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旭連
我理想中的語文課堂正如古人所言:“三分文章七分讀?!薄皶x百遍,其義自見。”“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弊x會給課堂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
切實遵循“講”為“讀”服務的宗旨,教師講是為了幫助學生疏通思想,指點迷津,撥正方向。騰出足夠的時間讓學生多朗讀,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去思考、感悟。課文中文字淺顯、學生一讀就懂的部分,無須做詳盡的講解,以讀代講就好。有些容易意會而難以言傳的句段,如《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一課中的感嘆句——“此身別無長處,既然有一顆心,有一張嘴,講話定要講個痛快”,很難講得傳情,教師要引導學生反復朗讀,體會蘊含的思想情感,把不可言傳的情感朗讀出來,達到理解課文的目的。在課堂教學中,“三讀”要貫穿始終。
(1)初讀。通讀全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厘清課文脈絡。
(2)細讀。即邊讀邊議,邊讀邊思,抓關鍵語段,在朗讀中理解課文內容。如《斑羚飛渡》中結尾的句子:“它走了上去,消失在一片燦爛中?!边@里的“燦爛”是指彩虹嗎?教師引導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充分地讀,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感悟,從而理解了這里的“彩虹”不只是那道彩虹,還象征著鐮刀頭羊行為和精神的閃光。
(3)精讀。即評品課文語言的優(yōu)美,欣賞課文的精華。學生在評品欣賞中感情得到了升華。
(1)古詩文讓學生多讀。文言文、古詩詞包含的內容非常豐富,但課堂時間有限,要求教師抓住能突出重點、表現中心思想的重點句段,指導學生多讀。特別是課文中一些揭示內蘊、議論、抒情的中心句以及文辭優(yōu)美的片段,要讓學生反復吟誦。如《陋室銘》《愛蓮說》等名篇,讓學生入情地多讀,體會感情,明白中心意思,與作者產生感情共鳴,這樣既可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又能激發(fā)學生朗讀的興趣。
(2)難以理解的地方讓學生多讀。課文中有許多精彩的描寫和出人意料的點睛之筆,往往都是作者的匠心所在。此刻就需要教師的精心點撥引導,讓學生通過多讀體會其中的妙處。如《我的母親》結尾部分:“如果我學得了一絲一毫的好脾氣,如果我學得了一點點待人接物的和氣,如果我能寬恕人,體諒人,我都得感謝我的母親?!毙枳寣W生聯(lián)系上下文反復思考,反復朗讀,在讀中理解句子的真實含義。
(3)有欣賞價值的片段讓學生多讀。課文中的一些片段語言優(yōu)美、內容生動、引人入勝,飽含著作者豐富的思想感情。學生通過讀,可以把無聲的文字變成有聲的語言,再現作者所描寫的生活圖景,并能達到熟讀成誦的目的。如《春》一文中描寫春花圖的句子:“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睂τ谶@些精彩的句子,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看圖并結合文字進行描述,體會大自然的美麗,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反復朗讀,感受大自然的美和文章的節(jié)奏美。
課堂教學中不可以講為主、大量灌輸知識,也不可多采用默讀形式,要每天安排一定的時間讓學生有計劃、有目的地讀書。
朗讀是一種技巧,它需要經過有意識的訓練,才能傳情達意,發(fā)揮其重要作用。因此,教師要向學生講解朗讀的一般要求,如重音、速度、停頓和語調方面的知識,讓學生在朗讀訓練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可適當利用多媒體教學,讓學生傾聽錄音后進行模仿朗讀。教師應根據課文特點,具體地從朗讀速度、停頓、語調方面一一給予指導,使學生把握朗讀要領。
教師要在學生的朗讀過程中不斷地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