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音樂傳播與慈善公益”專題欄目南北并舉:清末“徐海水災”籌賑中的慈善義演

      2017-02-12 18:52:08郭常英蔣澤航
      音樂傳播 2017年3期
      關(guān)鍵詞:義演演劇徐海

      ■郭常英 蔣澤航

      (河南大學,河南,475000)

      “音樂傳播與慈善公益”專題欄目南北并舉:清末“徐海水災”籌賑中的慈善義演

      ■郭常英 蔣澤航

      (河南大學,河南,475000)

      晚清時期,以慈善救助為號召的義演活動最早在上海與京津地區(qū)出現(xiàn),此類慈善義演活動通過演藝籌集資金,用于援助社會受災群體,是一種面對災害救助貧弱的慈善關(guān)懷。1906至1907年間淮河流域發(fā)生嚴重的“徐海水災”,此時以中國南北方一些主要城市為代表,實現(xiàn)了在助賑救災上南北呼應、協(xié)同共舉的一致性,從而掀開了中國慈善義演從多元并立到南北聯(lián)動的全新一頁。

      徐海水災 賑災義演 慈善文化

      伴隨著近代社會中西交往的頻繁、商品經(jīng)濟的發(fā)展,慈善文化開始在中國南北一些中心城市萌生。上海、天津等早期開埠城市接受外來文化影響較大,新的娛樂活動方式增多;北京是中國的政治中心,隨著時代的變遷,民眾的文化生活、娛樂方式發(fā)生改變——這些都推動了這些中心城市慈善義演活動的興起。然而在中國慈善義演的發(fā)展進程中,就目前已有的歷史材料所見,義演在上海和京津出現(xiàn)并開始向外傳播后,各地義演活動在一個時期內(nèi)還僅限于在當?shù)剡M行,義演的組織者們?nèi)狈ο嗷ラg的聯(lián)絡(luò)與呼應,也尚未建立起一個跨區(qū)域救災的聯(lián)合體或“組織”,慈善義演多表現(xiàn)為各個地區(qū)局部的自救行為。而到了1906—1907年間,“徐海水災”發(fā)生,南北方的主要代表城市則表現(xiàn)出共同助賑的一致性,實現(xiàn)了慈善義演從多元并立到南北聯(lián)動。

      一、徐海水災,哀鴻遍野

      1906年,蘇北地區(qū)持續(xù)降雨,有史料記載:“霪潦為災,淮北罹患之酷,為數(shù)十年來所未有?!雹佟痘幢睘闹厍府a(chǎn)折》,見端方《端忠敏公奏稿》卷7,載沈云龍主編《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第10輯),臺北文海出版社1967年影印本,第870頁。轉(zhuǎn)引自朱滸著《民胞物與:中國近代義賑(1876—1912)》,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202頁。據(jù)時任兩江總督端方、江蘇巡撫陳夔龍所奏:“查蘇省居長江下游,歷來潦多旱少。本年春夏之際,以湘漢大水建瓴下注,水較之往歲已覺增多。五、六月間,淫雨為災,晴霽日少,山水暴發(fā),江湖并漲,積潦橫溢,無計疏消,低處田廬悉遭淹沒。被災情形以徐州所屬之宿遷、睢寧、邳州,海州及其所屬之贛榆、沭陽,淮安所屬之安東為最重;常州所屬之宜興、荊溪,鎮(zhèn)江所屬之金壇、溧陽,淮安所屬之清河、桃源次之;徐州所屬之銅山、蕭縣,淮安所屬之山陽、阜寧,松江所屬之華亭、婁縣、青浦,蘇州所屬之常熟、昭文、新陽又次之。此外,江寧、揚州各屬亦間有帶淹之處。兼之運河迭啟閘壩泄水,下游各處晚稻多淹……合計本年水災之巨,遍及八府一州,而江北徐、海、淮安各屬災情最重,難民尤多。”①《錄副檔》,光緒三十二年十月十四日端方、陳夔龍折。轉(zhuǎn)引自李文海等著《近代中國災荒紀年》,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723頁。此次水災范圍大、程度深、災情重,其中尤以徐州、海州地區(qū)受影響最大,史稱“徐海水災”。嚴重的災情產(chǎn)生了大量災民,“江北徐海等屬饑民數(shù)千萬,災區(qū)千百里日日饑餓而死者不可計數(shù)”。甚至樹葉、草根被食用殆盡,“日前聞有食樹葉者、食草根者,轉(zhuǎn)眼樹干草枯,將樹葉草根而無食矣”。加之天氣轉(zhuǎn)涼,大量災黎將遭受饑餓與寒冷的雙重災難,“日前聞有風餐露宿,無家可歸者。轉(zhuǎn)眼北風冽冽,雨雪霏霏,將饑餓又繼之以寒凍矣”。②《時評》,載《通問報:耶穌教家庭新聞》,1906年第228期,第2頁。

