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昆山市千燈中心小學 沈夢怡
淺談?wù)Z用情境中的德育滲透
江蘇省昆山市千燈中心小學 沈夢怡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每一門學科的教師,都應(yīng)該找出本門學科包含的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和世界觀教育的可能性。而語文由于其學科特點,承擔起這一任務(wù)有其獨特的優(yōu)勢,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獲得道德教育和世界觀及其他思想教育。
語文教學;滲透;德育教育
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說過:“學語文,就是學做人?!弊鳛橐晃徽Z文教師,不僅僅是授人以知識,更重要的是授人以“道”?,F(xiàn)結(jié)合我在語用情境中的體會,談?wù)勛约旱囊稽c做法。
《學記》中說:“善教育使人續(xù)其志。”語文教材都是一篇篇文質(zhì)兼美的文章,我們在體驗文章的思想、作者的情感世界以及文章藝術(shù)感染力的同時,心靈深處往往會被文章中的人物、情節(jié)或哲理所震撼,給予我們積極的人生體驗。我精心設(shè)計每一篇語文課文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是每一課前必做的事,我要讓學生在互動中體驗,在體驗中成長,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
語文課堂的探究可以增強學生的教學活動參與性,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體現(xiàn)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作為語文教師,需要提前精心設(shè)計難易適中、具有拓展性的討論問題,這樣有利于激起學生參與的欲望,學生就自然地參與到語文教學之中,這個時候也是滲透心理教育的最佳時機。如在教學《揠苗助長》這則寓言時,我在教學的最后環(huán)節(jié)設(shè)計了這樣的探究實踐題:
師:禾苗都枯死了,這是我萬萬沒有想到的。我和兒子一同趕到田頭,眼前的情景使我一下子癱坐在地上,淚如雨下。誰知道我為什么如此傷心?
生:好心干壞事,竹籃打水一場空!
生:今年全家人得喝西北風,挨餓了。師:可我不明白,禾苗明明是長高了一大截,怎么都枯死了呢?生:老爸。禾苗的根都被你拔起來了,它脫離了泥土,無法再吸收到水分和養(yǎng)分了,怎能存活呢?
生:禾苗的根都斷了,再說還有烈日的曝曬……
師:過去我守株待兔,莊稼全完了,你們說我想不勞而獲,只能是一事無成。而今我不辭辛勞地干活,可還是勞而無獲,這老天存心跟我過不去??!
生:老爸,您又錯了。老天是公平的。您辛勤勞動是對的,但您太性急,您是在蠻干??!常言說得好:“欲速則不達??!”
生:您沒有尊重禾苗的生長規(guī)律,您是在強迫禾苗快速生長啊!
通過探究,讓學生初步懂得了光有美好的愿望是不夠的,還要有好的措施,讓學生明白生活中不能有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的心理,學習也是這樣。
學習寫作文,主要以生活為基礎(chǔ)。寫作文的過程既是培養(yǎng)、提高學生文字表達能力的過程,又是陶冶、豐富學生情感的教育過程。小學生的作文源于他們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或親身經(jīng)歷的人或事,小學生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用自己的話說出來,無需太多加工潤色,更無需這樣或那樣地刪改,這就是在他眼中的事情的本來面目。從他們的作文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知道他們在想些什么,他們對一些事情的具體看法。由此我想到把作文教學與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聯(lián)系起來,可以起到教與育兩不誤的作用。
在六年級下冊習作5《成長的煩惱》這篇作文中,可以說,我看到了一個個“透明”的學生,現(xiàn)在的孩子,說起快樂不多,而說起煩惱,小小年紀的他們似乎成了魯迅筆下的“祥林嫂”了,有來自學習壓力的,有來自家長教育過分嚴厲的,有來自對自己體型及身體狀況的,有來自班干部煩惱的……有學生這樣寫道:“媽媽的愛簡直讓我窒息,讓我喘不過氣來……”我在評語中寫道:“母愛是人世間最偉大、最無私的愛了,天下沒有一個母親會害自己的孩子的……”另外一個孩子說:“作為一名班干部,既要保持學習成績名列前茅,又要對工作盡職盡責。但畢竟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會犯錯誤,可有的同學卻會抓住你的‘小辮子’冷嘲熱諷。這種委屈有誰能理解呢?”她是這樣寫的,也確實是這樣做的,這篇作文也使我找到了她為什么一直對班里的事情漠不關(guān)心的原因。于是我在評語中寫道:你說得非常不錯,其實,我覺得你不僅要認真學習,更應(yīng)投入到集體當中,這樣你才會有更大的收獲,有更多的快樂!批閱完班上46名孩子的習作后,我感覺自己就像一個心理醫(yī)生,為46個病人開了46劑精神藥方。
《期中考試后》、《我學會了堅強》……這樣的習作訓(xùn)練,在提高學生作文水平的同時,有效地發(fā)現(xiàn)、糾正了一些學生的觀點,幫助他們認識自己、悅納自己,提高他們對生活的適應(yīng)能力,使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培養(yǎng)他們健康、向上、樂學、合群、自信、自主、開拓、創(chuàng)新的健康人格。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多給學生說話的機會,鼓勵他們在公眾場合大膽表達,這對其排除心理障礙,形成開朗的性格,調(diào)節(jié)人際關(guān)系,培養(yǎng)集體合作心理都有促進作用。
蘇教版的語文教材的很多練習中都安排了“口語交際”訓(xùn)練題,內(nèi)容也豐富多彩,如:被人誤解后;我有一個小小的心愿;養(yǎng)成有禮貌的好習慣;挑食害處多;失敗后;讀書的樂趣;我的煩惱……可以說,口語交際題囊括了學生生活的方方面面,上課發(fā)言是最基本的形式,語文學科的知識性內(nèi)容相對較少,而理解性內(nèi)容相對較多,這就給學生發(fā)言提供了大量的機會。學生在口語交際的過程中,懂得了生活中要學會寬容;面對失敗永不言棄;有了煩惱學會傾訴;多為他人著想……在提高語言表達能力的同時,心理品質(zhì)也得到了很好的培養(yǎng)。除此之外,語文課還可以開展一些有針對性的演講比賽及講故事比賽等,給學生既提供一個與集體融合的舞臺,又讓他們獲得一定的榮譽感,這是一舉多得的心理素質(zhì)的培養(yǎng)方法。口語交際為學生提供了輕松的說話機會,利于排除學生的心理障礙。
以上三方面就是我在語用情境中滲透德育教育的一些嘗試,能使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同時,在心理上產(chǎn)生感受,在情感上產(chǎn)生共鳴,在性情上得到陶冶。如果把兒童的心理情感比作“小河”,要它漾起漣漪,泛起微波,那么我們的語文老師就應(yīng)是一只蜻蜓,在水上輕輕一點,像一陣微風悄悄地掠過水面,孩子們情感的水平面自然會泛起圈圈漣漪。語文之樹常青,德育之花常艷!語文教學與德育教育是能共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