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星怡
摘要:當代藝術將世界融合發(fā)展的今天,東亞藝術也備受世界矚目,韓國作為東亞三大國之一,與中國、日本當代藝術發(fā)展馳騁并進的同時,也在尋求著韓國特色當代藝術之路。韓國新一代女性藝術家作為韓國當代藝術中不容忽視的隊伍,她們有著獨特且令人驚訝的躍變活力。本文通過對鄭貞葉、崔湘娥、李海旼宣這三位活躍在韓國藝壇的女性藝術家作品的介紹及鑒賞分析,使我們了解到韓國新一代女性藝術家的現(xiàn)狀及特征。
關鍵詞:新生代;女性藝術
中圖分類號:J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3359(2016)18-0010-02
一、引言:近年來東亞藝術圈的形成,中韓當代藝術家的交流日益頻繁,兩國合作開辦的美展也猶如雨后春筍一般,使當代藝術家們有了更多展示和交流的平臺,對推進東亞當代藝術的發(fā)展有著重要的意義。那究竟韓國當代女性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有其怎樣的特征呢?希望通過關注目前活躍韓國當代藝術領域的新一代女性藝術家,關注她們的藝術生存狀態(tài)、思考線索,分析她們的作品,從中揭開受幾千年歷史男權主義主宰韓國的今天其新一代女性藝術家的神秘面紗,也從她們作品和創(chuàng)作審視自身從而獲得一些啟發(fā)。
二、韓國女性主義藝術的發(fā)展
上世紀60年代后,西方女權主義運動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女性主義藝術也隨著這個浪潮被推到了歷史的顯赫之處。韓國此時也涌現(xiàn)了金英子、沈善喜、鄭江子等一群先鋒女性藝術家們,當時西方的貧窮藝術(Arte povera)①日本的具象表現(xiàn)主義以及新達達主義(neo-dada)②等前衛(wèi)藝術思潮的涌入,激發(fā)這群先鋒女性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其中最具代表的是行為藝術家鄭江子,鄭江子打破了傳統(tǒng)雕塑與繪畫的形式,采用新媒體影像制作或通過影像、相片來傳播自己的作品,在當時引領了新媒體藝術及行為藝術等先鋒藝術的新潮流。
而進入80年代對韓國當代藝術的討論和之前不同,它升華到另一個層面,其原因是以“光州民主抗爭”等民主化運動為背景的“民眾美術(社會參與藝術)”正式登場,80年代韓國的當代藝術因1984年和1986年發(fā)生的事件,又迎來了另一種新變化。③“民眾藝術”是藝術家對于舊體制與當時約定俗成觀念的反動,當時的藝術家認為單調的形式主義根本無法呈現(xiàn)韓國獨特的社會與歷史背景及現(xiàn)況,他們開始從平民百姓的生活找尋靈感與素材,描繪鄉(xiāng)村生活與貧窮的現(xiàn)實人生,道出工人階級在資本主義宰制下的心聲,更毫無顧忌地使用以女性為主的性愛照片或文字強調主體意識,一連串有組織的藝術家革命在韓國出現(xiàn)。④當時的女性藝術家也受到“民眾美術”思潮的影響,在這種背景下的韓國女性藝術家們成立了“女性美術研究會”,在“民眾美術”口號的影響下,韓國女性藝術家們開始舉起了后現(xiàn)代主義和民眾藝術的旗幟。