      這場“徐海水災”,給當?shù)匕傩諑砹司薮蟮臑碾y,嗷嗷待哺的遍地災民,觸動了各地民眾的惻隱之心,人們積極參與到賑災活動中來。針對此次水災的籌賑,在當時兩江總督端方的全面主持下,地方政府聯(lián)手籌備,在江皖地區(qū)掀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賑災活動。當?shù)赜幸恍┘澤套园l(fā)地組織賑災活動,發(fā)動民間力量參與到賑災活動中,“仁人大施仁術(shù),吁求善士慨解善囊,擴己饑己溺之心,宏大慈大悲之愿,博施濟眾”。③上海圖書館編《上海圖書館藏盛宣懷檔案萃編下》,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296頁。此次救荒活動被稱為“丙午賑案”。④災情的具體內(nèi)容和賑災情況可以參見王麗娜《光緒朝江皖丙午賑案研究》(中國人民大學2008年博士學位論文)和朱滸著《民胞物與:中國近代義賑(1876—1912)》(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五章的詳細論述。

      二、南北并舉,集腋成裘

      在“徐海水災”的發(fā)生地——江北地區(qū)的災害“自救”活動緊張開展之時,外部地區(qū)也向它們伸出了救援之手:在南方,以上海及江南地區(qū)為代表;在北方,以京津地區(qū)為代表。社會各界紛紛行動起來,興起了對江北災民的賑濟熱潮,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慈善義演活動——組織義演募集救災資金,成為一種影響較大、成效較高的助募方式,非常引人矚目。與之前慈善義演主要集中于戲園、參與群體主要是伶界藝人不同,此次義演活動涉及的群體、地域逐漸擴大,影響力也逐漸增強,學生群體、商人群體、伶界和票友團體等都投身到廣泛的義演賑助活行列中。⑤參見郭常英、岳鵬星《寓善于樂:清末都市中的慈善義演》,載《史學月刊》2015年第12期,第65-66頁。

      在南方,上海起了示范者和主力軍的作用。上海作為較早開埠的城市,民眾的娛樂方式除中國傳統(tǒng)的戲曲、雜耍等,西方的電影、話劇及體育活動日漸為人們所接受,多樣化的娛樂方式也使得上海的近代慈善義演呈現(xiàn)出繁榮的局面。作為最早出現(xiàn)演劇助賑形式的城市,上海在進行慈善義演的城市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徐海水災中,上海更是以寓善于樂的方式多方開展義演活動,動員民眾奉獻愛心,支援災區(qū),救助災民,緩解災情。如,1906年12月,上海“美租界愛而琴路華童公學各學生,因憫江北水災甚重”,“在本校登場演劇,入觀者每人洋銀五角,即以看資移助賑捐”。⑥《華童公學演劇助賑》,載《申報》1906年12月22日,第1版。次年,上海的“培才學堂”學生亦“開會演劇,所有入場券,每紙取銀五角,悉助淮徐賑捐”。⑦宜《學堂演劇助賑》,載《申報》1907年1月17日,第9版。1907年2月,上海益友社“發(fā)起人李殿臣、金應谷、任榆等,以江蘇淮、徐、海諸處水災甚重,特于本月十二日假滬北張園安塏第洋房演劇……所得看資悉數(shù)撥充賑款”。⑧覩《益友社演劇助賑》,載《申報》1907年2月21日,第17版。后來,申報館收到“益友社交來張園演劇助賑洋二百三十九元,小洋一百三十四角”。⑨《本館經(jīng)收寧淮皖北水災各屬急振清單》,載《申報》1907年3月4日,第2版。上海的名伶還被蘇州伶界邀請到蘇進行義演,“蘇州伶界陳世忠等以江北災荒奇重,待賑孔殷,特于十四日邀集滬上各名伶,乘火車來蘇,在大觀園會演一天。所收戲資悉數(shù)移助賑濟”,民眾亦積極響應,“聞是日觀客如堵,共賣五百余元云”。⑩《伶界演劇助賑》,載《競業(yè)旬報》1907年第10期,“時聞”,第36頁。

