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讀史不能只看規(guī)律

      2017-02-20 14:45:26
      檢察風云 2017年3期
      關鍵詞:證據法讀史王國維

      培根曾說:“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p>

      這似乎是不刊之論??勺屑毻魄?,就會發(fā)現其中不周延之處——真能從歷史中獲得智慧嗎?怎能保證這些智慧不是一種虛構呢?為何同樣讀史,有些人會變得更睿智、更達觀,有的人卻會變得更呆板、更封閉?

      問題的關鍵,在于我們對歷史的理解是否存有偏差?在“以史為鑒”“古為今用”之外,我們還能從歷史中發(fā)現什么?除了幾條干巴巴的“歷史規(guī)律”,我們能否看到歷史更豐富的側面?

      今年,著名學者、北京大學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辛德勇先生先后推出《?;韬顒①R》《中國印刷史研究》《祭獺食蹠》《那些書和那些人》等著作,展示出豐富而靈活的看歷史的視角。

      誤打誤撞闖進了歷史圈

      檢察風云:作為歷史地理學方面的學者,您當初為何選擇這么難的一個專業(yè)?

      辛德勇:沒覺得有多難,初期也許要多看一點基礎材料,但到研究層面,各專業(yè)的難度其實差不太多。歷史地理學是一門交叉學科,今天大家強調得比較多,覺得院校太強調專業(yè)壁壘,不利于人才培養(yǎng)。我倒不這么看,人是有求知欲的,誰會只看專業(yè)書呢?恐怕都會有所擴展吧?

      我原本學地理,當時剛恢復高考不久,有十個省不知道地理屬理科,也包括我所在的黑龍江省,所以我這樣高中沒學過地理的文科生也考進地理系。真學起來,覺得與自己興趣相差太遠,所以整個大學一年級,都是自己在看古典文學。

      那時學校要求堅定專業(yè)思想,反對跨系聽課,認為那是“干擾正常教學秩序”,我去聽別的系的課,得央求熟人帶進教室去,跟做賊一樣,生怕被人家認出來。

      我1978年2月入學,上大二時,親戚給我搞了一套杭州大學歷史地理研究生考卷,當時這都算機密,沒關系還搞不到,我一看,覺得這符合我興趣,從此敲定了一生的專業(yè)方向。

      檢察風云:您是怎么結識老先生們的?

      辛德勇:剛開始也不認識,我就給他們寫信。

      檢察風云:您當時還是個學生,老先生們會回信嗎?

      辛德勇:絕大多數都會回,忙不過來就讓研究生幫著回,史念海先生每次都是親筆回信,大學期間他給我回了10多封信,后來我就上了他的研究生。譚其驤先生忙,便讓葛劍雄代勞。侯仁之先生也很忙,后來我到北京,侯先生說太遺憾了,他錯過了一個人才,老先生的話讓我很感動。

      讀歷史不是為了找共性

      檢察風云:常說以史為鑒,讀歷史是為了探索歷史的規(guī)律,可您寫的書更專注于細節(jié),這是為什么?

      辛德勇:探索歷史規(guī)律是對的,可以深化我們對歷史的認識,而非停留在表面。比如唯物史學,力圖透過表面斗爭去分析生產力、生產關系之間的互動,再比如心理分析史學,關注歷史現象背后的心理原因。這些分析的優(yōu)點很明顯,拓展了我們看歷史的視野,但也會產生問題,即忽略了什么是歷史。如果歷史僅僅是幾條規(guī)律就決定了,那歷史還是歷史嗎?抽象原則是很枯燥的,翻來覆去就那么幾條。那么,除了這幾條外,我們還能從歷史中看出什么來呢?

      檢察風云:可怎么保證所還原的細節(jié)都是真實的呢?

      辛德勇:確實,很多真相是隱而不顯的,但可以采擷不同側面的信息,通過交叉對比,探尋歷史真相。這就像法庭,當事人會說謊,但將所有人的證詞對比分析,往往能揭出真相。

      當然,歷史越久遠,材料就越少,越難做比對工作。不過研究漢代史,也可以從清代史中找靈感,畢竟權力斗爭有其共性,可以用“往近看”來補充史料中的缺環(huán)。

      不過,這要特別慎重,因為這很可能將我們帶到錯誤的地方,將后人的認識強加給古人。比如現代社會有路線斗爭,可看唐史,多是赤裸裸的權力斗爭,不分士族、庶族,大家意見相近,但就是要搞掉你,我上臺后再按你說的辦。所以在分析唐代政治時,我們就絕不能套用路線斗爭的分析框架。

      強調歷史的復雜性,并不意味著要忽視歷史規(guī)律。懂得歷史規(guī)律,對深入理解具體事實有幫助,但越完美的解釋體系,就越難與具體事實相契合。

      讀歷史不是為了找共性,不是為了發(fā)現規(guī)律,而是更好地去認識具體的歷史問題。我們讀史時,對規(guī)律性的東西往往興趣不大,而牽涉因素越多,面相越豐富,讀起來就越覺得有意思。

      不應夸大“二重證據法”

      檢察風云:一般認為,所謂大師就是善于總結規(guī)律的人。比如一提王國維先生,大家就會想到“二重證據法”,而不是他的具體研究。您怎么看?

