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麗
地膜青蒜-露地黃瓜-早白菜三茬種植模式
張小麗
地膜青蒜-露地黃瓜-早白菜三茬種植模式適宜我省冀東地區(qū),常年畝效益在1.4萬元左右。地膜青蒜10月中旬播種,次年4月中旬開始上市,5月上旬收獲完畢,畝產(chǎn)4500~5000千克不等;黃瓜5月中旬直播,7月上旬采收,8月上旬拉秧,畝產(chǎn)3500千克;白菜8月上旬播種,10月上旬收獲,畝產(chǎn)3500千克。
1、品種
在冬季氣溫較低的地區(qū),秋播覆蓋栽培,一定要選擇耐寒性強、適應性廣、長勢好的品種,常用品種蒼山蒲棵、永年白蒜等。
2、選地
栽培時應選擇能排能灌、未播種過蔥蒜類作物、肥沃且質(zhì)地疏松、無鹽堿的砂質(zhì)壤土為宜。
3、施肥
大蒜是喜肥作物,需肥多又耐肥,而且喜氮、磷、鉀全效性有機肥。施肥應掌握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基肥為主、追肥為輔的原則。
4、蒜種的選擇
收蒜時選具有本品種特征特性,頭大、瓣少的蒜頭作為蒜種。播種前再選擇蒜瓣肥大、色澤潔白、頂芽肥壯、無病斑、無傷口的蒜瓣,并按大小分三級,把大、中瓣作為蒜薹和蒜頭的播種材料。
5、播種
合理密植是大蒜增產(chǎn)的關(guān)鍵措施。確定密度時,應考慮品種特點、種瓣大小、播期早晚、土壤肥力、栽培形式和栽培目的等多種因素。一般是大瓣品種、播種早、土壤肥力好的和地膜高畦栽培的可稀一些,反之則密一些。一般以平均行距20厘米、株距7~9厘米、畝栽3.5~4.5萬株較為適宜。畝用種量為200千克左右。
6、田間管理
(1)萌芽期管理。此期一般不旱不澆水,等待破膜出苗。
(2)幼苗期管理。此期管理原則是適度追肥、適當控水,促進幼苗生長健壯,防止徒長和提早爛苗。
7、采收
青蒜可根據(jù)價格情況于4月中旬全部采收或一去一分批采收,因價格逐日增高,進行一去一分批采收,可提高產(chǎn)量。
8、防治病蟲害
⑴大蒜紫斑病。田間發(fā)病多始于葉尖,幾天后蔓延至下部,初呈黃褐色紡錘形或橢圓形,濕度大時,病部生出黑色霉狀物,病斑多具同心輪紋。防治方法:發(fā)病初期,噴灑77%的可殺得可濕性粉劑500倍液,10%的世高1500倍液,47%的加瑞農(nóng)500倍液,每7天一次,連噴3~4次。
⑵大蒜霜霉病。該病主要為害葉片,病斑呈長卵形,淡黃綠色,潮濕時病斑上長出白色霉層。防治方法:該病傳播速度較快,發(fā)病后應立即進行藥劑防治,可噴灑52.2%的抑快凈2000倍液,64%的金雷500倍液,72%的克露600倍液,5~7天1次,連噴2~3次。
1、品種選擇
根據(jù)夏茬黃瓜的氣候特點,品種選用耐熱、耐澇、抗病蟲、瓜條直的優(yōu)質(zhì)、高產(chǎn)品種,如:富貴王子、唐山秋瓜、貴妃翠等。
2、整地、施肥、做畦
每畝施腐熟的有機肥3000~4000千克,二銨25千克,硫酸鉀15千克。然后滅茬深翻20~40厘米,耙勻整平,畦寬1.4~1.5米,每畦栽兩行。
3、播種