      除上海外,南京市學界也積極參與慈善義演,如《廣益叢報》報道1907年的一場賑災義演,反映出舉辦者、演出者的義舉和觀眾踴躍助募的熱情:“公邀名伶汪笑儂在慶昇戲園演戲三天,所有戲資均歸義賑。”此次票價與平日有所不同,“戲價亦較從前加十分之二”,并“出捐冊一本”。觀眾反響熱烈,紛紛響應,“傾囊相助,踴躍異常”,結(jié)果“是晚除戲資外又捐洋二百數(shù)十元”。?《戲資助賑》,載《廣益叢報》1907年第130期,第4頁。

      在北方,北京、天津兩座城市成為慈善義演賑助江北的中心。此前京津地區(qū)的慈善義演活動遠不如上?;钴S,將演藝作為一種義賑的方式亦不如上海普遍,但此次徐海水災,與上海同時期舉辦的慈善義賑相關(guān)聯(lián),京津地區(qū)的義演活動也興盛起來。天津以《大公報》為代表的報業(yè)相對發(fā)達,江北水災發(fā)生后,《大公報》的創(chuàng)辦人英斂之①英斂之(1867—1926),中國近代報刊出版家,名華,字斂之,號安蹇,滿洲正紅旗赫舍里氏。1902年在天津創(chuàng)辦《大公報》,兼任總管理和編纂工作,以“開風氣,牖民智,挹彼歐西學術(shù),啟我同胞聰明”為辦報宗旨,提倡變法維新,反對頑固守舊;主張君主立憲,反對封建專制;要求民族獨立,反對外來侵略;以敢于罵酷吏、不避權(quán)貴收到輿論界重視。見程曼麗、喬云霞主編《中國新聞傳媒人物志(第一輯)》,長城出版社2014年版,第320頁。便聯(lián)系天津報業(yè)朋友積極開展慈善活動,為緩解江北水災災情助一臂之力。熱心于社會慈善事業(yè)的英斂之還率先投身于義賑的組織工作中,“仿照西方的募捐方式,如義賣、義演、演說、放映電影等多種形式積極開展募賑救災活動”。②侯杰著《〈大公報〉與近代中國社會》,南開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第378頁。當時天津城內(nèi)出現(xiàn)了許多善會團體,如書畫慈善會、小小慈善會、中國婦人會等,其中較具規(guī)模者,首推公益善會、廣益善會與藝善會。廣益善會曾邀請譚鑫培、王瑤卿、金秀山、王長林等著名“伶人”,“在李公祠,共演五天六場”,③趙山林著《中國近代戲曲編年(1840—1949)》,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第249頁。所得款項最后“寄江北4116.2元,并交戶部銀行”。④《廣益善會演戲助賑告白》,載《大公報》1907年3月27日,第6版。藝善會“由北京特邀叫天及各等名角,由二月初四日起至初八日止,演戲助賑”。⑤《六紀藝善會》,載《大公報》1907年3月12日,第5版。另外,在這些義務戲的影響下,“各茶園聞風興起者,相繼而起”。永順茶園義演雖僅一天,然情形相當熱烈:“數(shù)場曲藝后,由英斂之登臺演說災民情狀,及激勸座客盡力助捐。次由劉子良演說后,眾皆鼓掌。”⑥《紀永順茶園倡辦賑捐》,載《大公報》1907年3月17日,第6版。興盛茶園園主“與后臺班主、房東公同商酌”,發(fā)起興益善會,“特請京津名角,準于十二日演戲一天,將早晚所收茶戲資并房東房租、箱價均行捐助”。⑦《興益善會演戲助賑啟》,載《大公報》1907年3月23日,第6版。聚慶茶園則“早晚加演新戲,所入之款全數(shù)充江北賑捐”。⑧《演戲助賑》,載《大公報》1907年3月24日,第6版。天津“紳商所組織之公益善會系為籌助江北賑捐起見……在李公祠開演新戲及電影等劇共演一禮拜,將賣入之款不動分文全數(shù)匯至災區(qū)以拯災民”。⑨《本省近事:開演助賑電影新戲》,載《北洋官報》1907年第1280期,第7-8頁?!洞蠊珗蟆穼Ξ敃r眾多慈善團體的賑災義演作如下記載:“天津自公益善會演戲籌賑后,繼起者遂有藝善會、廣益善會及花界慈善會等蟬聯(lián),而下無日無之?!雹狻都o興益善會》,載《大公報》1907年3月26日,第4版??梢娞旖蛄x演活動之興盛。人們還對南北各地同心協(xié)力援助災民高度贊譽,興盛茶園的臺柱之上寫有一聯(lián):“興起合群,何分南北;益成善舉,挽救同胞?!辈⒃u價這種救助“足見社會之進步焉”。?同上。時人還有作詞“乞丐倡優(yōu)各感動,螻蟻愿將一粟駝”,?小宋黃璟《慈善會善舉有感》,載《大公報》1907年3月23日,第6版。表達對這種義舉的欣賞。這些團體對江皖水災的籌款數(shù)量也較為可觀,其中“公益善會,大洋13047.98元;廣益善會,大洋4116.2元;藝善會,大洋29584元”,此外加上書畫慈善會和中國婦人會的捐款,“陸續(xù)由天津戶部銀行匯至南洋大臣散放”。?《江皖賑捐數(shù)單》,載《大公報》1907年5月12日,第6版。

