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麗
教師每次布置習作,總會有不少學生愁眉苦臉、唉聲嘆氣,學生怕寫、教師難教的問題十分突出。學生思維封閉、視野狹窄,作文內(nèi)容空洞,詞語匱乏,沒有真情實感,缺乏新意,題材單一陳舊,千篇一律,假、大、空現(xiàn)象比比皆是。小學語文教材中的習作訓練,看起來是給了教師更大的選擇空間,實際上大而化之,缺乏一定的可行性,指導模糊,導致教師無從下手,習作教學隨意性很強。我們迫切希望找到有效的途徑來改變現(xiàn)今習作教學的尷尬狀況,讓學生有話可說,讓教師有章可循,因此,我利用課本資源對仿寫教學進行了研究。
仿寫是根據(jù)一篇文章或一段文字的結(jié)構(gòu)、表現(xiàn)手法、語言、立意方法等,按題目要求進行臨摹、模擬的一種習作方式。仿寫實際上是借鑒他人的經(jīng)驗,學習他人的知識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力圖站在“他人的肩膀上”,以求看得更遠。
模仿是兒童的一種心理需要,也是他們學習語言的基本途徑之一。書法的模仿首先要有范本,進行作文仿寫也必須有很好的范文。葉圣陶先生說過:“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就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能?!爆F(xiàn)行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課文有不少文章相當精美,還有好多是名篇名作,無論是字、詞、句的運用,還是整篇布局、修辭手法都稱得上是很好的范本。借助范本指導學生進行仿寫,可以提供給學生豐富的習作題材,降低習作難度,激發(fā)學生習作的興趣,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
(1)詞句入手。詞句,是學生習作的基礎(chǔ),它將直接影響學生讀寫能力的培養(yǎng)和習作水平的提高。教學中,我們可以從教材中一些比較典型的詞語、短語、關(guān)聯(lián)詞、句子開始訓練,為學生打開一扇扇仿寫的窗戶。
如《歡慶》一文以金秋十月為背景,描寫了祖國大地歡慶、祥和的絢麗景象?!疤镆矮I上金黃的果實,楓林舉起火紅的旗幟……”結(jié)合秋季的特點,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學生寫出了“玉米露出一排排金黃的牙齒,棉花穿上雪白的衣裳,石榴樂得咧開了小嘴,柿子提著紅紅的燈籠,大豆唱起歡快的歌曲……”再如《松鼠》一文中描寫松鼠搭窩的句子也有模仿借鑒之處。我引導學生在讀、理解、勾畫的基礎(chǔ)上,讓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進行仿寫,并用上“先……再……然后……”表示順序的詞語,如做風車的過程,植樹的過程……
(2)片段過渡。教科書所選的文章,不乏很多精彩的片段描寫,讓學生反復閱讀,加深理解,有選擇地模仿,往往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典型獨特的結(jié)構(gòu)形式。教材選取了多種學生可以學習、掌握和運用的文章結(jié)構(gòu)和布局方法,如總起分述、前后呼應、巧妙過渡、按順序?qū)懙鹊取?/p>
如在《翠鳥》第一自然段中,作者寫它的羽毛顏色采取了先總寫后分述的方法?!霸鯓影盐恼聦懢唧w”是中年級學生習作中亟待解決的問題。教學時我首先讓學生通過讀知道什么是“先概括后具體”的習作方法,在這句話中哪句是總寫,哪句是分寫,并讓學生明白分寫是具體寫,這樣才能表達得更清楚明白,才會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接著我讓學生以“翠鳥的眼睛很銳利”和“翠鳥飛行速度非??臁睘榭偲鹁溥M行仿說。通過這樣的仿說,學生進一步加深了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最后,我又讓學生進行仿寫練習。
《趙州橋》一文用了過渡句——“這座橋不但堅固,而且美觀”,把趙州橋的堅固美觀的特點有機連在一起。這樣寫使文章眉目清楚,層次分明。在教學這一課時,我讓學生仿照文章的這一寫法練筆。學生寫出了這樣的句子:我家的小狗不但貪吃而且淘氣,我的同學不但樂于助人而且鐵面無私,張老師不但關(guān)心我們而且對我們要求很嚴格等。