21世紀進入了科技大革命時期,大眾傳播產業(yè)大量崛起,西方的流行訊息傳遞至韓國的速度飛快,韓國當代藝術也迅速發(fā)展:女性主義抬頭、錄像藝術及攝影藝術受到注意并成為時尚、裝置藝術變成新一代藝術家們青睞的藝術創(chuàng)作手法。這一輩的年輕女性藝術家,擁有了較寬闊的國際視野,而對女性藝術家而言更為開放和關注的藝術生態(tài)也能夠鼓勵她們獲得一種創(chuàng)作上的自信。當然,更重要的是,這一輩女性的自信、自由度的加強,加大了她們獲取更為豐富的社會素材的可能性,信息科技的發(fā)展亦為她們提供了多種藝術媒介的可選擇性。新一代女性藝術家從對男性為中心的社會格局相抗爭的行為藝術和裝置藝術出發(fā),擴散到科技時代的“女權主義”(Feminism)領域。⑤當今活躍在韓國藝壇新一代女性藝術家有金守子、鄭貞葉、崔湘娥、李海旼宣等。通過這群新生藝術家作品的介紹及鑒賞分析,使我們了解到韓國新一代女性藝術家的現(xiàn)狀及特征。
(一)鄭貞葉:喚起生命的原始之美。當今社會已經被消費主義包圍著,我們的身邊都是各種經過包裝的物品,如今的我們就生活在充滿包裝的社會中。數(shù)碼科技不斷發(fā)展,人們利用技術實現(xiàn)了對形象的恣意篡改。最初,人們只是追求新鮮感,對商品、人物形象進行各式各樣的“美化”,把“裝飾”放在首位過分追求這種包裝過的“美”,但現(xiàn)在由于這種無目的任意美化,過分包裝,已經讓我們的眼睛和大腦都疲勞了。鄭貞葉的繪畫就是為了把我們從被包裝形象支配世界中喚醒,使我們重新到認識生命之初那份原始之美。
“off bean”這一系列作品展現(xiàn)一個作家對最純凈的最本質的東西沉思,看到這些作品有些人可能會覺得鄭貞葉作品充滿女性特質,運用這種未經過濾的材料去表現(xiàn).她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一位作家用直言不諱的態(tài)度面對畫布上坦率慷慨地表現(xiàn)自我,而是用鯨魚般真誠的眼睛觀察周圍一切,而不是用貓頭鷹般獵物性兇狠地眼光看世界。鄭貞葉的作品表現(xiàn)的是所有地球上的會呼吸的生物所有生命間的緊密聯(lián)系,喚醒人們對自然的愛,對純粹的原始的生命之愛。
(二)崔湘娥:“永不滿足的胃口”—消費主義的侵蝕。崔湘娥這個名為“貪得無厭的胃口”系列作品,作者使用糖果色的繪畫和裝置作品,表現(xiàn)一個動漫的夢幻世界,而又衍生出許多變異的生物,這種童真與丑惡恐怖生物的共存,給人們強烈的視覺沖突。崔湘娥采用卡通動漫形象,強烈的色彩表現(xiàn),考察美國猖獗的消費主義,揭露了人們被引誘進入這瘋狂的消費主義世界的現(xiàn)實。
作品中還出現(xiàn)了各種變異生物的形象,體現(xiàn)了現(xiàn)代人們與消費社會的侵蝕和被侵蝕的關系。崔湘娥利用各式各樣的糖果點心作為消費品的代表符號,說明消費主義社會帶給人們的是甜蜜而致命的誘惑。表現(xiàn)她對目前的社會令人反感和隱晦丑惡面的評判。
(三)李海旼宣:信息工業(yè)化城市的解構。李海旼宣的作品,向人們展示了她對自然、人類、城市的理解,從一個獨特的視角去闡述和重現(xiàn)城市容貌。她作品大多為形象奇特的數(shù)碼怪蟲或機器零件重構的建筑構成的城市空間。藝術家?guī)е臻g概念,試圖從解構,減少,或擴大改變現(xiàn)有的秩序,從這種邏輯空間表達自然、人類、城市之間這三者間道不明的聯(lián)系。藝術家在她的心中一直存在著這樣一個流動的空間,這些作品中的機械性建筑與植物間無序安放,通過系統(tǒng)的解剖和再次有機的縫合,時空順序發(fā)生改變,使這些獨特的重建看起來又像一個天然渾成的合理空間。提供了一個有趣的機會,瞥見的城市從不同的角度來看。
現(xiàn)代化景觀設計中也大量使用植物天然材料。就像現(xiàn)代公寓陽臺種植盆栽一樣,現(xiàn)代建筑與植物混合一起,形成了現(xiàn)代風景,這景觀是自然的嗎?很明顯不是。他們只是把植物搬了進來,植物從來沒有占據主導地位。大自然的景觀也許被人們忽視了,作者的作品就是想要呈現(xiàn)這樣的一直狀態(tài),這就是我們當代的風景畫?,F(xiàn)在的植物不再是生長在土地中,而是長在建筑樓頂,園林綠化帶的城墻上。受到工廠廢氣影響,植物枯毀,而在廢氣的工廠又有植物的重生,它們交織在一起,這種關系剪不斷理還亂。