      此一時期北京的演劇助賑亦構(gòu)成慈善義演南北聯(lián)動的重要內(nèi)容。1907年正月間,喬藎臣等人倡辦“開演義務大戲”。?《舉辦義賑》,載《大公報》1907年2月26日,第4版。之后他又聯(lián)合田際云、王子貞等倡辦“普仁戲會”,演出時由中國婦人會派人到場出售物品,所獲資金全部匯至江北災區(qū)接濟難民。?《義務戲會助善》,載《大公報》1907年3月4日,第4版。田際云等人還發(fā)起了“北京普仁樂善會”,報載,他們“在福壽堂演戲助賑……所得戲資全濟災區(qū)”,并約請“譚鑫培、汪桂芬二名角共襄義舉”。?《京師演戲募捐》,載《大公報》1907年3月4日,第4版。這一時期,北京的戲劇名角義演助賑形成熱潮,是年4月,北京伶界中有王鳳卿、姜妙香、姚佩秋、王琴儂等人“分布傳單,稟請總廳假地演戲,以所收入票價一律匯至江皖助賑”。?《伶界演戲救災》,載《大公報》1907年4月21日,第4版。人們評價當時的情形是“梨園中皆盡義務,開慈善會,名優(yōu)皆集”。?孫寶瑄著《忘山廬日記》,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1069頁。

