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三門峽市第一高級中學 楊玉林
?
當代高中生法治意識調查分析及培養(yǎng)對策研究
●河南省三門峽市第一高級中學 楊玉林
法治意識是法治國家的精神支柱,是衡量一個國家法治發(fā)展狀況的重要指標。加強對高中生法治意識的培養(yǎng),不僅有利于為未來社會培養(yǎng)合格的公民,還有利于促進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建設。為了了解當代高中生的法治意識,筆者編制了《普通高中學生法治意識調查問卷》,對三門峽市第一高級中學高一新生進行問卷調查,當場發(fā)放,現(xiàn)場回收。共發(fā)放調查問卷950份,收回有效問卷932份。筆者對調查數(shù)據(jù)進行了科學的技術統(tǒng)計與分析,并提出了開展法治意識教育的相應對策。
調查顯示,68.35%的學生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一般了解,只有14.27%的學生對憲法非常了解;當問到“假如你的家人或親屬觸犯了法律,你會采取什么態(tài)度”時,89.27%的學生選了勸其自首,爭取寬大處理;當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侵犯時,85.30%的學生首先想到的解決辦法是找政府相關部門解決;80.69%的學生從未瀏覽過非法網(wǎng)站;63.09%的學生過馬路遇到紅燈時,會等待綠燈亮后再通過。這表明,當前高中生已具備一定的法治意識,具有遵守法律和維護法律的觀念,大多數(shù)學生的是非標準是清楚的,也懂得基本的守法要求。
但是,有17.38%的學生對我國憲法知識不了解;仍有17.02%的學生不希望舉辦法律方面的宣傳,或者法律知識的培訓,或表示無所謂;5.79%的同學在家人或親屬觸犯了法律時,竟然選擇幫助隱藏;當自身合法權益受到侵犯時,6.22%的學生首先想到的解決辦法是和侵害者爭吵,進行報復,還有8.48%的學生表示會忍耐;當過馬路遇到紅燈時,3.97%的學生會闖紅燈,32.94%的學生選擇看情況而定。
以上調查數(shù)據(jù)顯示,高中生的權利意識有所增強,但對法律知識的缺乏和法治意識的淡薄將給他們今后正常的學習、工作和生活帶來很大影響。
法治意識是建設法治國家重要的精神支柱,也是高中學生必須具備的核心素養(yǎng)。根據(jù)普通高中教育的特點和高中生的法治意識現(xiàn)狀,筆者對培養(yǎng)學生的法治意識提出了以下幾條建議。
1.學校要堅持依法治校理念,完善校規(guī)校紀。
在依法治校過程中,學校管理者要堅持“以人為本,以德育人,以法為準,依法治校”的治校理念,把依法治校上升到能否辦好學的高度去認識。為了真正把依法治校的管理理念落到實處,學校要根據(jù)《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教師法》《義務教育法》等法律法規(guī),制定、完善各類規(guī)章制度,包括學校的《普法實施方案》《依法治校工作計劃》《學生獎懲條例》《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等一系列的規(guī)章制度,要增強校規(guī)校紀的針對性、時效性、創(chuàng)新性,確保學校各項工作向法制化、規(guī)范化的方向發(fā)展。
2.開展法治教育活動,形成法治教育合力。
(1)以“法律進學?!睘橹黝},做好法律法規(guī)宣傳活動。學校要定期制作宣傳標語、展板、櫥窗,組織學生開展“自覺學法守法,爭做文明學生”的簽名活動,充分利用學校網(wǎng)站、學校信息期刊、校園廣播站等陣地,營造“法律進學?!狈諊?,使學生在校園里時時刻刻都能感受法律的威嚴,讓法治意識在學生頭腦里生根發(fā)芽。
(2)積極優(yōu)化法治育人環(huán)境,營造法治教育氛圍。學校一要有計劃地邀請法院、司法局、律師事務所、派出所等公安司法工作者到學校進行法治講座,對學生進行法治教育;二要積極爭取執(zhí)法機關和社區(qū)的配合,對學生的守法情況進行監(jiān)督;三要主動配合政府有關部門,加大對學校周邊環(huán)境的治理力度,營造青少年健康成長的社會環(huán)境,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青少年法治教育格局。
3.教師要提高法治素養(yǎng),堅持依法施教。
對教師進行法治教育是提升教師法律素質,推進依法執(zhí)教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教師只有帶頭實踐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具備較高的法律素質和修養(yǎng),才能培養(yǎng)出高素質的適應社會主義法治社會需要的一代接班人。
教師要堅持依法施教,嚴格依法規(guī)范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既要認真學習有關教育法規(guī)和典型案例,以提高對依法施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認識,又要自覺依據(jù)教育法規(guī),不斷反思和規(guī)范自己的教育行為。學校要完善依法施教的監(jiān)督機制,建立學生評教、家長評教制度,完善學生和家長對教師依法施教的監(jiān)督機制,引導教師牢固樹立依法施教的觀念,從而規(guī)范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
4.充分利用課堂教學,強化學生的法治意識。
立足課堂,提高法治教育的滲透性。把法律常識教育納入必修課內容,做到教材、教師、課時“三保證”,確保思想政治課滲透法治教育的內容。同時,還可充分利用共青團活動及班會時間,開展“我是小法官,我是小律師”演講比賽、“法律課堂”等活動,也可舉辦青少年模擬法庭,組織學生模擬法庭審判過程。這種教育方式生動活潑、寓教于樂,使同學們既學到了法律知識,又增強了法治意識。
5.發(fā)揮家庭法治教育作用,提高家長教育水平。
高中生的大部分時間是在自己家里度過的,如果家長的法治意識淡薄,對孩子的法治教育也會造成不利影響。因此,學校要通過專題講座、經(jīng)驗交流等形式,使家長懂得教育法規(guī),提高家長主動配合學校教育子女的能力。一要指導家長不斷學習法律知識,提高家長自身的法治意識;二要建議家長對孩子不溺愛、不放任,讓孩子懂得“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的道理;三要提醒家長重視孩子的青春期教育,把基本生理知識教育、道德教育、法治教育、審美教育結合起來;四要提醒家長注意孩子言行中的不良苗頭,防患于未然;五要提議家長教育孩子懂得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綜上所述,高中學校必須重視對高中生法治意識的培養(yǎng),在高中生中開展學法、知法、懂法、守法、用法教育迫在眉睫。廣大教育工作者要擔負起自己的使命,把法治教育和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結合起來,使法治意識在當代高中生中生根開花。
注:本文系河南省基礎教育教學研究課題《思想政治教學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行動研究》研究成果之一,課題編號JCJYC1609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