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符向軍
筑牢法治之墻保障法官權益
文/符向軍
背景:辱罵辦案人員、滋擾尾隨法官,別以為是小事。近日,一名長期滋擾,甚至跟蹤尾隨白云區(qū)女法官的當事人因尋釁滋事罪,被廣州市花都區(qū)法院判處有期徒刑1年2個月。(6月14日《信息時報 》)
司法訴訟總有輸贏之分,不管支持了誰駁回了誰,總難讓雙方滿意。如果對司法裁判不服,當事人應該遵循程序救濟之道,依法提起上訴、申訴、再審等,在法治的軌道上尋求“說法”,維護權益。即便法官枉法裁判、辦冤假錯案,也有辦案責任制和錯案責任終身制的“緊箍咒”,來嚴肅追究法律責任。如果當事人訴求、意愿得不到滿足或充分滿足,就固執(zhí)狹隘地認為司法不公、法官偏袒,發(fā)泄不滿情緒,跟蹤滋擾法官,甚至砍砍殺殺,對法官及其家屬施暴,那如此“私力救濟”及其兇殘報復的任性、戾氣是何等可怕,完全悖逆了法治軌道,是司法者不堪承受之重,何談建設法治社會。
遺憾的是,近年來,干擾審判工作秩序、對抗審判執(zhí)法、威脅辱罵司法人員的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有的甚至釀成人身傷亡惡性事件。比如去年2月北京女法官馬彩云被離婚當事人射殺,今年2月沭陽執(zhí)行法官周龍被“老賴”駕車撞傷。血案令人觸目驚心,法官也儼然成為高危職業(yè),這無疑是法治之殤。正是這樣的背景下,中辦、國辦于去年出臺《保護司法人員依法履行法定職責規(guī)定》,今年2月最高法院又印發(fā)《人民法院落實〈保護司法人員依法履行法定職責規(guī)定〉的實施辦法》,都強調要切實保障司法人員依法履職的安全。
因此,必須牢牢筑起一道法治“籬笆墻”,切實保障法官履職安全,讓法官依法履職沒有后顧之憂,這也是依法治國的題中之義。
與此同時,還要追根溯源,讓尊重法律、信仰法治、履行生效裁判成為社會風尚,從根本上避免當事人滋擾法官正常履職乃至報復傷害法官的法治悲劇一再發(fā)生。
一方面“打鐵還需自身硬”,有待強化“內功”,提升司法公信,切實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個案中都感受公平正義,通過司法公信促進司法權威。
另一方面要以法治的剛性有效樹立司法權威,切實維護法官權益。既不能在維穩(wěn)心態(tài)下委曲求全,任由非法鬧訪、纏訪等“大鬧大解決,小鬧小解決”等病態(tài)現(xiàn)象惡性循環(huán),以致“信訪不信法”,損害司法權威。對那些跟蹤滋擾、辱罵威脅法官的“軟暴力”“軟傷害”要引起高度警惕,及時采取罰款、拘留等司法強制措施,甚至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絕不能聽之任之,造成司法“破窗效應”,最終釀成侵害法官及其家人生命安全的惡性流血事件。
跟蹤滋擾女法官被判刑,這在司法實踐中尚屬鮮見,卻是一堂生動的法治教育公開課,也是保障法官履職安全,維護法官權益的司法樣本,具有積極的現(xiàn)實示范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