精巧生動的語言表達。教材中作家個性化的語言是學生閱讀、積累、仿寫的資源。如語言、動作、心理、神態(tài)、外貌等細節(jié)描寫,特殊句式、修辭手法的運用……
《全神貫注》一文運用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塑造了羅丹這樣一位全神貫注的藝術(shù)家形象,表現(xiàn)了他對藝術(shù)的精益求精和執(zhí)著追求。教學時,我引導學生仿照課文的寫法,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來描寫一個人全神貫注地做事的片段。在我的指導下,學生寫出了全神貫注看足球賽的爸爸、看報紙的爺爺、玩電子游戲的同學、看動畫片的妹妹、批改作業(yè)的老師……
《桂林山水》中對山和水的描寫,讓人有如身臨其境,產(chǎn)生一種可觸可摸的感覺。如此精彩的片段,如此富有詩意的想象,都給我們提供了很好的借鑒、模仿的手法,無論形式還是內(nèi)容,都是不可多得的典范之作,所以在教學生寫景狀物時可引導學生進行仿寫。
句的仿寫漸入佳境,在片段仿寫中得到提高,作文也就步入到篇的仿寫這一重要環(huán)節(jié)了。對整篇文章的仿寫,不是機械地照抄照搬原文,而是在原文的基礎(chǔ)上創(chuàng)新,取其旨,敘自己的事;摹其思,寫自己的話;仿其形,立自己的意。仿寫也是一門功夫,一種能力。高明的仿寫常常讓人拍案叫絕,甚至超出原作水平。教材中有些課文不僅文章本身描寫優(yōu)美,而且在寫法上很有特色,學生也易于接受。這樣的文章,教師可和學生一起提煉寫法,并以此為例,仿寫整篇文章。以下是我結(jié)合課文指導中高年級學生仿寫的幾個例子。
《跑進家來的松鼠》運用大量筆墨寫了一只小松鼠跑進家來,在不同季節(jié)、不同時段、不同場合可愛、頑皮、靈活、機智的狀態(tài)。本文最大的特點是觀察入微,細節(jié)具體、生動、形象。仿照課文,我啟發(fā)學生認真觀察并細致寫出身邊的小蟲、小寵物。結(jié)果,學生寫了烏龜、小金魚、小蝸牛……其中一篇寫小狗的特別有趣:“……當我生氣時,它總是小心翼翼地依偎在我身邊,好像安慰我似的。當我發(fā)怒時,它馬上機靈地鉆到桌子下面,把自己藏起來,以防我遷怒于它。當我傷心時,它又善解人意地過來用它的身子來蹭我……”
《生命生命》采用設(shè)問的形式簡潔點題并引出下文的寫作方法,從不同角度選擇有個性特點的材料具體描述演繹主題的技巧,以及從生活中的小事表現(xiàn)大主題的寫法,都是值得借鑒和模仿的。習作課上,我指導學生寫《父愛是什么》,主體部分寫父親愛自己的兩件小事:一次犯了錯,父親嚴厲地批評;腿摔傷時背著自己去上學。《成長是什么》,列舉具體事例來表述成長就是不再驕傲了,成長就是不再馬虎了,成長就是遇到困難時不再哭泣了。
仿寫是作文訓練的一種有效方式。簡單的仿寫,并不是我們習作訓練的目的,經(jīng)過一個階段,“依樣畫瓢”對他們來說已經(jīng)提不起興趣。對好學生而言,他們可以從例文中受到啟發(fā),并產(chǎn)生“超越例文”的情緒。在他們的心里,一種創(chuàng)新的欲望已在慢慢滋生,標新立異的思想正在不斷堆積。而對于那些基礎(chǔ)不太好的學生來說,例文可以成為他們模仿的對象,仿中練功,仿中求異,從仿到作,由俗入雅。適時適量的仿寫既可以消化“讀”的內(nèi)容,又可以提高“寫”的水平。值得注意的是仿寫的用意不在于刻意的模仿,而在于加入主觀感受的再創(chuàng)造,能盡快地使學生從習作“模仿秀”成為作文的“創(chuàng)意酷”。從仿到創(chuàng),這一步最為關(guān)鍵,也是最困難的一步,學生不可能一步到位,這就要求教師不能急于求成,不能苛求、挑剔,要對學生多鼓勵,少指責,不能讓學生喪失信心,要引導學生從仿其形到仿其神,最后形成自己的獨特風格。
仿寫可以最大限度地開發(fā)、利用、盤活課文資源。教師應將閱讀和習作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立足于學以致用,既臨淵羨魚,又退而結(jié)網(wǎng)。通過努力,學生的習作再也不是千篇一律或無話可說了,一篇篇充滿生活氣息的習作就誕生了。由此看來,作文仿寫教學無“雷池”不可突破,只要我們更新觀念、大膽探索,就一定能有效提升學生的作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