5月中旬,在小高畦上用小鎬開雙溝,溝距40厘米,溝深3~4厘米。土壤墑情差時可澆水潤溝,保證足墑下種,按20~25厘米的距離點干籽直播,每墩2~3粒種子,播后覆土1.5~2厘米,此時不封溝。
4、播后管理
(1)間苗與定苗。一般播種后4~5天出齊苗,1~2片真葉時間苗,間出弱苗、病蟲苗及畸形苗。4~5片真葉時,選一壯苗,按20~25厘米的株距定苗。每畝留苗3500株左右。
(2)插架、整枝、綁蔓。黃瓜開始抽蔓時插架綁蔓。整枝時,保留主蔓,到架頂時掐頂。主蔓基部50厘米以下的側(cè)枝、老葉、病葉、卷須全部清除,以利于通風透光、增強營養(yǎng)。
(3)中耕除草、排水防澇。黃瓜結(jié)瓜前,由于雨水較多,土壤容易水漬板結(jié),影響根系發(fā)育,應注意中耕除草。
(4)肥水管理。黃瓜是一種需水量較多的淺根系蔬菜,因此,水肥管理應遵循“澆水―小水勤澆,追肥―勤追少追”的原則。
5、病蟲害防治
越夏黃瓜病蟲害較重,蟲害主要有蚜蟲、菜青蟲、紅蜘蛛、瓜絹螟、白粉虱等;病害主要有霜霉病、白粉病、炭疽病、細菌性角斑病、枯萎病等。對夏黃瓜病蟲害的發(fā)生要做到早防早治,以防為主,植株發(fā)病后及時用藥。
⑴菜青蟲。選用苦皮藤素2000倍液,或阿維蟲清1500倍液葉面噴霧。
⑵紅蜘蛛。用天諾螨幫2000~3000倍液噴霧,效果較好,并持效期長。
⑶瓜絹螟。用25%殺蟲雙500倍液,或BT生物農(nóng)藥500倍液或5%銳勁特2000倍液防治。
6、收獲
夏黃瓜生長期內(nèi)氣溫高,瓜條生長快,在采收時,要早收勤收。一般多以隔天采收為宜,盛瓜期可每天摘瓜,以確保瓜條鮮嫩和瓜秧旺盛生長。
1、品種選擇
早熟、結(jié)球性強、春秋兼用、耐抽薹、一代雜交的品種,如強勢、全勝等。
2、種子處理
防霜霉病,可用種子重量的0.3%的25%甲霜靈可濕粉劑拌種。防黑斑病,用50℃溫水浸種25分鐘,冷卻晾干播種,或用種子重量的0.2~0.3%的50%撲海因可濕粉劑拌種。用豐靈50~100克拌種子150克可防白菜軟腐病。
3、澆水施肥
(1)澆水。大白菜從團棵到蓮座期,氣溫日漸下降,天氣溫和,此間可適當澆水,保持土壤見干見濕,蓮座末期可適當控水數(shù)天,到第三次追肥后再澆水;大白菜在進入結(jié)球期后,需水分最多。
(2)施肥。播前基肥提倡多施腐熟的有機肥,“提苗肥”可與基肥合并。若底肥不足,第一次可在3~4片真葉期,每畝施尿素10千克,撒施于幼苗兩側(cè),并立即澆水,稱“提苗肥”;第二次在定苗后,每畝施硫酸鉀復合肥15~20千克,于壟兩側(cè)開溝施入,稱“發(fā)棵肥”,第三次在蓮座期,每畝施尿素25~30千克,過磷酸鈣10~15千克,將肥料施入溝內(nèi)或穴內(nèi),然后培土,澆水,稱“大追肥”,第四次在結(jié)球中期,每畝施硫酸銨15~20千克,可隨水沖施,稱“灌心肥”。
4、病蟲害防治
大白菜主要的病蟲害有蚜蟲、菜青蟲、甜菜夜蛾和軟腐病、霜霉病、病毒病。蟲害可以用吡蟲啉、阿維菌素交替噴霧防治;軟腐病可以用銅制劑、抗生素防治;霜霉病可以用銀法利、甲霜靈、安克交替噴霧防治。
(作者單位:秦皇島市撫寧區(qū)農(nóng)牧水產(chǎn)局)