      三、慈善義演,聚沙成塔

      慈善義演需要市民的積極參與才能保證捐款的募集,其中,能夠吸引觀眾的演出內(nèi)容、良好的組織管理秩序、民眾可以接受的門票價格、媒體的關(guān)注和宣傳、募集款項的使用與管理、義演組織者的社會公信力等,成為慈善義演取得良好效應的必要條件。清末時期慈善義演一經(jīng)興起,這些因素很快構(gòu)成義演場域的重要內(nèi)容。?參見郭常英、岳鵬星《寓善于樂:清末都市中的慈善義演》,載《史學月刊》2015年第12期,第66-67頁。面對徐海水災,以1907年1月上?!把a助華洋義賑會”?針對江皖水災,為了補官賑之不足,1906年12月3日,由西商李德立(Edward S.Little)發(fā)起的“華洋義賑會”(Central China Famine Relief Fund Committee)在上海工部局成立,希望可以吸納中外人士的力量,募款賑災。而“補助華洋義賑會”可以認為是華洋義賑會的外圍組織。組織的一場賑災演出為例,《申報》對其進行了較多的報道:該義賑會“邀集著名校書二十余人,借南京路小菜場樓上工部局議事廳合演戲劇”,“所得看資賞封悉數(shù)充入江北賑災之用”。當時上海伶界的著名演員林鳳寶、潘鳳春、王桂英、秦美云、翁梅倩、胡翡云、小林黛玉、金蓮香等都登臺獻藝。演出的戲目有《紡棉花》、《烏盆計》、《算糧登殿》、《宇宙鋒》、《賣馬》、《賣絨花》、《探母回令》等,最后全體演員共同上臺演出《大賜福》。報紙還詳細列出了當時售票的價目:“頭等三元、二等一元半、辦事員一元(如,會員、警察等是);值事半元(如,各人所帶男女仆從及后場茶房等是);清客(即各校書)一元?!毖莩銎陂g義賣同時進行,“(賣物者)(茶、酒、水果、點心等俱全):薛金蓮、胡麗春、花如蘭”等十余人,執(zhí)事者相對較多,主要有“總管:虞洽卿;接待:朱葆三、周金箴、李薇永、胡寄梅、施善畦、袁恒之、王憲臣、席子佩、李云書、祝蘭舫、袁康祺、陸達生、樓心如、嚴子均”等。這些人士基本上都是當時上海商界、金融界的代表。此次義演還設(shè)置有“指引”“售票”“收票”“管臺”“管班”“警察”等若干工作程序及其相關(guān)人員。演出還注重通過報紙媒體加強報道和宣傳。①《紀上海名妓演劇助賑詳情》,載《申報》1907年1月14日,第4版。由于此次演出影響較大,引起當?shù)卣匾暎瑸榱吮U习踩?,上海縣令專門“派巡防步隊勇丁……日夜巡邏”。②宜《西報紀女優(yōu)演劇助賑事》,載《申報》1907年1月27日,第17版。

      此次慈善義演所募集的款項也相當可觀?!把輨≈c計售頭等票洋四千二百十二元,二等票售洋九十四元五角;辦事票頭等售洋念四元,辦事票二等售洋二十九元,辦事人票售洋三十三元,值事人票售洋九十一元,賞封計洋四百十七元,捐款計洋二百二十三元,賣物計洋九百七十六元,共計得洋六千零九十九元五角?!蓖瑫r,“是日所有工部局議事廳及巴勒洋行之戲臺上電光燈,亨達利、謀得利、美華利三洋行之戲單、一品香點心以及各女伶所售花果等,俱以事關(guān)賑務,一概捐助。其余費用統(tǒng)由同人按股勻攤”。③外《劇資助賑計數(shù)》,載《申報》1907年2月1日,第17版。

      海外中國留學生也是一個值得關(guān)注的群體,此時在日本的中國留學生團體——春柳社,也組織了義演募捐活動。當徐海水災的災情由國內(nèi)傳至日本時,很快引起了中國留學生對于國內(nèi)社會災難的強烈關(guān)注。1906年冬,春柳社在日本東京成立,該團體以研究各種文藝為目的,并最先建立了演藝部。演藝部早先的演劇活動在中國話劇創(chuàng)始時期產(chǎn)生過重大影響,其活動“為我國人研究新劇之始,前次未嘗有也”。當春柳社成立不久,“淮徐告災消息至海外同人,演巴黎茶花女遺事集資賑之”,對此“日人驚為創(chuàng)舉,嘖嘖稱道,新聞紙亦多諛詞(辭)”。④紅撰《春柳劇場開幕宣言》,載《申報》1914年4月17日,第14版。春柳劇場1914年在上海開幕,其開幕詞中簡要追述了當時的情況,由此我們了解到春柳社早年在東京的賑災義演活動,并得知其活動當時引起了日本媒體關(guān)注,也得到了當?shù)孛癖姷目滟潯?/p>

