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國玉
(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qū)金沙中學,江蘇南通 226300)
基于學生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的高中地理教學建構
鄧國玉
(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qū)金沙中學,江蘇南通 226300)
高中生的地理核心素養(yǎng)主要包括“區(qū)域認知”“綜合思維”“地理實踐”和“人地觀念”等要素。立足于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在地理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情境理解、活動滲透、思想助推等方式,讓地理教學“活”起來、“動”起來、“實”起來。
高中地理;核心素養(yǎng);教學建構
2014年,《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提出了關于培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要求。所謂“核心素養(yǎng)”,即適應未來社會發(fā)展和個體發(fā)展的關鍵能力和必備品格。解讀《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筆者認為,高中生地理核心素養(yǎng)主要應包括如下幾個方面:地理核心知識、核心觀念、關鍵能力和地理學習必備的思維品質,等等。任何一方面的教學偏頗,都不利于學生地理核心素養(yǎng)的生成。
地理是一門科學,科學的靈魂在于求真。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展開地理的真活動、真探究,讓學生獲得地理學習的真體驗、真感悟。在地理的真學習中,學生能夠獲得比較穩(wěn)定的心理品格,包括地理知識、地理觀點、地理方法、地理能力、地理態(tài)度、地理情感等構成要素。
以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教材為例,學生地理關鍵能力主要體現(xiàn)在三個方面:地理知識、地理能力和地理方法。其中,地理知識涵括了地理分布、位置,地理事物特征、地理現(xiàn)象的因果關系、人與地理環(huán)境的相互作用等,地理能力主要包括地理實踐能力、地理創(chuàng)新能力和地理表達能力等,地理方法主要包括地理觀測法、考察法、實驗法、調查法等。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捕捉地理信息,引導學生展開地理實踐,在地理實踐中鍛煉學生的地理生存能力,形成學生的地理表達力、創(chuàng)新力。只有學生完整地經歷了從提出地理問題到分析地理問題再到解決地理問題的全過程,學生的地理關鍵能力才能真正有效地形成??梢?,地理關鍵能力是學生地理智力、地理思維、地理能力等要素的有機整合[1]。
地理必備品格主要包括學生的地理科學學習興趣、學習態(tài)度、學習情感、學習動機以及科學理性精神等。其中,地理的科學理性精神應該是地理品格的靈魂。具體而言,學生科學必備品格的塑造主要指學生通過地理課程的學習,形成正確的科學觀、生態(tài)觀、能源觀、價值觀、意義觀等。
湘教版高中地理教材中的“自然”與“人文”知識是穿插在一起呈現(xiàn)的,教學中,教師首先是讓學生了解、把握地理學科學習的基本方法,其次是讓學生感受到地理與生活的密切關系,體驗到地理對于生活的功用、價值,從認識“地表”“地貌”再到探究“地質”,從“氣候研究”到“環(huán)境對人的影響”等,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形成了環(huán)境意識、社會責任感以及形成一種全球眼光和襟懷。學生的地理必備品格在地理學習中潛移默化地形成。自然地理與人文地理靈活融合,強調了人地關系的重要性,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強化了社會責任感、環(huán)境意識等等。
培養(yǎng)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yǎng)吁求學生展開高中地理的深度學習。美國著名教育家、結構主義教育運動的發(fā)起者布魯納認為,“學習存在著表層和深層兩個過程”。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學習情境的創(chuàng)設、探究活動的開展,讓高中地理教學走向深度[2]。高中地理深度教學不僅要引導學生掌握地理知識,而且在于發(fā)展學生的地理思維,積累學生的地理活動經驗,讓學生深度參與、深度體驗、深度反思。