      辛德勇:在學問上,我很崇敬王國維先生,但我崇敬他是因為他做了非常扎實的、富有意義的工作,而非“二重證據法”。

      所謂“二重證據法”,即運用“地下之新材料”與古文獻記載相印證,這或者對重視出土材料、推進歷史研究有意義,但過分夸大“二重證據法”的創(chuàng)新意義,我不太同意,因為用地下材料與文獻記載相印證是普遍采用的方法,并非王國維先生首創(chuàng)。

      自西晉開始,學者便已使用新出土的《汲冢書》來進行歷史研究了,到北宋時,學者們已普遍、自覺地在使用“二重證據法”。清代顧炎武寫過《金石文字記》,是一篇高水平利用古代金石文獻進行研究的論文。顧炎武曾說出土文物有“增高五岳,助廣百川”的作用,這和“二重證據法”不是一個意思嗎?

      我從來沒覺得“二重證據法”有任何意義,一些人將其上升為玄妙的方法論,我覺得是很可笑的事情。

      后人并未繼承王國維的方法

      檢察風云:既然如此,為何大家還要這么強調“二重證據法”呢?

      辛德勇:王國維先生的“二重證據法”引起重視,有客觀的歷史因素,當時甲骨文、漢簡、敦煌文書大量出現,刷新了人們對歷史的認識。如果宋代學者看到這些出土文獻,他們能不用嗎?顧炎武如果看到了,他能不用嗎?

      時代給了王國維先生更大的發(fā)揮余地,這并不是“二重證據法”的功勞。有人說,同時代的顧頡剛先生很少用出土材料,所以王國維先生與眾不同。我認為不能這么看問題。畢竟學者的側重點不一樣,一些顧先生側重的地方,王國維先生也沒涉獵,學者不能都做一個方面,不能因此判斷孰優(yōu)孰劣。

      陳寅恪先生稱贊王國維先生,尤重其“二重證據法”,可羅振玉也很贊賞王國維,卻沒提到這一點??上Ш笕酥魂P注名人講過什么,不愿動腦筋深入分析。

      吊詭的是,今天大家在口頭上都很贊賞王國維先生,可實際操作中卻相反。

      檢察風云:哪些地方相反?

      辛德勇:只說一點吧。王國維是先熟讀經史,然后再去結合文獻,現在正好倒過來了,先看文獻,然后再去讀經史,所以對出土文獻理解往往不夠深入。

      檢察風云:在當下的歷史寫作中,偏重戲說的東西比較多,作為學者,您會怎么看?

      辛德勇:世界各國都存在這一現象。歷史寫作分三個層面:首先是專業(yè)寫作,就是純學術;其次是普及性寫作,給文化水平較高的讀者看,基本史實要經得起推敲;第三是戲說,國外這類作品也很多。

      我覺得這三者可以并行不悖,你覺得某部歷史劇拍得不好,你可以去拍好的,你覺得“百家講壇”不嚴謹,那你去講嚴謹的,這不就行了嗎?自己做不好,只會批評別人,這有什么意思呢?我就很喜歡易中天、于丹,因為我偏學術,不擅長這一塊。

      檢察風云:如今國內很多學者不太愿寫普及性作品,這是為什么?

      辛德勇:這恐怕與市場尚未將讀者和作者溝通起來有關。當年陳夢家先生一本書的稿費能在北京買一座四合院,今天可能嗎?我們需要一個機制來鼓勵學者去寫普及讀物,如果寫一本書連三五千元都拿不到,自然沒人愿做。

      檢察風云:在當下,歷史閱讀的影響力仍很巨大,不過由此也帶來一些問題,比如出現了宋粉、清粉等,彼此攻訐不休。為何越讀歷史,人反而會變得越狹隘?

      辛德勇:歷史包含兩個層面——一個是事實認定,這個容易達成共識,就算沒共識,出現糾紛也容易解決;另一個是價值判斷,這個很難協調,社會越發(fā)展,價值判斷的分歧就越大,這是必然會發(fā)生的現象,畢竟誰也不能要求大家判斷都一致。價值判斷不同怎么辦?現在解決起來比較難,這需要大環(huán)境有所變化。

      (文/唐山)

      編輯:黃靈 yeshzhwu@foxmail.com

      猜你喜歡
      證據法讀史王國維
      王國維《錄鬼簿校注》考
      戲曲研究(2022年4期)2022-06-27 07:08:24
      普通法系證據法的五個基本謬誤
      消費導刊(2021年9期)2021-07-12 15:09:55
      讀史(外一首)
      四川文學(2020年10期)2020-11-17 10:30:09
      從“二重證據法”到“史料實證”——歷史教學中學生實證思維和求真意識的培養(yǎng)
      閻崇年:讀史明理
      商周刊(2018年23期)2018-11-26 01:22:22
      讀史即悟
      中學語文(2017年28期)2017-11-07 05:32:15
      王國維“二重證據法”之我見
      青年文學家(2017年6期)2017-03-31 10:01:57
      在神不在貌——論王國維的“?;蟆?/a>
      “手不釋卷”的王國維
      關于刑事證據法的價值結構應用研究
      法制博覽(2016年28期)2016-02-02 15:47:58
      扎囊县| 阳原县| 南宫市| 石河子市| 许昌市| 松原市| 韶关市| 方正县| 松原市| 元氏县| 云安县| 噶尔县| 永德县| 高阳县| 巨鹿县| 逊克县| 太仓市| 绥德县| 峡江县| 临泽县| 南宁市| 保山市| 余干县| 阜城县| 江源县| 无极县| 开平市| 红原县| 厦门市| 泸水县| 宕昌县| 太康县| 山东| 广南县| 博客| 新竹县| 沂源县| 红原县| 揭西县| 古蔺县| 铁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