸篇推衍出唐宋八大家,《三國志》推衍出《世說新語》、《水經(jīng)注》,則并不是如此,《世說新語》、《水經(jīng)注》和唐宋八大家之文均從前四史汲取資源。對其他正史,錢基博也有一定的研究。對于正史中的《儒林傳》和《文苑傳》,錢基博有批判、有繼承,對《儒林傳》繼承較多,對《文苑傳》批判較多。對《儒林傳》的繼承體現(xiàn)在建構獨特的文學史著述體系,錢基博講道:“《漢書·儒林》每敘一經(jīng),必著前聞以明原委;如《班書》敘《易》之追溯魯商瞿子木受《易》孔子,《范書》之必稱《前書》是也。是編亦仿其意,先敘歷代文學以冠編首;而一派之中,必敘來歷,庶幾展卷瞭如;要之以漢為法。特是規(guī)模粗具,而才謝古人?!稘h傳》經(jīng)師,人系短篇,簡而得要。仆纂文士,傳累十紙,詳而蘄盡?!雹忮X基博文學史傳寫作的一個重要學術源流是傳統(tǒng)正史中的《儒林傳》和《文苑傳》,受前四史影響最大。

      綜上所述,以《史記》為代表的紀傳體正史構成了錢基博史傳寫作的主體來源,這不但表現(xiàn)在對體例的繼承,也在于對文法的繼承。其中,對前四史的繼承較多,對整個正史也有通盤的學習和思考。

      (二)韓愈等人的碑傳思想

      韓愈是唐代著名文人,反對魏晉以來的駢文,推崇先秦兩漢的古文,主張文以載道,與柳宗元同為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開辟了唐宋文章發(fā)展的新道路。韓愈留下大量祭文、碑志、行狀、表狀等碑傳類文章,對古代碑傳寫作有獨特貢獻,相關著述成為后世學人的必讀書目。

      在學習韓愈碑傳的過程中,錢基博亦秉承著由學古到自創(chuàng)的過程。青年時期基本處在學古階段,側重模仿。隨著體悟漸深,學術積淀和創(chuàng)作實踐漸廣,慢慢擺脫了模仿,進入自創(chuàng)階段。由模仿前輩名篇而成就個人自創(chuàng)之格,同樣走了一條“學古之篇”到“自創(chuàng)之格”的道路。錢基博對韓愈文章尤其是碑傳文章的分析,以及其自身的學術歷程為后人提供一個可以借鑒的路徑。

      關于碑傳的史學創(chuàng)作,錢基博基本上承襲韓愈,又充分借鑒其他名家,構成了個人史傳寫作的主要來源。碑傳屬于應用性文體,因人因事因時而有所不同,要求作者具備多種寫作才能。錢基博正是因為通覽歷代碑傳文章,寫作各種碑傳體裁才能收放自如?!段男牡颀垺ぶ簟吩唬安偾髸月?,觀千劍而后識器”,此之謂也。

      (三)方志中的人物志目

      在《江蘇省立第三師范學區(qū)紀念人物志》中,錢基博選取五類十人進行論述,分別是理學領域的顧憲成和高攀龍,地理學領域的徐霞客和顧祖禹,文學領域的張惠言和惲敬,藝術領域的倪瓚和惲壽平,近代科學領域的徐壽和華蘅芳。他的這種分類是于方志人物志目的變體,傳主選擇側重文化學術。

      《無錫人物傳稿》的寫作時間如今已不可考。該書是無錫縣志的一部分,與《江蘇省立第三師范學區(qū)紀念人物志》緊密相關。兩部書稿都有關于華蘅芳和徐壽的內(nèi)容,核心內(nèi)容一致,前一部書比后一部書詳盡,列有附傳,文字更為雅致遒勁。江蘇省立第三師范學區(qū)轄五縣,包括無錫一縣之域,擇取江蘇第三師范學區(qū)無錫縣內(nèi)的人物,進行一定的豐滿與補充在情理之中。

