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向云
美國著名歷史學家斯塔夫里阿諾斯,在《全球通史》一書中,曾列出了古代中國傳播給西方并對其造成影響的諸多發(fā)明:獨輪小車、石弓、風箏、直升機螺旋槳、深鉆孔法、鑄鐵、平圓拱橋、鐵索橋、航海制圖法、火藥、磁針羅盤、造紙、活字印刷、瓷器……
古往今來,中華文明對世界的貢獻不勝枚舉,這些“國粹”走出了中國,影響著世界經(jīng)濟、政治、社會等各個方面。
NO 1· 圍 棋
圍棋在我國古代被稱為“弈”,相傳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
從唐代開始,圍棋隨著中外文化的交流,逐漸走出國門。十七世紀初,利瑪竇在他著的中文譯本《利瑪竇中國札記》中,有如下的記述:“中國人有好幾種棋類游戲,但他們最喜歡的一種是,在有三百多個格的空棋盤上,用兩百枚黑白棋子下的棋。玩這種棋的關(guān)鍵是要控制多數(shù)的空格。”
雖然利瑪竇未提及這一游戲的名稱,但顯而易見,這是對圍棋的一種描述。
德國人奧斯卡·科歇爾特,從1880年9月起,在德國一份大型雜志上開始連載系列圍棋文章,并出版了《日本人和中國人的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