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巴托密·亞諾拉修士迷路時,他知道沒有任何事物救得了他。巨大的危地馬拉叢林已無情地將他誘入陷阱。對當前地形一無所知,他靜靜地坐著等死。他將葬身該地,孤絕且孤寂,心里惦記著遠方的西班牙,尤其是那兒的蒺藜叢修道院——查理五世曾屈尊蒞臨,對他投注于救贖工作的宗教狂熱贊美有加。
一覺醒來,他發(fā)現一群冷漠的人士圍繞四周,正準備將他供奉在祭壇上。對巴托密而言,這祭壇似乎是他遠離恐懼,遠離命運,遠離自己的安息之所。
在這塊土地上待過三年,他對這些人士的語言略知一二。他試著說了幾句話,土人聽懂了。
隨后他想到了一個頗能展現自己的才華,展現自己對宇宙的認知以及對亞里士多德艱澀之學修養(yǎng)的主意。他記起了那一天正是日全食的日子。他在心底盤算著,決定利用這些知識去欺騙那些迫害他的人,以解救自己的性命。
“如果你們殺害我,”他告訴他們,“我就把太陽變暗!”
這些土人目不轉睛地看著他,巴托密看出他們眼中流露出懷疑的神色。他看到他們組成了一個小智囊團,而后信心十足地等著,頗有輕蔑之意。
兩個小時之后,巴托密的心把火紅的血灑在祭石上(在日食晦暗的光下祭石閃閃發(fā)亮)。一名土人以低沉的聲音,不慌不忙地,念出一連串會產生日食和月食的日期——瑪雅人的天文學家們早已預測到這些自然現象,并將之記載在他的古籍抄本上,根本不需要借重亞里士多德的幫助。
恐龍
當他醒來時,恐龍仍在那里。
奧古斯托·蒙特婁梭(Augusto Monteroso,1921-2003),出生于洪都拉斯首都特古西加爾巴,后入籍危地馬拉,1944年危國革命運動后流亡墨西哥,病逝于墨西哥城。著有多本短篇小說集及寓言集。2000年獲西班牙王子獎,墨西哥小說家富恩特斯贊其為西班牙語文壇中“最純凈、睿智、透明,最常保笑容”的作家。在《日食》這篇耐人尋味的極短篇小說里,他對文明人的優(yōu)越感大加嘲諷,企圖使讀者從另一個角度為原始和文明重新定位。《恐龍》一文只有一句,卻開啟閱讀者無限的想象,被稱為世界上最短的一篇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