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國慶
我讀《語文教材出賣了中國》有話說
楊國慶
《語文教材出賣了中國》一文影響很大,讀之為之震動,感受頗深,有如下一些認知,一是我們21世紀新時代家長的眼睛是雪亮的,他們關注教材,關心孩子們的成長與發(fā)展。二是時代精神在改變,從過去的解決衣食住行問題,過渡到現(xiàn)在的不局限在物質(zhì)財富的追求上,更是成為了精神文明與理想信念的追求者。三是語文教材應作改變,成為傳傳承和傳播中華先進文明,吸納和吸收世界優(yōu)秀文化的重要載體,為引領世界教育走向打下基礎。
中國 語文教材 時代精神代 改變
《語文教材出賣了中國》,該文章一出,一時熱鬧起來,且持續(xù)發(fā)酵。熱鬧總是讓人好奇,我又是一個好奇心挺重的人。于是我也把該篇文章找來拜讀。結果這樣一讀,讓我的心深受震動,并得出三點認知。
有老話說,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而我要說,我們21世紀新時代家長的眼睛是雪亮的。他們的眼睛之所以雪亮,是因為他們成為伴隨著中國改革開放成功創(chuàng)造世界經(jīng)濟發(fā)展史上的奇跡而成長起來的年輕家長,他們是無比自信的一代,他們相信中國相信未來,他們滿懷對祖國的熱愛,對中華文明的由衷喜愛,他們的心中有著滿滿的愛國情懷與責任感和民族的自尊心。正因為這樣,這些年輕的家長,他們的眼睛不僅是雪亮的,他們的內(nèi)心更是透亮的。他們明白,對孩子的成長對社會的進步,其最大的影響在教育,而對教育起著重大導向作用的在教材。古時孔子作為偉大的思想家編著《詩》《書》《禮》《易》《春秋》等教材,也正是與今人所見同一,即是以教材傳承思想文化價值觀,以思想文化價值觀育人以引導社會發(fā)展方向從而實現(xiàn)其個人的政治追求或群體理想追求。所以,年輕的家長們才會用審視的眼光,對孩子們使用的教材作深入研究并質(zhì)疑其價值導向。再說,每一個孩子的健康成長與正向發(fā)展對每一個家庭來說都是百分之百的重要,承載著家長們的希望。而孩子們學習和傳承優(yōu)秀文化,凝聚核心價值觀弘揚民族精神對國家民族來說關系著國家與民族的未來。所以,當今時代,清醒的家長們,睜大了眼睛關注教材,也正是關心群體的理想與信念,關心孩子們的成長與發(fā)展,更是關心國家與民族的美好未來。
這就是時代的變遷帶來的國人追求的變化,也是時代精神在改變。在過去“時間就是金錢”的時期我們追求經(jīng)濟追求財富,那是因為我們國貧民窮,解決衣食住行問題成了最迫切的問題。而這反映到教育上,就是學好數(shù)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那時候,由于西方科技發(fā)達,生產(chǎn)力先進,經(jīng)濟繁榮,成為我們中國追趕的目標與學習的榜樣,這反映到語文教材上就是“外國的月亮比中國的圓",西方的一切都比中國的好,中國的孩子就只能向外國小孩學習。然而,隨著21世紀的到來,隨著中國強勁崛起并真正地富強起來,隨著年輕家長群登上社會舞臺并隨孩子走入校園重新拿起教材的時候,他們審視的眼界已經(jīng)遠遠超越了舊世紀的家長的眼界。他們不局限在物質(zhì)財富的追求上,更是成為了精神文明的追求者,文化教育的積極參與者。他們的思考開始自覺地超越自身,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為念,”以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為向,關注國家的前途與民族的命運,關心中國核心價值觀與現(xiàn)代公民社會的建設,并希望此樣精神能薪火相傳。反映在學校教育上,他們當然要求語文教材必須是愛國且不排外的,是真實而非篡編的,是優(yōu)美而且至善的,是引領而非媚俗的,是自信而不媚外的。所以,假、媚、丑的課文就應剃除出教材。
語文教材,在21世紀的今天,承載的是民族優(yōu)秀文化的傳承傳播功能與世界先進文明的吸收功能。它既要有中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也要有現(xiàn)代中國的優(yōu)秀文化,還要有廣闊的世界眼光與博大的全球胸懷。雖說,“語文教材出賣了中國"似有標題黨作法的嫌疑,但其文分折,還真的是詳盡透徹。我觀之,亦思之,還真如其說。我們本不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但認真看后,才發(fā)現(xiàn)真的和今天的文化自信要求相背離。深受其害的將是我們小學的語文老師,對中國自己的道德模范不熟悉,想的起的都是外國人。然后,就是我們的孩子,從小只能向外國好小孩學習,而不知中國堂堂文明禮儀之邦的根之所在。不知中國之文化,不知中國之模范榜樣。中國魂之不存,徒具中國人之形,如何稱為中國人?尤其是今天全面崛起的中國,有著引領世界走向美好未來的使命與責任,文化教育方面亦是如此,要做好外宣工作。我們常說,文化先是民族的然后才是世界的。而像該文中這樣的教材,又怎能很好傳播中華文明于世界,又如何能與世界各國作交流并發(fā)揮引領作用??磥恚@樣的教材,也亦落后于時代前進的步伐了。當年,我們是打開國門看世界,讓世界走入我們的視野,才有那樣的教材編寫,也才會被人悄然改變和利用。但此一時彼一時,而今我們是要走出去,讓世界全面了解我們先進的文化與教育,以及我們良好的社會發(fā)展與文明復興。所以,教材應為新的歷史使命而作調(diào)整修改的時候到了。而這樣的工作,意義至高至深至遠。
[1]陳隆升.語文課堂教學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9.
(作者單位:重慶濱江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