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頭溝的煤業(yè),發(fā)軔于遼元,興盛于明清。京城的爨炊都依賴西山煤炭。彼時,門頭溝煤窖星羅棋布。各地商賈來這開窖,各地百姓來窯打工。開窯的窯主們盼發(fā)財,走窯的工人們盼平安,于是有了供窯神的習俗,這才有了窯神和窯神廟。門頭溝的窯神廟在圈門,是北京現(xiàn)存唯一的窯神廟。
圈門被稱為“門頭溝之源”。門頭溝,就是“圈門前頭有條溝”的意思。圈門橫跨在溝上,這條溝是橫嶺至大峪的泄水溝。在圈門,過街樓、戲樓和窯神廟是三座標志性的古建筑。過街樓和戲臺在溝南,窯神廟在溝北。中間是門頭溝,古稱玉河。三座古建筑,據(jù)考證,均始建于明代,歷經百年風雨。
窯神廟的具體始建日期不詳,但其曾于清嘉慶元年(1796年)重修,所遺《重修西山門頭溝煤神廟碑》記載,“石炭利為尤廣,居人往往相地鑿窯……有神以之效其靈……門頭溝之地有窯神廟故址。”據(jù)傳,窯神廟原在九龍山靜明寺附近,由于山水沖刷,歲久頹移,后在圈門選址重建,如今的窯神廟為光緒七年(1881年)重修所存。當時,由門頭溝齊、馬、段、梁四氏望族牽頭,與門頭溝、大臺溝、嶺西、王平村等地窯主聯(lián)手集資修繕。
因為老子善用火煉丹,所以一般認為老子為煤業(yè)祖師。據(jù)《京西煤業(yè)》記載,各地供奉的窯神形象各不相同,有的像文官,有的似武將,有的是高官,有的是百姓。圈門供奉的窯神,文官相貌,武官打扮,身披黃袍,面目兇猛,須發(fā)蓬松。也有人說圈門供奉的窯神本是業(yè)內資深人士,姓魏。還有老人講,圈門窯神廟中的窯神塑像腳下有只老鼠,這也似乎符合當?shù)亓曀住iT頭溝地區(qū)曾以老鼠為神,一則老鼠繁殖力強,可求多子多福,再則老鼠善打洞,與穿山采煤異曲同工,所以京西從事煤業(yè)的不打老鼠不養(yǎng)貓。有經驗的窯工都知道,掌子面上發(fā)現(xiàn)老鼠,說明氧氣充足可以放心作業(yè),如果井下的老鼠煩躁不安到處亂跑,就可能有災害發(fā)生,需盡快撤離,因此老鼠被認為是窯神爺?shù)幕?。傷害老鼠或對老鼠不敬者,會受到指責,罰其把自帶的干糧掰碎扔在窯里,向老鼠賠罪。
全國各地窯神的生日都是農歷臘月十八,唯圈門窯神的生日是臘月十七,據(jù)說天子腳下的窯神居長。每年這一天,是門頭溝的狂歡節(jié)。窯主窯工們一起祭祀窯神,大碗喝酒,大塊吃肉,共賞大戲,一直持續(xù)到正月初五窯上復工。圈門窯神廟前有大戲樓,坐東朝西,建在1.2米高的巨石臺基上,面闊三間,進深一間,戲臺上方有清道光十年(1830 年)的“歌舞升平”匾。圈門之上建有過街樓,樓上供奉著文昌帝君、關帝和藥王孫思邈。
1949年后,窯神廟成為軍管會駐地,后改為中學。1954年,窯神廟祭祀活動叫停。殿內塑像被清出,廟內石刻無存。為保存京西窯神文化,2013年前后,破敗多年的窯神廟重修,并建成窯神廟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