      以上所見,圍繞著賑災,在社會民眾中形成了慈善助益的氛圍和群體網(wǎng)絡(luò)。這些民眾自發(fā)的助善團體,通過慈善義演的方式,一方面募集款項,另一方面推廣公益觀念,一定程度上也助推了社會慈善風尚的養(yǎng)成。

      結(jié) 語

      隨著近代慈善事業(yè)的不斷深入發(fā)展,義演作為其中重要的籌款方式也在各地日漸普遍。近代慈善顯示出打破地域限制的特征,不再局限于地緣、業(yè)緣,越來越多的慈善行為順應歷史發(fā)展潮流,呈現(xiàn)出交相呼應、聯(lián)合辦賑的趨勢。雖然目前無法得出上海地區(qū)與京津地區(qū)的慈善義演是否有著緊密的信息聯(lián)系和溝通,但是從實際效果來看,慈善義演已經(jīng)從單個地區(qū)的自救走向了跨區(qū)域的呼應與并舉。在徐海水災救援中,上海與京津地區(qū)慈善義演同時并舉的局面,反映了中國近代慈善救助事業(yè)又有了新的發(fā)展。自1906—1907年徐海水災之后,南北聯(lián)合辦賑,救助災黎,梨園人不分畛域,共襄盛舉。打破地域限制的義演在賑濟災黎、救助災民活動中越來越多,并發(fā)揮出越來越大的作用。隨著這種“一方有難,八方聲援”風尚的逐步傳播與發(fā)散,清末時期的慈善義演已經(jīng)成為城市民眾行善募款的渠道之一。圍繞慈善義演,梨園界和新興的社會力量積極參與,不僅擴展了慈善義演的影響力,也形塑著都市中的慈善文化氛圍,從而進一步促進了慈善事業(yè)在近代中國的發(fā)展。

      (責任編輯:韋 杰)

      本文為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中國近代慈善義演研究”(項目編號:15BZS092)階段性成果

      郭常英,河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研究方向為中國近代社會文化史。

      蔣澤航,河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2015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中國近代社會文化史。

      猜你喜歡
      義演演劇徐海
      Path Planning of UAV by Combing Improved Ant Colony System and Dynamic Window Algorithm
      演劇危險:雍正間演劇案件及其戲曲史價值
      戲曲研究(2022年4期)2022-06-27 07:06:38
      “富社”天津演劇活動考論
      戲曲研究(2021年1期)2021-11-02 07:21:42
      梅蘭芳1934年開封義演及影響
      戲曲研究(2020年4期)2020-07-22 06:32:42
      《應用一元一次方程——“希望工程”義演》 教案
      徐海根(徐海)藝術(shù)作品欣賞
      清宮演劇研究之回溯
      戲曲研究(2019年2期)2019-11-25 07:38:18
      A Brief Study Of The Interactive-oriented Language Teaching
      明清時期立春節(jié)日演劇習俗考
      閱江學刊(2015年5期)2015-06-22 11:05:25
      義演十余年,助學百八童
      台北县| 叶城县| 汨罗市| 鹿邑县| 天津市| 新乐市| 扶沟县| 饶平县| 沧州市| 原阳县| 天水市| 绥化市| 台前县| 西畴县| 和龙市| 扶风县| 岳普湖县| 通河县| 来安县| 墨脱县| 包头市| 淮安市| 厦门市| 泰和县| 巫山县| 新野县| 哈密市| 巧家县| 顺昌县| 肥东县| 南通市| 广丰县| 漠河县| 河曲县| 蚌埠市| 信阳市| 横峰县| 昔阳县| 库车县| 东辽县| 宁陕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