      《江蘇學風》系列篇章建立在《江蘇省立第三師范學區(qū)紀念人物志》和《無錫人物傳稿》基礎上,通過紀傳體的寫作體例探討學風。其后撰寫的《近百年湖南學風》與《江蘇學風》是同一體裁?!冬F(xiàn)代中國文學史》的分類也是上述論著體系的順承發(fā)展。所以說,錢基博的史傳著述對地方志中人物志目有吸收、有繼承、有發(fā)展,有一條發(fā)展脈絡可尋。

      以《史記》為代表的紀傳體正史、韓愈等人的碑傳和方志中的人物志目是錢基博史傳創(chuàng)作的學術來源。三者之中,以《史記》為代表的紀傳體正史為根本。錢基博把韓愈文章分為“學古之篇”和“自創(chuàng)之格”,高度贊揚“自創(chuàng)之格”。這里的“自創(chuàng)之格”并非形式和體例的自創(chuàng),而是一種語言層面上的不因襲、不模仿、不復寫。同時,史傳寫作具有應用型特點,強調實際應用,也被錢基博繼承下來。

      二、錢基博史傳思想的貢獻

      中國古代文史不分,二者之間也會進行一定的轉化和促進?!段男牡颀垺芬詤⑽蛭男臑榛c,對傳統(tǒng)學術進行成體系而有新解的學術批評,可見由體悟傳統(tǒng)文論和文法亦可以通達傳統(tǒng)學術整體。《文心雕龍》后來被列為集部詩文評類的經(jīng)典著作,為后世學人提供了一條以詩文評參悟學術的路徑。錢基博有專門研究詩文評的著述,集中在《錢基博集·后東塾讀書雜志》、《錢基博集·集部論稿初編》中。就史學領域來講,也可以從文心中求史通。即通過體會史學著作的文章作法,由文心而求得史傳寫作的真正貫通。由文心求史通是一種學術理念,直到民國很多學人還在運用,取得的效果不盡相同,錢基博在此方面達到了精微的境界。

      綜上所述,錢基博按照祭文、碑志、行狀、表狀幾個類別,對韓愈碑傳文章的具體篇章進行了分析,論述側重文章風格和章法結構。無論是對以《史記》為代表的正史,還是對韓愈的碑傳文章,采取的方式基本是從文心求史通,這是一部分傳統(tǒng)文人的學術突破點。錢基博通過詩文評挖掘了文心的蘊意,體悟出傳統(tǒng)文史互通的重要途徑,這是其在史傳創(chuàng)作上的最大貢獻。

      三、錢基博史傳思想的局限性

      在錢基博的三類史傳著述中,碑傳屬于單篇文章,不需要審度與其他篇章的關系,志傳和文學史作為專著,需要從整體考察篇章之間的聯(lián)系。源流所致,志傳和文學史延續(xù)著傳統(tǒng)紀傳體史書的弊端。

      四、結論

      錢基博的學術根基深厚,承自傳統(tǒng),由傳統(tǒng)蛻變而來,在新的時代影響下,又有局部革新,這顯示了錢基博深厚的學術積淀以及順時而變的時代特征。但總體而言,因襲成分大,創(chuàng)新成分少,應用特征強,理論探討少,其利弊得失仍屬于傳統(tǒng)學術的研究范疇。碑傳帶有明顯的應用性。大部分志傳也為了展現(xiàn)人物的生平志業(yè),秉持“輔世長民”的初衷,也帶有明顯的應用性。《韓愈志》比較例外,是一本嚴肅的研究著作。文學史傳也是比較嚴肅的研究著述,傳記寫作只是闡述學術的一種形式。由文心求史通,是錢基博史傳創(chuàng)作的重要貢獻,對后世重新理解傳統(tǒng)學術有積極意義。