三、總結
從鄭貞葉、崔湘娥、李海旼宣這三位韓國女性藝術家身上,我們可以看到她們積極在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間找尋自己的定位,從自己的出生背景挖掘真相,將自己當作是研究或是閱讀的對象,找出屬于自己本身的獨特性。
我們該如何去找尋自己的藝術風格和藝術之路呢,我們能在當代藝術的主流中找到啟示嗎?但每個人的價值觀都不一樣,所以根本就沒有衡量的標準。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在極端個人化的語言里面,一切的價值體系都好難建立, 現(xiàn)當代藝術只可以系個人經驗的集合了?!边@句道出了當代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生態(tài),當今女性藝術家也如此,她們不再依附任何的團體,從自己的成長背景或生活體驗中找尋靈感的源頭與創(chuàng)作的主題。韓國當代女性藝術家們積極與國際接軌,她們都會到國外游學,與國外藝術家積極交流,因此她們作品更具有國際視野。這群女性藝術家在作品中重視日常生活體驗、關注個人與社會之間、人與人之間、人與自然之間,不同階層、種族、身份之間的關系,關注當今社會突出問題。就以杰克森·帕洛克(Jackson Pollock)這樣說道:“現(xiàn)代藝術,不過就是從當代的角度,體現(xiàn)出我們的所生存的年代?!币虼?,作品充分表達自己的所存在的年代,才視為根本。韓國新一代女性藝術家與80年代西方女性主義批評走向第三次浪潮后現(xiàn)代女性主義的主張有著類似的地方,“后現(xiàn)代女性主義理論之主張‘多元性(plurality)‘多重性(multiplicity)‘差異性(difference),以及反對不朽的、單一的‘固定形式之影響?!雹廾鎸Ξ斀駮r代各種社會意識形態(tài)和復雜的社會現(xiàn)實、面對消費社會帶來的新的價值、觀念的塑造、規(guī)訓或解構方式將是新時代給年輕女性藝術家所提出的新問題。帶著這些問題的思考也許我們能為自己的創(chuàng)造之路找到答案與方向。
注釋:
①貧窮藝術(Arte Povera): 觀念藝術的一個流派。由意大利藝術評論家切蘭(Germano Celant)于1967年提出這個概念。以撿拾廢舊品和日常材料作為表現(xiàn)媒介,用最廉價、最樸素的廢棄材料——樹枝、金屬、玻璃、織布、石頭等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
②新達達主義(neo-dada):(20世紀60~70年代的)新達達派,反傳統(tǒng)藝術派,廢料藝術派[亦作 neo-Dada,亦稱作 neo-dadaism],藝術家主要針對抽象表現(xiàn)主義過于沉浸于個人的內心情感世界,努力將藝術導入到對流行文化和日常生活的關注中。
③韓昌潤:韓國現(xiàn)當代藝術的動向與特性.中國國家畫院.[2011-12-14]http://www.chinanap.org/study/ddys/2011-12-14/488.html
④世界當代藝術觀察之韓國當代藝術現(xiàn)狀.中國當代藝術社區(qū).[2012-06-25]http://www.art-ba-ba.com/main/main.art?threadId=70306&forumId=8
⑤(吳振敬):對韓國1980年代“女性藝術”之女性主義觀察.2000.P219-222
⑥曾曬淑:《女性主義觀點與藝術創(chuàng)作、藝術史、藝術評論》(原文:〈女性主義觀點的美術史研究〉,載于《人文學報》第十五期,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