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眾
普蘭縣位于阿里地區(qū)的南部,坐落于納木那尼雪峰和阿碧峰之間的谷地,是中、印、尼三國的交界處。這里山巒起伏,人煙稀少,放眼望去,滿眼都是巖石和荒灘,貧瘠而且粗糲。
仿佛是對普蘭這片荒蕪之地的獎勵,這里的雪山多得讓人驚喜。無論你在哪里,只要一抬頭,一睜眼,就能看到雪山遍地。
在普蘭眾多的雪山之中,“岡仁波齊”是最為人所熟知的名字。盡管它被稱為“阿里之巔”,但事實上,它并不是這里的最高峰。岡仁波齊的海拔只有6656米,但這并不影響它在人們心中的地位。在人們心中,岡仁波齊是神山:它在哪里,神就在哪里。
與周圍的山峰迥然不同,岡仁波齊形如一枚直沖云霄的橄欖,整座雪山如同水晶砌成的一般,輝煌而且莊嚴神圣。它的主峰更是酷似金字塔,四壁非常對稱,因此又被藏民稱為“石磨的把手”。
雪為岡仁波齊帶來了美,也帶來了溫潤。據(jù)說,岡仁波齊雪山總共孕育了250多條冰川,為這片土地帶來了大量水源,而且是雅魯藏布江和恒河、印度河等大江大河的發(fā)源地。更奇妙的是,人們堅信:岡仁波齊雪山是造物主對人們的暗示,是神留在人間的印跡;從山的南面望去,可以看到它著名的標志——由峰頂垂直而下的巨大冰槽與一橫向巖層構(gòu)成的佛教萬字格。而且不知為何,岡仁波齊山的向陽面,白雪皚皚,終年積雪不化;而神山的背面,卻一反自然規(guī)律,長年無雪……
種種神奇之處,使岡仁波齊成為藏民心中的神山,因此,每年都有許多來自中國內(nèi)地、印度和尼泊爾的信徒前來朝拜轉(zhuǎn)山。在這里,總能遇見數(shù)不清的藏族人,以獨有的磕長頭方式俯仰于天地之間,向著岡仁波齊的方向跋涉而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