      注釋

      ①如胡先骕:《評錢基博〈現(xiàn)代中國文學史〉》,《青鶴》第2卷第4期;郭斌佳:《〈現(xiàn)代中國文學史〉書評》,《國立武漢大學文哲季刊》第3卷第1期;梁園東:《〈現(xiàn)代中國文學史〉讀書提要》,《人文月刊》第5卷第1期;馬玉銘:《錢基博著〈現(xiàn)代中國文學史〉的批評(二)》,《浙江省立圖書館館刊》第2卷第5期;周振甫《對錢子泉師〈現(xiàn)代中國文學史〉的審讀意見》,《中國出版》1987年第1期;陳岸峰《發(fā)憤以抒情——論錢基博的〈現(xiàn)代中國文學史〉》,《漢學研究》(臺北)第22卷第1期;周遠斌:《錢基博的文學史建構理論及其實踐》,《文學評論》2008年第3期;王煒:《錢基博與近現(xiàn)代“文學”學科的生成與定型》,張三夕主編:《華中學術》(第三輯),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年,第62-72頁;姜曉云:《文學史的當代講述:錢基博和他的〈現(xiàn)代中國文學史〉》,南京:鳳凰出版社,2016年等。

      ②參見安敏:《獨立自由之思想,堅強不磨之志節(jié)——讀錢基博先生〈近百年湖南學風〉》,張三夕主編:《華中學術》(第三輯),第73-81頁;龍珍華:《錢基博先生“志”韓愈》,張三夕主編:《華中學術》(第三輯),第82-91頁。

      ③參見傅宏星主編、校訂:《錢基博集·現(xiàn)代中國文學史》“校訂后記”,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年,第442-443頁;傅宏星主編,曹毓英校訂:《錢基博集·中國文學史(上·下)》“校訂后記”,第916-917頁;傅宏星主編、校訂:《錢基博集·江蘇學風 近百年湖南學風》“校訂后記”,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年,第248-251頁;傅宏星主編、校訂:《錢基博集·韓愈志 韓愈文讀》“校訂后記”,第302-309頁;傅宏星主編、鄭娉校訂:《錢基博集·方志匯編》“校訂后記”,北京:華中師范大學,2013年,第314-326頁。傅宏星主編、校訂:《錢基博集·碑傳合集》“校訂后記”,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年,第319-332頁;傅宏星主編、校訂:《錢基博集·潛廬詩文存稿》“校訂后記”,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年,第564-567頁。

      責任編輯 梅莉

      The Study of Source,Contribution and Limitations of Qian Jibo’s Historical Biography

      Liu Dasheng

      (Institute of History,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Beijing 100732)

      Qian Jibo has been sticking to the writing of historical biography, leaving millions of words of academic achievements. There are three academic sources for Qian Jibo’s works, such as official records represented byShiJi, Han Yu and other persons’ inscription thoughts,records of distinguishing characters in local chronicles. Qian Jibo contributed a lot to academia by connecting traditional literary theory with grammar. It is difficult to fully present the whole process of the historical events in the writing of historical biography,which Qian Jibo’s historical biography cannot avoid.

      Qian Jibo;historical biography; inscriptions; the heart of literature

      2016-09-11

      猜你喜歡
      人物志基博史傳
      玉石俱焚前夜被打撈:有個小白律師溫暖了涼薄
      人物志
      中國公路(2017年18期)2018-01-23 03:00:26
      人物志
      中國公路(2017年9期)2017-07-25 13:26:38
      人物志
      中國公路(2017年7期)2017-07-24 13:56:29
      錢基博 學不阿世
      人物志
      中國公路(2017年19期)2017-01-19 12:08:59
      從讀者角度看史傳文學中虛構存在的合理性
      青春歲月(2016年4期)2016-08-04 05:33:50
      《文心雕龍?史傳》矛盾的紀實觀及原因
      《錢基博集》出版座談會觀感
      論抗戰(zhàn)時期錢基博的殉國情懷
      安徽史學(2016年6期)2016-02-03 05:54:42
      本溪市| 章丘市| 平陆县| 卢氏县| 故城县| 永宁县| 夏津县| 海原县| 吉安县| 西安市| 屏南县| 肇庆市| 赤城县| 清丰县| 金溪县| 兰坪| 江达县| 东兰县| 梅州市| 华亭县| 桓台县| 嘉义市| 襄垣县| 余姚市| 彭州市| 太仆寺旗| 甘洛县| 东辽县| 凤庆县| 宿松县| 北票市| 名山县| 德保县| 镇原县| 伊春市| 长泰县| 克东县| 溆浦县| 塔河县| 萨迦县| 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