情境是地理教學的有效載體,能夠將復雜、抽象的地理理論知識形象化地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問題創(chuàng)設情境,可以運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還可以通過活動創(chuàng)設情境。筆者2015年執(zhí)教的市級公開課,課的內容是湘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必修1中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筆者用多媒體課件創(chuàng)設了一個真實的情境:2015年8月12日深夜,天津濱海新區(qū)發(fā)生危險品倉庫特重大火災爆炸事故,造成了巨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并且向學生出示了北京、張家口和天津濱海新區(qū)的位置圖。引導學生從社會生活中熱點問題入手,讓學生交流、討論、分析天津濱海新區(qū)危險品倉庫爆炸后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可能影響。學生暢所欲言,有學生在討論中還提出了新的問題,使得地理的合作交流學習走向深入。如有學生問:“危險化學品倉庫的消防措施有哪些?”“這些危險的化學品倉庫應該放置在哪里較為妥當?”“倉庫的火災爆炸對當地環(huán)境和人們的生活引發(fā)了怎樣的威脅?”等等。
活動是發(fā)展學生地理核心素養(yǎng)的基石。伴隨著地理新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當前的地理課堂出現(xiàn)了這樣一些可喜的局面,教師開始讓學生在地理學習中主動地說、主動地畫、主動地議、主動地探?;趯W生核心素養(yǎng)的地理活動應當賦予學生自主學習的權利,開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潛能。湘教版高中地理教材設計了大量的活動版塊,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具體說來主要有拓展延伸類型、圖文分析型、調查探究型、動手操作型等。在活動中,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地理表達力,而且可以發(fā)展學生的地理探究力、實踐力等。
教學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對礦物的辨別時,筆者將學生身邊一些差異較大、容易辨別的礦物實物帶到課堂之中。如此,學生在課堂中從不同礦物的形狀、顏色、密度、硬度等方面展開觀察性活動。通過觀察,學生了解了礦物的特點,在看、聽、摸等多種感官活動中,辨別礦物,掌握礦物的本質特征。通過親身體驗,學生感受到地理學習的樂趣,從而激發(fā)了學生地理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高中地理教學不僅僅是讓學生理解地理知識,更為重要的是要向學生滲透地理思想。從這個意義上說,高中地理教學講究“慢速度的精彩”。那種大容量、高密度、快節(jié)奏的地理教學,表面上看是讓學生獲得更多知識,其實質是剝奪了學生展開深度的地理思考的時間。地理教學應當慢下來,讓學生感悟蘊含其中的豐富思想。高中地理思想主要有和諧思想、可持續(xù)發(fā)展思想、區(qū)位分析思想、唯物辯證思想等等。只有不斷向學生滲透思想,讓思想貫穿教學的始終,才能讓學生領會其豐富的內涵,才能有效地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才能讓學生樹立科學發(fā)展觀、價值觀等。
教學湘教版高中選修5中的《地震、泥石流和滑坡》,筆者向學生滲透質量互變思想。學生在學習中領悟到,地震的平靜期其實就是地震帶上的地應力逐漸聚集的量變階段,而地震的活躍期就是地應力超過巖石所能承受的限度,急劇釋放能量引發(fā)的質變階段。當強烈的地震過后,地殼本身又進入了新的平靜期,開始新的量變過程。在量變引發(fā)質變的過程中,主要存在兩種形式,一是數量的增加,如從熱帶到寒帶的變化是太陽輻射隨緯度的增加而遞減的結果;另一種是事物構成成分在空間順序上的變化,如在生產力布局上,不同組合的生產要素,產生不同的效應等。
高中地理教學的最終目的是發(fā)展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yǎng),讓學生形成適應未來社會和終身發(fā)展所必備的品格和關鍵的能力。以“核心素養(yǎng)”為路標,從新課傳授、實踐活動、課堂探究等方面開展相應活動,發(fā)展學生的地理特征認知能力、地理知識分析能力、社會活動實踐能力,形成學生科學的地理觀。
[1]王晶.研析新課改下思維導圖在高中地理復習中的實踐與研究[J].文教資料,2014,(07):181-182.
[2]戴新美.高中地理教學資源整合研究[J].文理導航(上旬),2016,(10):54.
鄧國玉(1979),女,江蘇南通人,本科學歷,中小學一級教師。主要從事中學地理教學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