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秋楓
摘要: 本文作者結合教學實踐,就如何使化學教學充滿“生活化”作了一些探討。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在課前提煉教材中的化學“生活化”元素,進而創(chuàng)設化學“生活化”教學情境;在課堂上啟發(fā)學生善于聯(lián)想生活,進行化學“生活化”教學;在課后引導學生進行化學“生活化”實踐活動,通過上述“三階段”精心準備和實施,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啟發(fā)學生用化學的眼光去關注身邊生活,在生活中理解化學知識,從而促進學生化學科學素養(yǎng)的提高。
關鍵詞:高中化學;課堂教學;生活素材;生活化
《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實驗)》將課程目標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來表述,認為這三個方面在實施過程中是一個有機的整體。這就是說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既要重視知識與技能的教學,又要注重過程與方法,與此同時要關注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實施。而在高中化學實際教學過程中對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教育往往不盡人意。同時《化學課程標準》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和將要經歷的社會生活實際出發(fā),幫助學生認識化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關系,關注人類面臨的與化學相關的社會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參與意識和決策能力。我在教學中盡量讓學生由教材回歸于生活。在此我結合自身的實踐談談如何實踐高中化學“生活化”教學。
一、課前提煉教材中的化學“生活化”元素,進而創(chuàng)設化學“生活化”教學情境
建構主義理論認為情境是達到意義建構的條件,因此教師應努力創(chuàng)設一定的教學情境?;瘜W教學也不例外?;瘜W教材中的知識點不是孤立存在于教材中,而與我們的實際生活緊密相關,因此教師在進行每節(jié)課教學前都應認真鉆研教材,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挖掘其中蘊含的化學“生活化”元素,進而創(chuàng)設化學“生活化”教學情境。我國教育家陶行知強調“為生活而教育”,即在進行教學時盡量由教材回歸于生活,捕捉學生對生活關注的“信息點”,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培養(yǎng)學生善于發(fā)現(xiàn)生活的習慣。教師可通過以下幾種方式來創(chuàng)設化學“生活化”教學情境。
(一) 利用日常生活實際(如新聞、經歷、科技、社會熱點等)來創(chuàng)設“生活化”情境。
(二) 利用化學故事(如化學史或生活故事等)創(chuàng)設“生活化”情境。
(三) 利用化學實驗(如演示實驗、探究實驗、開放性實驗)創(chuàng)設“生活化”情境。
(四) 利用多媒體等教育技術創(chuàng)設“生活化”情境。
(五) 利用認知沖突(學生直覺與生活客觀事實的沖突)創(chuàng)設“生活化”情境。 對氯氣一節(jié)的教學,我通過一則新聞報導材料創(chuàng)設“生活化”教學情境導課,并配有記者專訪上海一化工廠氯氣泄露事故的視頻,然后結合教學情境向學生提出一些驅動性問題(如: 為何發(fā)生氯氣泄露時,人應往高處逃生?為什么可以用鋼瓶來儲運液氯氯氣泄露后,有什么辦法來處理),學生很快進入問題思考狀態(tài),同時也激發(fā)了探求知識的興趣和欲望。
二、課堂上啟發(fā)學生要善于聯(lián)想生活,進行化學“生活化”教學
我國著名教育學家葉瀾教授認為:“教學過程中師生的內在關系是教學過程創(chuàng)造主題之間的交往(對話、合作、溝通)關系,這種關系在教學過程的動態(tài)生成中得以展開和實現(xiàn)。教學過程的內在邏輯是‘多向互動、動態(tài)生成?!苯處熞c學生充分地互動,從而激發(fā)更多的生成資源。在課堂中,時常會碰到學生所提出的問題或討論的范圍超出教學預設,教師該如何去面對這時教師應把握好時機,及時把學生的問題轉變成課堂大家共同探討或課后進行探究的生成性教學資源,啟發(fā)學生可以聯(lián)想生活來進行探討這個問題,讓化學課堂教學從生活中來,在生活中進行,回到生活中去,從而讓學生由發(fā)現(xiàn)生活進入理解生活狀態(tài)。如我在進行氯氣的性質教學時,有學生提出這樣一個問題,既然氯氣有毒,為何還要用于自來水殺菌消毒我就把這個問題應交給學生小組討論,并啟發(fā)學生聯(lián)想生活中常見的殺菌消毒來討論,最終發(fā)現(xiàn)學生的思維果真充滿豐富的想象力,由動態(tài)生成的問題進一步動態(tài)生成新的理解、新的體驗。
三、課后引導學生進行化學“生活化”實踐活動
《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實驗)》強調學生要有參與化學科技活動的熱情,有將化學知識應用于生產、生活實踐的意識,能夠對與化學有關的社會和生活問題作出合理的判斷。哲學已論證實踐才是硬道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惟一標準,因此實踐是學生學習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知識理解的延伸與升華。常讓學生處于“空想”或“苦想”狀態(tài)的教學方式是不科學的,只有讓學生充分進行生活實踐,在“做”中學,才能使學生真正明白所學知識的價值,因此在化學教學中教師應善于引導學生結合教材內容進行“生活化”實踐活動。 如我在講完氯氣的用途后,就學生關心氯氣殺菌消毒的問題,及時布置學生一道課后作業(yè),讓學生通過上網、參觀自來水廠、查閱資料、咨詢等方式寫一篇關于目前市場上常見的殺菌消毒劑的調查報告,內容要比較不同殺菌消毒劑功效和成分,讓學生在生活實踐中學習更深、更廣的化學知識,同時培養(yǎng)學生參與化學科技實踐活動的熱情。
通過上述“三階段”的實施,化學“生活化”教學能使學生從感受生活到理解生活,最后到參與生活;讓化學“生活化”教學從生活中來,在生活中進行,到生活中去;同時培養(yǎng)學生關注生活、熱愛化學的良好情感。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施良方著.學習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5).
[3]葉瀾.重建課堂教學過程觀,新基礎教育網.
[4]張克龍.高中化學教學的生活化策略[J].教師論壇,2007,(4):13-14.
(作者單位:甘肅省隴西縣第二中學,甘肅 定西 74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